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喂养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16 02:31:30

微量喂养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53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喂养。结果 治疗组患儿在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而血总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无一例出现腹胀、呕吐,无吸入性肺炎发生。对照组患儿发生呛奶2例,呕吐咖啡色样物1例,腹胀4例。结论 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成熟,可激活肠道酶系统,提高肠道防御机制,减少胃肠道不耐受,缩短全胃肠道足量喂养时间, 并且可降低胆红素水平,改善营养状况。

【关键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

Trace feeding combination of nonnutritive sucking premature feeding intolerance of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WANG Xiao-qing,REN Tong-zhen.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 centers of Tongchuan,Tongchuan 727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d and the early trace of nutritional sucking the premature feeding intolerance and action mechanism of curative effect. Methods 53 patients with feeding intolerance prematu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25 cases, giving the fed and early trace of nonnutritive sucking; The control group, give regular feeding 28 cases.Conclusion Trace feeding and of nonnutritive sucking can promote gastrointestinal mature, premature activatable intestinal enzymes system, improve bowel defense mechanism, reduce gastrointestinal intolerance, shorten the gastrointestinal adequate feeding time, and can reduce bilirubin level, to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Key words】Premature; Feeding intolerance; Trace feed; Of nonnutritive sucking

喂养不耐受在早产儿中非常多见,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越来越高,早产儿的营养问题也日益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临床观察表明:消化系统成熟的早晚,是影响早产儿成活率的关键因素[1,2]。国内外研究表明:早期的营养干预有助于早产儿胃肠道功能早日成熟,实现快速的追赶生长及体质量增加,防止营养不良及生长发育落后有关键作用。有证据表明:早期营养与成年后许多疾病相关[3]。我科从2000年5月至2011年2月,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微量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吮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新生儿监护室2000年5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5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例,女2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微量喂养组)2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8例。体质量980 g。胎龄28周。临床上排除神经系统疾病,如颅内出血,HIE等,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NRDS,呼吸衰竭等,且无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畸形表现。

1.2 病例选择标准 早产儿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的诊断标准;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为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前提下出现如下情况之一者[3]:①频繁呕吐≥3次/d。②胃内残留量超过上次喂养量的1/2。③24 h腹围增加>1.5 cm。④胃残留物被胆汁污染。⑤胃内咖啡样物经碱鉴定试验排除为咽下母血。

1.3 方法 早产儿生后均给予维持血气、血压、血糖稳定,暖箱内保暖,供给热量,预防出血、感染等综合治疗措施。常规喂养组生后禁食,常规补液、肠外营养支持,1~2 d后视胎龄、吸吮能力、排便及腹部体征(主要是腹胀情况及肠鸣音)等,给予鼻饲或经口喂养,逐渐建立胃肠内营养。治疗组患儿先进行非营养性吸吮,观察其吸吮反射、吞咽功能是否协调来决定是否开奶。微量喂养方法[4]根据患儿吸吮力的大小可分别给予①棉签蘸奶喂养:取无菌棉签1~2根,蘸奶后放患儿口中,轻轻抖动刺激其吸吮反射使其吸吮,一般每次奶量在3 ml以下者采用此法。此法不易呛奶且可以锻炼患儿的吸吮能力。②输液泵泵奶:采用经鼻插入胃管,保证胃管位置正确及通畅,胃管体外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吸入稀释/标准配方奶或母乳,注射器放置输液泵中,按每小时0.5~1.0 ml/kg(每天5~20 ml/kg)匀速注入。每2小时换一次奶液,并检查胃内残留奶液情况,12 h更换1次注射器。非营养性吸吮:给患儿吸吮橡皮5~10min,每2小时/次。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治疗组患儿在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而血总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治疗组无一例出现腹胀、呕吐,无吸入性肺炎发生。对照组患儿发生呛奶2例,呕吐咖啡色样物1例,腹胀4例。

3 讨论

早产儿胃肠发育不成熟,易出现喂养不耐受,如呕吐、腹胀,甚至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消化道出血。生后立即给予足量喂养是不适宜的,无论是人工或是母乳喂养均有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的可能;而长期禁食可导致肠黏膜萎缩,双糖酶活力下降,肠黏膜屏障功能减退和渗透性增强,细菌移位及感染机会相应增加等[5]。

微量喂养是指在生后早期以

国内外研究认为[6],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微量喂养不仅可获得更多的能量、蛋白质、钙、磷等,同时可促进胃排空,增加十二指肠蠕动;并且对呼吸功能影响更小,具有更好的耐受性,体质量增加也明显优于传统的方法;非营养性吸吮可刺激口腔黏膜的感觉神经末梢,进而兴奋迷走神经,使胃泌素的分泌增加,也引起胃容受性扩张,从而加快胃排空率。已证实非营养性吸吮可对早产儿的胃肠激素的分泌和胃肠动力起正性促进作用,有利于其消化道的成熟。非营养性吸吮还可刺激口腔舌脂酶分泌,促进脂肪的吸收。且非营养性吸吮还可使早产儿得到安慰,防止哭闹,降低能量消耗,增加能量储备,因而非营养性吸吮可使早产儿体质量较快恢复,非营养性吸吮也可促进吸吮反射的成熟,增加吸吮力量,使患儿较快适应奶瓶喂养,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早期微量喂养,还可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在粪便中的排泄,减少光疗,降低胆汁淤积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董梅,华,丁国芳,等. 极低体重儿胃肠喂养的临床观察.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2):87-90.

[2] 汪浩文,许东宝,陈红霞,等.微量喂养联合营养性吸吮对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的影响.临床儿科杂志,2011,29(3):219-221.

[3] 黄瑛,邵晓梅,曾纪骅,等. 新生儿喂养困难与红霉素促进胃肠动力的研究. 中华儿科杂志,2000,38(11):696-698.

[4]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儿科协作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分组.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儿科杂志,2006,44(9):711-714.

[5] Ng PC. Use of oral erythromycin for the trear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ysnotility in prrterm infants.Neonatology,2009,95(2):97-104.

[6] 赵宇,祁俊明,丁国芳.极低出生体重早期喂养的临床观察.临床儿科杂志,2007,25(3):193-19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上一篇:谈护士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下一篇:大型医用设备综合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