抓住关键词,深化文章理解

时间:2022-04-25 11:53:14

抓住关键词,深化文章理解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把握关键词句,并以这一词句出发,对文章通篇进行有效理解。

一、抓住关键词,分析语言特点

在教学《生命桥》时,重点抓了“奇迹”一词。首先由普通桥引出生命桥,引导学生质疑。比如:生命桥是用什么搭的?为什么叫“生命桥”?然后进行初读课文。老师重视生字词语的检查,提醒学生“狩猎”的“狩”读第四声,让学生猜猜“狩猎”是什么意思,然后给予正确的答案。“蹬”与“瞪”读音不同。通过比较偏旁,掌握“蹬”与“瞪”的字形。“悬崖”“山涧”与理解课文重点段有关,就通过简笔画在旁边注明。通过简笔画,学生一目了然:什么是悬崖,什么是山涧。通过老师引导“如果说悬崖是高而陡,那么山涧就是――万丈深渊”,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描述,就有了“走投无路、九死一生”等词语。在写出“走投无路”“九死一生”后,还写出“绝境”“困境”,使学生通过对这些词语了解当时羚羊面临着怎样的险境,也就自然地过渡到:“面对悬崖,你觉得这一群羚羊准备怎么做?”通过学生自己读课文,找到了老羚羊怎样搭“生命桥”的句子。当学生读到故事的结局时,老师又追问他们这是为什么?然后抓“秩序井然”一词,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话来解释,这样,学生对“秩序井然”一词的意思及用法就有了深刻理解。一队羚羊面对绝境竟然如此“秩序井然”,简直就是一个“奇迹”。老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奇迹”。引导学生找出“哪些地方令你惊叹”?在读羚羊一对对飞渡成功时,又抓了“眼花缭乱”一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因为羚羊一对紧接着一对飞渡”,在当时紧急情况下,羚羊们却“秩序井然”。最后,又通过提问“这群羚羊为什么能快速飞跃?靠什么创造了奇迹?”依据“奇迹”一词,又一次引领学生走进课文,品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从课题中抓住关键词

一般情况下,当人们阅读一篇文章时,先看到的肯定是文章的题目,因此可以这么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除此之外,一篇文章的题目往往是对文章整体的高度概括。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题目进行一定程度的剖析,从中挖掘出关键的词句,寻找文章的切入点,这样一来,就能够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并为接下来文章的阅读作好铺垫。例如,在对《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进行教学时,可以以“励志”为切入点,它是徐悲鸿先生在学画过程中精神的高度概括。因此在教学时,可以以提问的方式问学生什么是励志。当学生经过讨论发言理解这一词时,在紧接着询问学生徐悲鸿为何要励志学画,它是怎样励志学画的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一来,就把整篇文章贯穿起来了,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易于理解文意。

三、从中心句中抓住关键词

一篇文章不缺少中心句,在文章之中,我们通常把它称为总段或者中心段;而在一段段落之中,我们则把它称为总起句。对于中心段而言,它对整篇文章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概括;而中心句则是对这段话的概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从中找出对这段话或者这篇文章起高度概括的词语。寻找关键词语是有技巧的,一般情况下,这种关键词或为整句话的主语,或为宾语与表语。例如,在《九寨沟》一文中,文章最后一段这样写道:“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其实,这段话便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雪峰插云”表现出了山之高;“古木参天”表现出了树木之繁盛;“平湖飞瀑”表现出了瀑布之壮观;“异兽珍禽”则表现出了奇珍异兽之多,然后再由“人间仙境”进行升华,将主题进一步明确,表现出了九寨沟的迷人风光。

四、从过渡句中抓住关键词

简而言之,过渡句主要指的是在段落与段落之间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过渡句往往能够对前后意思之间的联系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提示,并将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句子都是出现在段落的末尾或者开头,但是,有时候也以小段落自成一段。因为过渡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与两个段落之间都有一定程度的联系,因此只要把握住过渡句中的关键词,就可以对上下文的中心意思有所了解。例如,在对《莫高窟》一文进行教学时,文中第三节中有这样一句话:“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挖掘出两个关键词,分别“精妙绝伦”以及“宏伟瑰丽”,这两个词分别是对文章第三节彩塑以及文章第四节壁画的高度描述与概括。在教学过程之中,只要引导学生找到这两个关键词,并理解它的意思,就能够把握这两节的整体内容,并继续拓展延伸,进而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关键词对于文章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的技巧与能力,并从关键词出发,把握文章的整个脉络。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博爱教育集团龙锦小学)

上一篇:崇尚自然?学之有趣 下一篇:齐椟传古况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