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聚会话友情

时间:2022-09-16 03:41:47

专家聚会话友情

去年秋天,我参加了著名专家蒋建平研究员的八十寿辰和学友、老友、挚友聚会。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生日聚餐,而是一个老专家们以祝寿为题、交流各自的事业、保健、营养和健康的友情聚会。聚会之人都是来自农业、奶业、食品、营养、管理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蒋先生寿辰为契机,共话美好的夕阳人生,使得这个聚会别具特色与风采。

那时正黄,秋风送凉,秋高气爽,正是中秋佳节。上午9时,记者到达聚会地点“无名居”时,整个雅馨厅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

蒋建平先生是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大豆分会顾问、中国大豆食品学会科普工程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北京市学生营养餐专家组组长。虽已八十高龄,可是他脸色红润、精神矍铄,全无龙钟之态,看上去犹如六十来岁之人。

蒋先生作为优秀知识分子,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学者,数十年来坚持干实事、讲实话、求实效,取得了许多成就,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退休后,他又积极参与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策划、调研、运作、咨询、试点、推广与宣传等活动,见证了学生奶从诞生到成长到扩展的全过程,并努力促进多部门、跨学科的协作与学生奶的推广,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联系影响,为促进我国学生奶事业和奶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蒋先生担任学生饮用奶专家组委员会主任的10年期间,他迎难而上,孜孜不倦地为推广学生奶、改善儿童营养与健康而操心操劳。由于他对事业的执着精神,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对同志们宽厚友爱,广泛联合多方面专家,团结一致,积极工作,致力于学生奶的推广工作,取得了许多成效,促进了这项计划的开展,2010年全国约有500万中小学生受益。

在学生饮用奶开展过程中,曾出现三次因乳糖不耐而引起反应的事件中,蒋先生不顾年事已高,路途遥远,亲自带领专家实地了解,促进突发事件妥善解决。

为了保证学生奶的质量安全,他提出了4点重要建议:1 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管理机制。2 强调学生奶源的卫生质量,从源头做起。3 要求定点生产企业严格学生奶的整个生产环节,实施HACCP管理。4 加强质量安全检查。采取这些措施,可保证学生奶整个推广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性。同时,他还组织专家在4年内开展了12项有关学生奶方向的科学研究:涉及政策法规管理、管理体系建设、低乳糖学生奶研制、奶源管理、定点企业HACCP管理、学生奶的标准和追溯体系建立、饮奶计划和奶业、农业发展研究、饮奶效果的跟踪研究等。

学生奶有今日的成就和蒋先生等专家们的贡献和努力是分不开的。这不仅是他人生的追求,更重要的是人品和精神的体现。

就是这么一个忙碌的学者,却有着如此健康的身体,正如蒋先生所说:“健康是最大财富,平凡是最佳安福”,这特别值得我们年轻一代人深思。

健康和谐乐天年

来聚会的还有许多老专家,有的专家已年过八旬,他们大都是新中国培养的新一代专家,但都精神抖擞,精力充沛,丝毫看不出老之将至的危机感。言谈笑语中,虽然脱尽了青年时的稚嫩,但追求真善美的激情仍一如往昔。

聚会的专家所从事的行业都与我们的保健营养息息相关,有营养专家,农业专家,食品专家以及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宣传等方面的专家。这些专家们都是蒋建平先生的多年好友,他们因为有着相似的人生理念,有着相关的专业研究方向,而逐渐结为好友。这种友情也是他们健康人生的重要因素,是他们健康生活的重要来源,是他们美好人生的伴侣、见证。到如今,他们大多已离退休了,但仍在默默地努力、用自己专业知识和一腔热情奉献余热。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原院长南庆贤教授给蒋建平先生的祝寿贺词说:在这温馨浪漫的秋季,当虎年中秋和国庆佳节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时,我们大家欢聚在这里,为蒋先生共祝八十大寿。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所有学生饮用奶专家组成员,向蒋先生送上最真诚、最温馨的祝福。可以说,让中小学生喝上牛奶是热心学生奶事业人士的人生追求,也是他们人品和精神的体现。

南庆贤教授评价蒋先生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学者,是一名宽厚仁爱的老人,是饱含真情和激情的性情中人。这其实又何尝不是南教授的自我写照!

中国大豆食品学会副理事长王靖评价蒋教授说:回顾蒋老80年的生活经历,可以自豪地说:蒋老是一个非常平凡而实在的一位老人,他胸怀宽阔而博大,性格开朗、克己奉公、严于律己;他平易近人、为人厚道,他热爱家庭,更热爱事业。他胸怀远大理想,对事业忠心耿耿、无私奉献,他对事关儿童营养与健康的中国奶业、大豆产业和学生营养餐独具热情。

正是因为蒋建平和专家团队敬业的精神,引导着其后辈的学人、专业人士循着其人生轨迹前进。到了退休之际,他们都还想着为社会贡献余热,为国家做更多的事情,义无反顾地投身忙碌的工作中。他们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因工作而获得了更多的人生光亮。因此,他们即使年逾古稀,年届耄耋,依然身心健康,精气神犹如壮年。真是: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亲善是温静沉着的爱

溢美之辞是对专家们所发出的来自内心的感悟,更多的是我们从中看出了他们一生所走过的历程,从中看出他们在工作中建立的情谊。有人说: “同行是冤家”,所以工作中不会产生真正的友谊,只有互相利用。但我从这些耄耋之年的专家们身上,看到的是另一种答案。

记者作为一名晚辈有幸参与其中,内心被专家们发自肺腑的情谊所感动。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特向组织此聚会的原中国乳业协会秘书长陈葆琼先生请教:是什么力量让专家有深厚真挚的感情,又是什么力量让他们从北京不同的方向聚向这里?

陈葆琼先生谦逊地答道:这是老友们提议安排的,也是他们人格的魅力。

我如醍醐灌顶般,友情让他们聚在一起,成了一条“巨龙”。其实,陈先生是这条龙的联系的纽带,他一直默默地做着幕后工作。他认真负责,细致周到,繁忙而琐碎的工作,每件都必不可少。既是一位好“管家”,又从事着业务工作。此次记者采访过程中,陈先生认真地给我提建议,修改、校正和校对稿件,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令人钦佩。

记者从陈葆琼先生的身上感受到了爱的力量,也从专家们真挚的情谊中,感觉到不一样的人生。

当年的他们,在激情燃烧的年代,一心为祖国的建设,默默地贡献自己的青春:加班加点不叫苦,下车间、下农村脏活重活不喊累,如同身上有用不完的力,使不完的劲。他们从各个不同的岗位走到一起后,和睦相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工作上都在力争上游,完成事关民生的各项任务。在以往的年代,工作繁重,无暇抽出更多的时间相会,岁月流逝,但他们的友情始终未变,保持至今。

我终于明白了马克思对友谊的论述:真诚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你能否对你的朋友守信不渝,永远做一个无愧于他的人,这就是你的灵魂、性格、心理以至于道德的最好的考验。

这些专家学者,之所以在各自领域取得非凡的成就,与他们的为人处世法则是分不开的。记者曾问蒋先生觉得怎样的人生才美好,他说:有情有义,有事业。这情字就包涵着对同志的情感。

人生离不开情义,有情的人生才是完整的。美国政治家杰里米。泰勒说:友谊是我们哀伤时的缓和剂,激情的舒解剂,是我们的压力的流泄口,我们灾难时的庇护所,是我们疑惑时的知心人,是我们脑子的清新剂,我们思想的散发口,也是我们人生的真善美!

相互勉励渡晚年

回眸过去,这些专家都走过不同的发展道路,取得过许多成绩,这些都已经成为历史,重要的是如何过好晚年生活。他们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扰、不为钱所迷、不为情所误、不为官所惑,正视现实,乐观向上,性情开朗,热爱生活。正是:老友相聚无名居,精神矍铄性格爽。韶华流逝鬓已秋,和谐健康乐天年。

上一篇:风情夜色须合道 下一篇:郑勤砚 人淡如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