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介入治疗整体护理效果观察

时间:2022-09-16 10:47:40

心脏病介入治疗整体护理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分析心脏病介入治疗采取整体护理的效果,探讨其对治疗的价值。方法 将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62例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程度、介入治疗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相关护理后两组患者患者焦虑、对治疗的认知、舒适度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少,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心脏病 介入治疗 整体护理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148-02

心脏病因病情凶险且发病急促,无年龄、身份、地位之分,严重威胁了人们的健康,被称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已成为全球卫生保健和卫生资源的重大负担。介入治疗是心脏病的重要手段,但此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容易出现不良心理和多种并发症,而优质的护理能够有效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要求护理模式从以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因此整体护理大有必要。我院通过进行对比观察,实施整体护理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组62例病例均为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心脏病采用介入治疗的患者,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34―78岁,平均56.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术前访视、核对患者信息、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做相关过敏试验、向患者进行有关健康教育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给予整体护理,主要包括心理、生理和健康教育综合护理。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改善情况(采用焦虑量表评定[1],≥29分为严重、21-28分重度、14-20分为中度、8-13分轻度、7分以下无)、舒适度[2](根据患者主述疼痛程度,0度:无疼痛,无任何不适;Ⅰ度:疼痛评分为1-3分;Ⅱ度:疼痛评分4-7分;Ⅲ度:疼痛评分8-10分,难以忍受)、并发症。

1.4 统计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舒适度和疾病知识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患者焦虑、对治疗的认知、舒适度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少,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均出现了一定的并发症,但观察组少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表2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3.1 护理的意义。心脏病原本就是患者的一种负担,再加上采用具有创伤性的介入治疗,让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负担更重,多少患者潜在复杂的、消极的心理应激反应[3],如机体不能对能力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容易引发一系列诸如焦虑、烦躁、紧张等。从表1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术前均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与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存在一定关系。以上不良应激反应若带入手术中,不仅降低手术效果,而且对预后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通过护理改善患者心理素质,提高应激能力十分关键。

3.2 整体护理做法。整体护理不仅关注患者的病情,而且给予患者心理、生理和健康教育等多重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4],具体做法如下。

3.2.1 术前访视。手术前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全面检查,进行评估,以对手术可能出现的状况预先做好准备。对于身体状况好的患者给予鼓励,让其保持充沛的精力迎接手术;身体欠佳的患者给予指导和调整,告之其自身因素对手术的重要性。详细介绍手术方式、步骤、配合方法和注意事项,让患者树立信心,提高对治疗的信任度,同时可邀请成功做过此类手术的患者与其焦虑,通过身边鲜活的例子感染他们。

心理问题是患者术前最主要的问题,诱因比较多,我们的做法是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家庭、工作和经济状况,以摸清导致不良心理的因素。在与其沟通中采用多种方法,逐步打开患者的心锁。

3.2.1.1 同理心沟通法 其原则是“陪对方下楼,再带领对方上楼”,以达到“将心比心”相互理解的目的。比如对经济状况不好的患者,要站在对方的立场给予疏通对患者说:“这年头赚钱真的不容易(肯定患者的辛苦),没有钱寸步难移(感同身受),但是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赚更多的钱(鼓励患者进行治疗)”,让患者感受到护士不是一个事不关己的旁观者,而是一个可以依靠和信耐的朋友。

3.2.1.2 分段式沟通法 有时候沟通并无法一次见效,有效的沟通是找到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和合适的人。不是护士有这样的经历,尽管千方百计想给患者解决问题,但患者不予配合,难以切实解决问题,我们的体会是通过分段式沟通。比如对于焦虑不安的患者,第一阶段认真做好日常护理,将微笑、细致、爱心送给患者,此阶段不急于挖掘患者的心病病根;第二阶段在初步了解患者的基础上,交流的重点放在患者的爱好、工作上,让再现成就感;第三阶段护患关系已比较成熟,患者的情绪也有所改善,可以通过例举类似患者的案例,讲述其如何走出心理问题,通过声东击西达到打开患者心锁的目的。

3.2.2 术中护理。由于手术采用的是局麻,患者对外界的感知比较清醒,此阶段患者容易发生异常。在术中护理中我们要求“三细”。首先是准备细:护士在接患者的途中细心介绍手术步骤和会出现的反应,降低患者的陌生感;术前精心准备术中所需物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其次是操作细:仔细并轻柔的配合患者摆放,准确、快速提供手术所需用物;组后是观察细:密切关注患者的表情,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并可小声与其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同时可以轻握其手,给予鼓励。

3.2.3 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告之患者手术已成功完成,对患者的良好配合进行感谢和鼓励,待意识完全恢复后,送患者回病房,并告之家属手术情况,减少家属的担心。密切观察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并常规行心电监护仪,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给予营养支持。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相关功能锻炼,如呼吸、憋气、关节伸展等,在每进行一项锻炼要向患者解释其目的和作用,提高患者的坚持性。患者出院时,详细介绍每种药物的用法、作用、剂量和不良反应,确保每种药物的说明书都完好,通过电话与患者建立交流平台,叮嘱患者有疑问可进行咨询。

3.2.4 效果评定。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通过实施整体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生理、术中舒适度均有明显提高,而并发症少,由此证明实施整体护理既能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又能有效改善病症,在临床具有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叶桂萍 整体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脏介入治疗的影响 现代护理 2008,5(34):145-146

[2] 李绪梅,陆波,温米琴.尿道表面麻醉减轻术后留置尿管致刺激症状的观察.实用护理杂志,2003,19:45.

[3] 郑菊娣 心脏介入治疗的护理 哈尔滨医药 2009,29(5):102-103

[4]朱萍 心脏病介入诊疗的护理与观察[J] 护理研究 2006,20(7):1930-1931

上一篇: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临床护理体会 下一篇: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