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种鹅反季节生产效率的综合措施

时间:2022-09-16 06:22:40

提高种鹅反季节生产效率的综合措施

鹅属于季节性繁殖的家禽,产蛋期为每年10月到次年5月,而6―9月则为换羽停产的季节。为了弥补市场的空缺,研究人员对种鹅进行了分析,通过适当的繁殖技术,对光照、营养及温度等客观环境进行调控,进而实现种鹅在6―9月也可以产蛋繁殖。所以,要想提高种鹅的反季节生产繁殖,可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

1.种鹅舍的设计

种鹅的繁殖受光照影响很大,主要是因为光照可以通过视觉刺激促进其性腺激素的分泌,雌激素分泌增加有助于母鹅输卵管更好地发育。公鹅则是的精细管发育,有助于公鹅的性成熟。所以,在种鹅育成期即14~30周时,应保证每天的总光照时间在8小时以上,由此对种鹅的成熟进行适当的控制,进而保证种鹅的性成熟与体成熟达到同步。对每个时期鹅的光照时间要掌控好。通常情况下,在冬春季节,种鹅的光照时间控制在每天12个小时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在种鹅的反季节繁殖中,夏季的光照时间原则上应该超过其生理的需要,这就要求鹅舍的设计要能达到控制光照的要求。

当前对鹅舍的设计主要有两种,即环控种鹅舍和光控种鹅舍。前者鹅舍可以人为对鹅舍的光照、温度、通风及湿度进行控制,在反季节的生产中是较为理想的种鹅舍。而后者主要是选用竹木以及砖瓦钢架为结构,采用的是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屋顶选用的是钟楼式结构,这样不但有利于废弃物的排放,还可以挡住一些外界的光照。

2.环境的控制

要想实现种鹅的反季节生产,环境控制是一个很关键的措施。通常情况下,种鹅在自然繁殖季节,其产蛋率、孵化率、受精率及苗鹅的健雏率都是比较高的。因此,我们应该在反季节为种鹅创造一个与冬季较为相似的环境,包括光照的时间较短、环境的温度较低及水质要好等。

舍内安装适当的照明设备控制光照。每20平方安装一个40~60 瓦的灯泡,灯和地面的距离为1.75~2米。由于夏季日照时间较长,因此需要每天及时将鹅赶回鹅舍。鹅舍中设计一个湿帘的降温系统, 要与种鹅的纵向通风设备相配套。由于湿垫的表面积很大,因此在鹅舍的顶部进行淋水时,会依靠水分的蒸发降低鹅舍的温度。

避免水体受到过度的污染。水塘中的水应该来自于清洁的水源,水面的载鹅密度要适当,换水的次数要频繁,基本保持1周换1次,而鹅舍内的水则需要每天一换。水塘要避免一些运动场的雨水或冲洗的污水进入。每年的冬天都要对水塘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洗。如果进行鱼鹅混养时,则要将鱼苗放养的密度降低,并要尽量避免投饵料。

3.种鹅的饲养管理

种鹅选择。要求种母鹅体重适当,体躯每个部位的发育匀称;颈部细,长度中等;前驱浅窄,后躯宽且深;两脚健壮,尾腹宽阔。种公鹅要求体型大,体质健壮;头大脸宽,眼睛灵敏有神;为乳白色,未受到大肠杆菌的污染。

营养的调控。在繁殖期加强营养调控,有助于提高种鹅的产蛋量及受精率。1~8周时要选择高营养的标准日粮;9~26周要加大青饲料及粗饲料的喂养比例,适当降低日粮的营养水平;26周之后进入预产期,需要提高日粮的蛋白质营养浓度。在产蛋期间要一直保证高峰喂养。

种鹅的管理。种鹅的饲养密度太大,会导致种蛋的受精率严重下降,当群体过大时,还会出现争斗争配的现象,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在饲养种鹅时,要控制种鹅密度,通常群体的数量以控制在1000羽以下为好。

4.种鹅的疾病防控

夏季是种鹅容易发生疾病的季节,因此要将重点放在防暑降温上,增强种鹅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要做好种鹅的疫苗接种工作,这样可以增强种鹅对病原的抵抗力。另外,要做好消毒工作,定期清洁、消毒鹅舍,及时将鹅体和周围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消灭。最后,还要做好隔离工作,在鹅场的周围设置围墙或防疫沟。

(贵州省福泉市道坪镇农业服务中心 黄朝琦 邮编:550590)

上一篇:如何防治黄杨绢野螟 下一篇:淡水养鱼混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