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

时间:2022-09-16 05:11:37

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

摘 要: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式的新型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现阶段经济工作的重点。作为企业运行制约机制的会计监督,与现代企业制度息息相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强化企业会计监督,更加要求企业会计监督不断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会计监督;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8-0180-02

一、中国企业会计监督体系构成

1.单位内部监督体系,中国已经明确出台相关法规,对单位内部监督体系作了明确的规定。其中包括单位内部会计制度、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等,会计机构必须要明确会计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对单位内部企业的会计核算程序进行有效监督,为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机构完善奠定良好的基础。

2.国家监督的体系模式,其主要是税务、审计、财政等政府机关代表国家对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进行相关的抽查和监督,国家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相互结合促进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完善,国家监督要求行使监督权利的机关必须要对企业内部的报表、账簿会计凭证、财务报告进行严格审查,严禁作假现象的产生。税务机关在影响税务工作的一些因素进行征集管理,对制约纳税工作的各种行为进行有力监督。

3.社会审计监督,也就是常说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监督。

二、中国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中国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比如,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前些年发生的“琼民源”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它的发生对中国证券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严重损害了公众股东的利益,但是却没有相应法律条款对其直接人进行制裁,使得会计监督形同虚设,还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仍用传统的做法来看待新制度,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会计管理混乱。

2.企业管理体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中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全,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现象经常发生。

3.企业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全,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目前,在一些单位中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的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有的认为会计监督会给各项工作带来不便,有的认为会计监督就是挑毛病,找麻烦。这样给会计监督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甚至使会计监督无法进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益是考核企业的首选目标,上级领导对下级干部的考核一般只注重报表数字,这就必然导致一些企业负责人的个人主义、名利得失和小团体主义思想的发生,为此,他们指使会计机构、会计人员采取违纪违法手段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虚增或调减利润、提供种种虚假的会计信息、粉饰财务报表,以骗取领导及投资者的信任,为自己赢得荣誉。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加强会计监督对策

1.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从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看,其监督机制是有缺陷的,所能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单位加大内部监督力度,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而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主要体现在: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就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关健就是贯彻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原则,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必须从源头上杜绝造假事件的发生,防止经济腐败,隔断会计造假的环节和载体,及时纠正和防止经营决策失误与经济舞弊,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通过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一系列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与制度化,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2.强化国家监督力度。加强国家监督力度,完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实行会计委派制,强化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发挥会计监督作用,也有利于加强国家宏观管理。可以采用直接委派制的方式向企业委派会计负责人或主管会计,代表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对经营者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委派会计人员具有会计事务管理权与监督权,监督企业经济活动,对企业经济活动具有参与权和监督权,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由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负责会计人员的人事管理和工资福利支出,会计人员的人事关系与单位脱离,把会计人员的经济利益与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挂起钩来,实行奖励制度,并制定会计人员的行为准则,规范其行为,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与执法的自觉性,这样可以有效地制止单位负责人对会计核算的干预,以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3.加强社会审计,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质量。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根据有关规定,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责任,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工作质量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进行抽查、考核,以更好地督促注册会计师按独立准则执业,使其真正起到“经济警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荣.新时期企业会计监督研究[J].财会通讯,2011,(33).

上一篇:产品市场势力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下一篇:科技会展展项评价标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