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与感受

时间:2022-09-16 04:14:57

音乐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与感受

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在不断的学习、研究、探索、实践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课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大的冲击,也真正体验到了有滋有味的职业生涯。教育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如:“淡化教育活动中裸的知识传授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人的发展为本”、“注重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等等,不断地被音乐教师们所理解和接受,并实践于各自的教学过程中。下面谈谈对新课程音乐教学的几点体会。1.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更新教育理念实际上就是改变传统教学的灌输式、一言堂的强制或僵化的教育,建立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综合其他学科,穿承多元文化,”最大限度的使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机能发挥出来。更新教育理念主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转化教学角色。教学角色的转化,把原来课堂上教师教的主体地位转换成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的参与教育过程,这样可以激活他们内在的原动力,最大限度的把他们的智力潜能发挥出来,逐渐的形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培养他们注意倾听,喜欢提问,独立思考,善于联想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 2)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必然条件,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而音乐活动是培养学生自阿湖学习能力的主阵地。在音乐中有学唱新歌、学习乐理、乐器演奏,欣赏音乐等教学内容,这些教学活动内容,无不存在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因素。 (3)更新教学方式。为了使音乐知识能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的教学观念要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也要更新。一方面,我们要教学生音乐知识的用途,另一方面也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取知识并注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为学生今后热爱音乐,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4 )综合其他学科,传承多元文化。必须认识到音乐是一门多元文化,它自身就综合了其他很多学科的知识。因此一定要把音乐作为大音乐来认识,要努力扩展知识面,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看待音乐的机会、文学艺术素养会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想象,大自然的无穷奥秘会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了解音乐背后所凝结的历史、地理、政治等人文知识,特别是理科知识中不断探索的精神有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会促使学生从新的角度看待熟悉的问题。因此,音乐课绝不能就音乐学音乐,一定要把它看成是音乐文化的传承。2.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 随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才的竞争和社会的一体化都呼唤创造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的范围,还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识,情感,想象和个性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和认识,使自己融入艺术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使他们的个性化思维和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通过生动活泼又富有创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进行创编活动,并从中感受美,领悟美,体验美。可有如下实践活动: (1)自填歌词,让学生感受创造的乐趣。在教学中,选择学生熟悉的歌曲,让学生重新填词,或少量的改写歌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例如:在教唱具有京味的《唱脸谱》后,我对学生说:““唱”脸谱,只要能够把脸谱唱出来他就是一门艺术,不一定说非要唱有京味的脸谱,并把“唱脸谱”的歌词套用学生们都熟悉的黄梅戏《天仙配》的选段,来给他们做示范,鼓励学生用他们会唱的歌曲旋律来“唱脸谱”,这样就能够激起学生实践的兴趣,“唱出各种各样的脸谱,从而感受创造的乐趣。 (2)自编旋律,让学生领悟创造的乐趣。每当我们问学生是否自己创作音乐时,学生们往往会很疑惑的摇摇头,觉得创作歌曲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其实我们可要求学生按老师指定的节奏,即兴加上音高或即兴加上节奏唱出来,或可以用指定的音进行旋律接龙。也许学生加上的音高配上节奏不是特别好听,但学生也会觉得很高兴,因为这毕竟是他们的劳动果实,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当然老师在这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3)自编律动,让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音乐是能表现丰富形象的,给不同的歌曲赋予不同的表现形式,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协调性,有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例如:七年级的《青春舞曲》是一首新疆的舞曲。学生们都知道新疆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能歌善舞的民族。老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新疆舞蹈的一些特色,并教学生们一些简单的舞蹈元素,请学生根据《青春舞曲》的旋律及歌词自己组合,为其编配舞蹈。这样学生对自己编配的动作就会特别有感情,因此做起来也会格外的认真。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不仅是对学生创造力的肯定,更能激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 (4)编配伴奏,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在编配伴奏中感悟和谐美。为歌曲编配伴奏,可以是乐器伴奏,也可以是人声或其他声源伴奏。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根据各种不同的歌曲风格,选择不同的方式来伴奏。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表现力,还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使学生不仅能体验创造的愉悦发挥创造个性,还能让学生形成具有发散性思维的品质。通过音乐教学,我们认识到审美、创新、创造力、创造性人才,学生为主体、自主性学习、音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是教学新模式的目标,也将是我们所有音乐教师为之奋斗的方向。

上一篇:我国北方降水稳定同位素初步分析 下一篇:预结算审核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