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认知方式的基本理论及其与阅读的有关研究

时间:2022-09-16 11:04:28

场认知方式的基本理论及其与阅读的有关研究

Study of the Basic Theory of Cognitive Mode and Its Reading

Bi Xiuqin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Baoji 721016,China)

摘要: 阅读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活动,这种活动是随着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通过研究的意义、内容和基本理论等层面来了解场认知方式和阅读研究的进展。

Abstract: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human social activity, such activities are the generation with the resulting text. By studying the meaning, cont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basic theory to understand the cognitive mode, and reading progress of the study.

关键词: 认知 阅读 理论

Key words: cognition;reading;theory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182-02

1研究意义

从维纳茨凯(Venezky,1984)得知,最早对阅读理解问题进行研究的是罗曼尼斯(Romanes,1884)。罗曼尼斯是达尔文的朋友,他测量过动物和人类的个别差异,并且在1884年作出了第一个关于阅读理解研究的报告。此后的几十年间,虽然阅读理解这个问题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但关于阅读理解研究的成果不断发表。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迅猛发展,研究方法、手段得以改进,心理学家们对于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人们也因此对阅读理解的认识越来越多。阅读是一种重要的活动。阅读教学在学校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搞好阅读教学必须了解阅读活动的心理历程。通过科学的实验研究验证哪些心理因素对阅读理解有影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到学生的这种心理能力差异造成的阅读理解差异,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场认知方式

2.1 场认知方式的基本理论场认知方式又称场依存――场独立的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识别客体间关系上的特征,对非结构情景的组织及在认知上的重建问题的功能。它是个体在组织和表征信息时的个人偏好和习惯方式。在诸多的认知方式模型中,场认知方式的理论是提出最早,研究最多,也最成熟的模型,它也是认知方式的核心模型。场独立――场依存方式被认为是对教育问题有最广泛用途、获得广泛研究的认知方式,因为它反映了学习者能基于静态的线索如何很好地重建信息。

认知方式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荣格所提出的心理类型理论。而关于认知方式的现代研究则由“认知方式之父”――美国心理学家Witkin开创。在关于垂直知觉的实验中,当要求被试完成判断垂直方位的棒框测验和身体调整测验时,他发现人们在知觉垂直方位时,对外界参照物的依赖性不同。而且,这种特征在个体身上表现出稳定的一致性。后来的大量研究发现,场依存――场独立性维度是跨诸知觉而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如记忆、思维、情感、学习、问题解决和社会交往等。它具有普遍性、稳定性、两极性和价值中性等特点,是一个过程变量。于是,研究者提出了场独立――场依存性的理论构想。这个理论认为,在知觉判断中,有一部分人倾向于依赖外界视场中的线索进行判断;而另一部分人则倾向于摆脱视场线索的影响,用内在线索(在垂直知觉中,用身体受地心引力的线索)进行判断。前一种人被称为依存于场的人,即场依存型;而后一种人被称为独立于场的人,即场独立型。认知风格关系到个体的心理和教育,是人格的整合因素,有其广泛的教育含义。

场依存――独立型的认知方式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场依存-独立型认知方式,指个体在心理活动中主要是依靠外参照还是依靠内参照的倾向。其特点是,①场依存――独立型认知方式既区别于智力因素,也区别于认知内容和认知能力,在价值上无好坏之分。②它是过程变量而不是内容变量,在以极端的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为两个端点所构成的认知方式连续体上,每个人都占据一定的位置。③个体认知方式的发展是从相对的场依存到相对的场独立,在人生初期发展较快,青春期后趋于稳定。④个体在认知方式连续体上所处的位置是相对稳定的,即个体在不同时间,不同任务中的认知倾向始终有一致的表现。一般讲,场独立者倾向于以内在参照作为心理活动的依据,善于运用分析性知觉方式,认知改组能力较高。场依存者倾向于以外在参照作为心理活动的依据,较多采用整体性认知方式,社会交往能力较高。

大量的研究表明,这种认知方式的影响几乎遍及心理活动的全部领域。它不仅表现在认知过程中,也反映在人的社会性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为什么国内外的心理学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关注认知方式这一领域?原因有多方面,而最主要的原因是认知方式将一向割裂的心理学中的两个领域――人格与认知统一了起来。可以说,认知方式是一个架于认知与人格之间的桥梁。正如威特金等人在《认知方式的实质与成因》一书中所述:“认知方式理论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探索把有关人类行为的诸个研究领域统一起来。我们认为,场认知方式理论就提供了一个把诸个领域统一在一个共同概念框架中的方法”。

2.2 场认知方式的研究方法国外对场认知方式的研究方法均是从早期关于场依存性一独立性个别差异的大量实验室研究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是棒框测验(RFT),即令被试在注视的条件下,将方框中呈现的一倾斜棒调整到垂直的状态。凡视觉中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均属场依存性,凡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者属场独立性。另一种是镶嵌图形测验(EFT),即令被试用笔勾画出镶嵌在复杂的图形中的所指定的简单图形。场依存者对此常常感到困难,而场独立者却能够获得良好的成绩。由于上述两种测试方法存在高相关关系,所以通常只用其中一种。

3场认知方式与阅读的关系

3.1 场独立-场依存者在阅读方式上的差异场依存型学生受综合性思维模式影响,习惯于从对字、词、句的逐一辨认和推敲入手去阅读文章,并试图做到面面俱到,惟恐遗漏某些信息而无法理解全文。这些学生阅读细致,对细节把握较好,但阅读速度较慢,阅读时思维不够连贯,不能从全局上把握文章的整体意义。场独立型学生则偏向于分析型,他们擅长将注意力集中在与阅读目的相关的内容上,用分析的方法抓住文章要点。这些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较好,但容易忽略文章中的细节,忽视对文章中词语、句式、写作方法等方面的积累。场依存型学生多钟情于与人和社会有关的阅读内容,喜欢小组学习。场独立型学生则更喜爱与自然科学相关的文章,也更喜欢独立阅读。

3.2 场独立-场依存者获取阅读信息的差异认知方式还影响着学生在阅读中对文章信息的把握。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在文章结构的把握上具有显著差异。场独立型学生对文章的高层结构把握更好,而场依存型学生则更容易把握低层信息。在阅读文章后,场独立者在结构重要性高的信息中比场依存者表现更好,而在结构重要性低的文章中则未必如此。郑信军以中师生为被试研究了阅读速度与提要位置对不同认知风格学生信息保持的影响。结果表明:读者认知方式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文章不同类型信息的保持,但对文章总回忆量没有显著影响。提要前置使场依存型读者对文章结构性信息的回忆量增多,场独立型读者对从属性信息的回忆量增多;提要后置使场依存型读者从属性信息的回忆量增多。阅读速度对文章不同类型信息和总信息量的保持均有显著影响;但在提要前置的情况下,对文章结构性信息的回忆量没有显著影响。

3.3 场独立-场依存者受阅读条件影响表现出的差异

3.3.1 阅读文体上的差异有研究发现,由于文章类型不同场独立者与场依存者表现出阅读理解的差异。对六年级学生阅读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研究发现,阅读记叙文的成绩与场认知方式没有显著相关,而阅读说明文的成绩则与场认知方式有显著相关。也有研究表明同样阅读能力的初中生阅读说明文的表现差异显著,场独立者明显表现得更好。宋广文等对初二学生进行散文和说明文的研究表明,初二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场独立性者好于场依存者;而散文学习则不存在这种差异。

3.3.2 在阅读文章结构上表现的差异张茂林验证了不同认知方式的个体对场合的依赖程度不同,场依存型的被试在记忆过程中表现出了更强的场合依存效应。李寿欣等以高一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不同认知方式学生对不同学科文章以及有无清晰结构条件下的阅读迁移效果。结果表明:在文章结构清晰条件下,学生的阅读迁移效果明显好于结构模糊条件下的阅读迁移效果;不同认知方式学生对不同学科的阅读迁移无明显差异;在有清晰结构条件下,场独立者与场依存者的阅读迁移成绩无显著差异;在结构模糊的条件下,场独立者的迁移成绩优于场依存者。场独立者在区分句子结构和产生相关问题来引导阅读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技巧,在文章自由回忆上也表现更好。

4结语

认知方式只是个体在信息加工、转化和提取过程中所偏爱的、习惯化了的态度和方式,是个体的人格变量。场认知方式对于个体的阅读理解的确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于个体来说,不单单是认知方式这一因素影响阅读理解,还存在其他因素。

参考文献:

[1]李红燕.认知方式与阅读水平对文章标记效应影响的实验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3.5.

[2]李寿欣,陈红敏.高一学生认知方式与学科内容对文章阅读迁移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4).

[3]刘淼,沈帼威.论学生场依存-独立型认知方式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关系[J].学科教育.2004(10).

上一篇:对线性代数探究式教学的探讨 下一篇:虚拟防火墙在企业网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