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本土民族歌舞在高师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6 09:51:04

西部本土民族歌舞在高师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对西部特有的本土民族歌舞艺术及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高师舞蹈教育承担着开发、传承本地区、本民族优秀艺术文化的重任,将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本土民族歌舞艺术引入舞蹈课堂教学是进行本民族艺术传承的有力举措。文章就广西本土的歌舞艺术在西部高师舞蹈课堂中教学结构及教学方式的应用展开论述,探讨本土歌舞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如何培养素养综合的区域性、民族性职业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舞蹈职业教育 本土歌舞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梁艺(1973- ),女,广西陆川人,广西教育学院艺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舞蹈教育。(广西 南宁 53002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新世纪“十一五”教改工程项目“西部高师舞蹈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JGB16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58-02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10)》下发以来,我国学校艺术教育事业发生了非常可喜的变化。特别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发以后,艺术教育出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广西地处中国的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之一, 有壮、瑶、苗、侗、毛南、回、仫佬、水等12个少数民族,丰富的民族艺术资源,尤其是靠口口相传、师徒相传的本土民间歌舞艺术如何与高等师范艺术院校的艺术教育相结合,积极发挥高等师范院校的作用,依托高等教育的科研和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使其得以保存、继承和发展,同时为西部大开发培养能够服务西部的区域性、民族性、师范性相结合的综合职业应用型人才是西部高师艺术教育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丰富的本土民族歌舞艺术

我国少数民族多集中在西部,广西地处中国的西南,少数民族歌舞艺术资源相当丰富,仅壮族的歌舞就有三十多个,分别为祭祀礼仪性歌舞和生活性歌舞两大类。如师公舞、铜鼓舞、打砻舞等。其他的11个少数民族歌舞更是数不胜数,如苗族的芦笙舞、仫佬族的依饭舞、毛南族的面具舞、侗族歌舞“多耶”、 京族的敬香舞、敬酒舞等。这些歌舞艺术是人们生产、生活、劳动集体智慧的体现,是我国民族艺术的“活化石”, 反映着民族的历史、风土人情等,有着各民族生存过程中最基本、最精练的文化信息,体现了中华民族人民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面貌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西部高师舞蹈艺术教育现状

自1999年以来,国家实行大学扩招计划,高等艺术教育已经不是专业艺术院校的专利,广西的许多高校纷纷成立了艺术系或艺术学院,如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广西教育学院艺术系等,标志着艺术教育的迅猛发展,艺术教育学习的生源大大扩充。广西2011年参加艺考的人数达到了23700人,比去年增加了2258人,创历史新高①,标志着艺术教育的对象由精英式的教育转向普及型的教育。但无论是艺术院校还是综合大学艺术科系的舞蹈教育,往往重视比赛,忽视教学;忽视活动本身的育人宗旨;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而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方向雷同,造就了同一流水线上的艺术匠人。广西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少数民族人口占了全区总人口的38%,作为广西的高校艺术教育,有特色的民族艺术教育如凤毛麟角。目前在广西,已有部分艺术院校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例如,广西艺术学院的民族艺术系、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中的广西特有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广西师范学院的民族音乐课程等,已为社会培养出了大批的民族歌舞艺术专业人才。专门立足于本地民间歌、舞、乐的传承与发展,就近取材,为广西民族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他们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把本土歌舞艺术资源纳入到地方性高等师范艺术院校的教学体系已是众望所归。

三、本土民族歌舞资源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我系音乐教育专业是广西教育学院的特色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音乐技法及音乐教育、舞蹈、舞蹈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音乐、舞蹈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音乐、舞蹈研究、教学、管理与组织音乐舞蹈文化活动的基本能力。把本土民间音乐资源纳入高等音乐专业舞蹈课程,它既牵涉到我们的文化观和教育观,也触及我们在教育体制、教材和教学法上的诸多敏感神经。②我们也可借鉴学习其他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专门立足于本地民间歌舞的传承与发展,就近取材,培养有本土特色的综合艺术人才。

1.创立整体关联性的舞蹈教学结构,培养综合素养的本土艺术人才。以生态整体性关联的原理审视高师音乐专业舞蹈课程教学,专业技巧与理论文化、音乐素养、民俗素养都是课程教学系统中的关键性生态因子,如果我们丢失了任一关键性生态因子,就不能构成完整的艺术教学生态系统,不可能产生新质(新的整体),也就无法形成和谐的教学生态。从生态学的视角看,倡导和强调课程教学结构的整体关联性原则,主要动机在于打破时下艺术教学孤立封闭、目标单一、重技轻文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主体的关联式、整体式等综合化学习,克服专门化分科课程的局限,使学生形成广博、系统、整体关联的知识、能力结构,激发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使学生对新思想、新经验持开放的心态,启发和鼓励学生去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思考那些未曾检验的假设,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目标最终指向学生完整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实现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舞蹈课程教学理念的总要求。③在音乐素养这一因子中,实行民族歌舞乐在视唱练耳课、合唱课、音乐欣赏课、舞蹈课中的渗透,综合地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知能力,对民族音乐情感的表达能力,对民族音乐内涵的领悟能力,从而达到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在理论与民俗素养因子中,学习民族艺术理论,了解民族历史、人文、民族歌舞、地域特色、民俗风情、民族服饰、生活习惯等,培养民族自豪感,熟悉了解自己的本民族多元化氛围,培养内在的民族文化涵养。为西部大开发培养熟悉本民族文化的广西本土的歌舞艺术人才。在舞蹈教学这一因子中,贯穿以上几个子因子部分,在舞蹈动作风格技巧上注重民族风格特点的学习与体验,了解民族的文化特征,感悟民族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方式和实践创造能力。如在教授壮族师公舞时,要了解其在壮族劳动人民中的宗教特色和流传,师公舞中的不同唱腔和舞蹈特色,掌握舞姿造型和动律特征。其基本舞姿有“凤凰型”和“蛙型”两种,动律特点是“颤”“晃”“扭胯蹲摆”“悠吸点弹”④,最后还要了解其服饰和道具特色等。高师舞蹈课程本土民族民间舞的教与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师教了多少专业技巧,学生掌握了多少专业技巧,还在于通过整体关联的各门课程的教与学,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民族人文精神和人格素养,有助于学生在众多工具型人才中脱颖而出。

上一篇:孔子学院在非洲汉语教学的发展研究 下一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的地区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