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白内障患者心理干预及并发症护理效果分析

时间:2022-09-16 03:01:38

老年白内障患者心理干预及并发症护理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将并发症护理与心理干预方法应用于老年白内障患者,对其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对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白内障患者80例进行研究,将其分成数量相同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分组依据为数字随机法,均行常规护理,并对实验组加以并发症护理与心理干预,对两组的焦虑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的焦虑评分为(5.25±0.94)分,对照组的焦虑评分为(10.07±1.35)分,实验组的焦虑症状明显较轻;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0%、25.0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上述指标对比,P

关键词:老年眼疾病;白内障;心理干预;并发症发生率

视力的改变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的心理影响较大,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焦虑、恐惧等程度各不相同的情绪,这些情绪关系着患者能否以较好的状态面对手术,与手术效果、并发症的发生均存在关联性,因此,需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解决上述问题[1]。本院以2015年3月~2016年3月老年白内障患者80例为对象,将并发症护理与心理干预应用其中,成效较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白内障患者80例进行研究,所选对象均确诊为白内障,排除语言沟通、智力、精神障碍患者,将其分成数量相同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分组依据为数字随机法。对照组由23例男患者与17例女患者组成;年龄64~79岁,平均(71.10±2.16)岁。实验组由22例男患者与18例女患者组成;年龄64~82岁,平均(72.03±2.85)岁。两组患者均对研究知情同意,对其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护理,具体包含常规宣教、饮食指导、术后监测等,实施于对照组。在上述方法之上给予实验组心理干预、并发症护理。①通过宣传手册、一对一对话、手术录像、电视宣教等方法将相关知识向患者说明,使患者对手术过程有大致的了解。以患者实际为依据调整沟通方式,对患者的错误认识进行纠正。多与之进行交谈,了解其心理情况以及导致其负面情绪产生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成功治疗的病例增强其信心。动员患者家属,强调家属的陪伴与鼓励是患者强有力的支持。从多方面入手进行心理干预,并将心理干预贯穿于围手术期。②并发症护理:应用抗炎药物预防眼内炎,以实际情况为依据采取玻璃体切除术;采取前房穿刺放液术或250 ml 20%甘露醇静点处理前后房水循环障碍,避免术后眼内压提升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应用止血药与抗生素进行全身治疗,流食与半流食以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为主要选择,将叩背、雾化吸入措施应用于排痰困难者,对患者眼压变化进行观察,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眼压升高。

1.3观察指标 ①焦虑评分:以SAS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负面心理情绪评分,量表所含项目共计7个,总分为21分,0~7分为无症状,8~10分为症状可疑,11~21分为症状肯定。②对两组出现前房积血、眼内炎等并发症的情况进行观察统计,计算并发症发生率并做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以平均值±标准差方式(x±s)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检验分别使用t、χ2,P

2 结果

2.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焦虑评分对比 两组干预前的焦虑评分接近,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的焦虑评分为(5.25±0.94)分,对照组的焦虑评分为(10.07±1.35)分,实验组的焦虑症状明显较轻,P

2.2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对两组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进行统计,实验组共计3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50%,具体为前房积血、眼内炎、继发性青光眼各1例;对照组共计10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具体为前房积血3例,眼内炎5例,继发性青光眼2例。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χ2=4.50,P

3 讨论

近年来,老年白内障的护理方式有了较大的发展与改变,与传统的常规护理相比其变化主要表现在人性化特征的日益增多,护理内容更为全面,临床日益重视并发症的护理以及心理情绪的干预,且实践亦证实了这些护理方式效果更为理想[2]。器官退行性病变对老年人影响较大,白内障则是其引发症状之一,视力障碍是该病的主要表现。在治疗过程中,视力障碍对患者心理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患者的恐惧与焦虑会使其不能以最佳的状态面对手术,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这一影响也会延续至术后,与患者的康复进程息息相关[3]。

随着对疾病护理研究的深入,不少学者与专家均指出,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恢复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相关密切[4]。心态良好的老年患者与心态消极的老年患者相比,前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较少,且其恢复速度与质量均较优。可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老年白内障治疗中可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本研究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对实验组患者采取心理干预措施,从纠正认知、沟通交流、动员家属等多方面入手对其负面情绪进行调节,意在增强其信心,给予其鼓励与支持,确保其心态的良好,从而提升其依从性。此外,心理干预还有效延续至术后,对其应激反应进行缓解,确保患者全程均能保持心态的良好。经过心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症状明显较轻。为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除了实施心理干预外还采取了并发症护理措施,针对术后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方法,从而防治并发症[5]。经过心理干预与并发症护理,实验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明显较少。综上所述,护理的目的在于优化治疗效果,老年白内障患者既有心理上的需求也有身体上的需求,常规护理方法难以统筹兼顾,人性化特征较为欠缺,而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加以应用并发症护理与心理干预则可提升护理的全面性,有效兼顾患者身心需求,且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阚浩玉,卞翠凤.心理护理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21):2920-2922.

[2]孟庆红.白内障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6,30(03):1035-1037.

[3]Waseem M,Khan HA.Association of raised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its correlation to the energy used with raised versus normal intraocular pressure following Nd:YAG laser posterior capsulotomy in pseudophakes[J].J Coll Physicians Surg Pak,2010,20(08):524-527.

[4]吴伟霞,肖梅,赵春静,等.前馈控制对老年白内障病人术后并发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5,13(34):3501-3502.

[5]陈静.老年白内障手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0):250-251.

上一篇: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无复流... 下一篇:新视角下电子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