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时间:2022-09-16 05:42:20

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意义重大,可行性强。数学实践活动课,顾名思义为:数学+实践活动。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数学实践活动课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问题,从而明确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因此数学实践活动课有着深远的意义: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161-02

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心理学研究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身边的事物更加感兴趣,实践活动课应比一般的数学课更生动,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情景,以便于学生在他们所熟悉的情景中,兴趣昂然地主动获取知识。如“在一分钟能做什么”一课中,联系学生经常看动画片、喜欢听音乐的特点,让看动画片、听音乐,体会一分钟有多长,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情况,安排在一分钟之内进行跳绳、踢毽、拍球、仰卧起坐,写汉字、做口算题等多种活动,由于这些活动是孩子们平时所熟悉的,因此,孩子们在活动中自然、轻松、乐此不彼,很好地体会了时间的长短。在“购物”一课中,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把购物的“柜台”安排为学生熟悉的“玩具柜台”、“食品柜台”、“文具柜台”和“体育用品柜台”,上课时,学生们看到他们所熟悉喜爱的“商品”,纷纷踊跃“购买”。在“测量”一课中,我们安排了量学生眼前的物品,如铅笔盒的长度,数学书的长与宽,还安排了量学生与老师的裤长与身高等,学生不仅巩固了测量的方法,还了解了身边事物的长度,特别是他们知道了老师的裤长与身高,非常高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一分钟能做什么”中,学生不仅通过在课上实际活动体验“一分钟能做些什么”,而且在课前从报纸上和网络上搜索了很多信息,如:自行车一分钟大约行250米,小朋友一分钟在电脑上打120个字……让学生谈体会时,学生说:“一分钟能做很多事情,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正是通过实践活动课,通过引导学生自己主动获取信息,实现了使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在实践活动中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无疑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作用与价值。

二、架设自主合作的空间

我们做的每一节实践活动课,都要有明确的知识目标,让学生在欢愉的气氛中,在轻松的活动中,不知不觉间巩固、应用了他们已经学过的甚至还未学到的知识。如在“愉快的周末”一课中,学生结合当时各小组的活动情景,提出了许多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复习巩固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有关内容,有的学生甚至编出了他们还未学到的连加、连减两步甚至多步计算式题。“在“购物”一课中,学生不仅结合“付钱”、“找钱”巩固了有关加减法的知识,还能够采取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如:用8元钱买一个削笔器,学生说“可以拿8张1元的、4张2元的、1张5元加上3张1元”……等不同的付钱方法。“售货员”也可以说“1张2元、2张1元或4张5角”等不同的找钱方法,不仅复习了一些加减法知识,还巩固了1元=10角的有关人民币进率。我体会到:学生在实践活动课中所巩固的知识,由于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在解决问题实际需要中涉及到一些过去所学的知识,因此,对这些知识记忆更为深刻;因为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伴随有高兴、愉快等情感体验,因此更不易被他们所忘记。

三、提供自主探索实践的平台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实践活动课中,所进行的许多活动往往是学生不能独立完成,需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的,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与他人合作的机会,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改变“独生子女”这一背景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的不良影响,有利于学生形成团队、集体意识。在“一分钟能做什么”一课中,分小组活动。有人做分项活动,有人掐表,有人记录,然后再交换分工。在“购物”一课中老师让每3人组成一个“临时家庭”去“购物”,使他们的合作更加和谐,更富有人文色彩。在“测量”一课中,进行合理分工的小组就测量快,没有分工的小组测量就慢,学生顿时就感到合理分工的必要性。实践活动课可以提供给学生能够合作交流的机会,也使学生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掌握合作的技巧。

数学实践活动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之一。因此,我们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实践活动课的规律与功能,使实践活动课“活”而不乱,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切实打好基础。让我们和学生一起好好走进实践活动课!

参考文献:

[1]廖爱莲.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J].江西教育科研,2003,(8).

[2]杨起群,刘良黔.谈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2).

[3]张顺忠.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1).

[4]李琼,倪玉菁,萧宁波.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专家与非专家教师的对比分析[J].教育学报,2005,(6).

[5]范文贵,姚艳伟.数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4).

上一篇:以学科竞赛方式引导大学生的心智生活 下一篇:情境模式在护生基础护理实验考核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