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时间:2022-09-16 01:05:13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朗读教学对中学生语感的培养、文学素养的形成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课堂上已经变得死气沉沉,语文教学的朗读,一度被人们忽视,有些语文老师只注重讲解分析,轻视了朗读,把朗读看作是可有可无,殊不知朗读对于阅读理解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朗读的意义和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我们经常会提到“语感”一词,“语感”从何而来呢?主要从朗读训练中获得。众所周知,汉语的词语、句法变化规律比较复杂,光靠学习语法、修辞来把握这些规律是比较困难的。大声朗读,不仅可以矫正语音,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受到比默读更强烈的刺激,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语言的词语要素、句式、情感在人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感受到语言的丰富性、连续性,逐渐理解语言表达的规律性,进而产生强烈的语感。有了语感才能在听说读写训练中辨别出语言文字的正误和优劣。初中阶段,经过各种训练,学生可以形成初步的语感,这比单纯的传授解题技巧更加有效。

朗读训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抓好早读

有研究表明,早上是人一天中记忆力最强的时候,因此要充分利用早读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加强识记积累。分阶段布置学生朗读背诵的内容,如要求背诵的名句名篇、文言散文、精美散文、精美片段,还有练习册上的“多音多义词”、“易混形声字”、“易读错的成语”、老师批改的优秀作文,通过大声朗读,学生的读音的错误就会暴露出来,老师和同学就可以帮助他纠正。而且大声读,可以强化记忆效果,加强积累。

二、将朗读运用到课堂的各个环节

指导诗歌朗读鉴赏,我们必然会接触到大量的古典诗词,这是绝好的朗读材料。大凡诗歌,都讲究押韵,富有节奏,具有声韵和谐的音乐美,韵味无穷。要体会诗歌的美,必须反复朗读,这样,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种享受,是默读所体会不到的。因此,在指导诗歌鉴赏时,所提供的诗歌材料,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反复朗读,领会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从整体上形成初步的感知,激感,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在选择朗读作品时,模拟试卷中精彩的时文也是好的朗读材料,可以让学生齐声读或分组读,声情并茂地读,抑扬顿挫地读,读中思,思中读,并且安排学生潜心揣摩要点——内容、思想、思路、语言等,在读书思索中加强体味,是可以极大地增强语言,提高语文素养的。

作文课上,我们也可以常常朗读,朗读学生自己的作文,使学生受到启发,开拓思路。学生的习作,老师千改万改,学生不一定认真看,很难收到什么效果,选几篇让学生自己读,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修改文章的兴趣。指导病句分析和修改时,有些语病比较隐晦的句子,学生一时难以辨析,也可以让学生朗读这些病句,通过朗读,能发现默读中不易发现的问题。

三、把握读的时间

1、先看后读在进行《斑羚飞渡》时,让学生看幻灯片,把斑羚飞渡的全过程牢牢的扎根于脑海中,再读该段课文,在感性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情感创造,从而体会感情,读出对斑羚的敬仰。

2、先听后读教学《听潮》一文,利用多媒体,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海浪声声,想象海潮来临时的情景,老师提示“海睡图---海醒图---海怒图”的顺序,从而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3、先想后读教授《沁园春雪》时,利用学过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内容,让学生想象在寒冷的冬天,漫天白雪飞舞时的情景,比较《沁园春雪》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抒发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胸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千古传诵,是怎样以春花来喻冬雪,写出边疆奇寒的?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两者的不同。

四、加强指导,掌握朗读的技巧

古人云:“出其书,乃复有置之而不暇读者,又有默而视之不暇朗读者,又有始朗读而中有失字坏句,不见本义者。”可见朗读并不是简单的抱着书读,只有学生只有掌握了技巧才能真正读出味道;特别是文言文教学中,课文读好了就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意思,这时教师有效的指导也就更为重要了。

1、文本范读范读最基本的功能是给学生提供读课文的榜样,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艺术,比如: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速度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音色的处理等等。我在教学前,都先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认真地练习朗读;在教学时,或自己范读;或请朗读好的学生范读;或利用多媒给学生听(看)名家的范读。那会有更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学生经过一定的模仿,都能较好地掌握各种朗读的技巧。

2、感情导读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朗读基础,因此侧重于投入感情地朗读,才能更好地吸取文章的精华。我在教学郑振铎的《海燕》时,指导学生调动感情因素去朗读文章。如:读出对故乡小燕子的喜爱之情,对海上小燕子的关切之情,直抒胸臆时的思乡之情,再加上朗读技巧的应用,学生很快在朗读中领略到文中的优美意境,体会到作者远离故土所难于排遣的“轻烟似的乡愁”。

3、积累常读凡事持之以恒,才有成效,朗读也如此。初中生求知欲旺,记忆力好,可塑性强,正是朗读、积累语言的最佳时期。张中行先生说过:“这样读三四遍或两三遍,放下,过两三天或三五天,要拿出来,再读两三遍。这样至少重复三四次,到相当熟了再放下。这一篇如此,学其它篇还要如此”。张老强调反复地读。事实证明,只有读多了,才能把握语言规则以及文章思路表达方式。这样,才真正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培养、提高正确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适时点拨,汲取朗读的精髓

通过朗读的指导、训练,学生掌握了一些朗读的技巧和能力,但并不是朗读的精髓。这还需要理解下的朗读,这样才能读出味、读出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理解是朗读的基础,不理解怎能读好?朗读与理解的交替则是语文能力的提高,理解可以为朗读架起桥梁。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不少见。二者相辅相成,必须有机结合。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让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重视起朗读教学,指导好学生朗读,让朗朗的读书声深深扎根于我们的语文课堂。

上一篇:中职会计教育改革要点分析 下一篇:浅谈牧区初中物理教学中“深入结合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