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来自温州地区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9-16 07:21:23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来自温州地区的实证研究

摘 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提升学生创业素质。以此为要素内容,围绕现代有效教学理念,编制适合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实践的调查问卷,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结构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构成;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总体状况良好;性别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评价不存在差异,而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评价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

作者简介:祝成林(1984-),男,安徽天长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论;柳小芳(1984-),女,浙江丽水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张宝臣(1964-),男,黑龙江依安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原理。

基金项目: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编号:R20130003),主持人:祝成林;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创业教育研究专项课题“温州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应用研究”(编号:CVE12002),主持人:祝成林。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02-0023-05

在当前国际社会,创业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共识,高校更是成为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场所。美国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欧盟形成了政府主导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1],印度也提出了大学自我就业教育。在我国,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2010年)标志着高校创业教育进入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的全面推进阶段。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要求大力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工作。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也实现了迅速发展。

一、问题提出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在开展创业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优势。目前,浙江省大部分高职院校正在开展创业教育活动。温州历来有重商、富民的传统,而“温州模式”所孕育的“经世致用”的入世传统和“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更是促进了温州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温州高职院校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把创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载体。这为本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内涵围绕培养学生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和意识等方面展开。这也依据于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东京会议报告精神。该报告指出:从狭义上说,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需求。2012年教育部制定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提出:创业教育教学内容以教授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三个方面展开。可以看出,高校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都去创业,本质上是培养具有开拓性素质的人才,强调对大学生的各种潜能的发掘[2],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因此,评价创业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能仅从有多少学生从事创业、创业成功率是多少,而是要回归到以教授创业知识、以锻炼创业能力、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的这一素质教育上。目前,在高职教育领域尚未有类似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的文件。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职院校可以参考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对其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评价。

在教学理论领域,评价一堂课的标准不仅要看教师教得怎么样,更主要的是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现代有效教学理念认为,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目标上获得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从这一有效教学理念出发,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不能脱离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对学习和教学的满意程度。基于此,本研究以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精神为三个核心要素内容,借鉴已有相关研究资料,编制适合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实践的调查问卷,对温州地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展开实证分析。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共进行两次问卷调查。第一次在温州市4所高职院校发出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25份,有效率达90%;第二次同样在温州市4所高职院校发出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38份,有效率为97%。两次调查时间间隔为1个月,详见表1。

(二)问卷编制

首先,进行文献梳理。国内有学者从生本位出发,编制了课堂教学有效性量表,内容包括对有效教学知识量、问题解决度、作业有效性、课堂学习投入时间、反馈矫正有效性、师生课堂教学互动等项目的评价[3]。上述文献为编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量表提供了相关质性资料。

其次,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在参考已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围绕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这一主题,对5位高职院校任课教师和10位高职学生进行半结构化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有关条目,构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的维度并编制具体的调查问卷。

本研究设计的问卷采用5点Likert量表形式,1分表示被试对教学有效性的描述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合”,5分表示题项的描述与实际情况“完全符合”。

三、研究结果

(一)探索性因素分析

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EFA)来探讨问卷的结构效度,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来检验问卷信度。为了检验调查数据是否适合做因素分析,将数据输入SPSS20.,对 325 名学生数据进行 Bartlett 球形检验,检验结果 KMO为 0.905,表明样本数据适合做因素分析。首先对15个项目进行主成份分析,采用极大方差正交旋转法,删除5个较为分散、不好归类项目后对剩余项目作进一步的因素分析,最后确定抽取3个因子,分别命名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见表2)。问卷总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 为0.869,说明问卷的信效度达到良好的水平。

表2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问卷的EFA

(二)验证性因素分析

为了检验各潜在变量测量指标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AMOS17.0对参与调查的第二批样本438名学生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检验构想效度与数据的拟合程度。从表3中可以看出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其中GFI、CFI、NFI、IFI四项指标均大于0.85,且有三项指标值达到0.9以上,RMSEA小于0.5,表示模型拟合良好,进一步验证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三维结构,见表 3、图1。

表3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图1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结构模型

(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差异研究

1.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总体描述。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三个评价维度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每一维度的平均得分均超过3分。其中,“过程与方法”维度平均得分最高,达到4.07;“情感与态度”维度平均得分为3.90;“知识与技能”维度平均得分最低,但也达到3.64。由此可以推断,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总体状况良好,详见表4。

表4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描述性统计

2.性别属性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评价的比较研究。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学生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评价不存在性别差异。从各维度看,男女学生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评价得分基本相同,没有显著差异,详见表5。这与国外相关研究结论一致,国外学者通过对3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男生186人、女生131人),结果也表明性别对创业教育及其教学评价没有显著差异[4]。

表5 性别属性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

有效性评价的差异比较

注:*.The mean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3.年级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评价的比较研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与年级属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单因子独立样本方差分析发现,在“知识与技能”维度(F=12.836, p=.000*<0.05)和“情感与态度”两个维度(F=6.389,p=.002*<0.05)存在显著差异;在“过程与方法”维度并不存在显著差异。采用LSD法进行事后均值比较分析发现,在“知识与技能”维度上,大二、大三学生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评价得分都高于大一学生得分,且均有显著差异;在“过程与方法”维度上,大二、大三学生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评价得分同样都高于大一学生得分,但仅大二和大一学生之间得分有显著差异;在“情感与态度”维度,大三学生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评价得分最高,并且与大一学生得分和大二学生得分都存在显著差异,详见表6。

4.专业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评价的比较研究。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评价得分作单因子独立样本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过程与方法”维度(F=2.687,p=.031*<0.05)存在显著差异;在“知识与技能”和“情感与态度”两个维度并不存在显著差异。采用LSD法进行事后组内均值比较分析发现,在“知识与技能”维度,理科类专业和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平均得分均高于艺术类专业学生得分,且存在显著差异;在“过程和方法”维度,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平均得分高于文科类专业和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得分,同样有显著差异,详见表7。

四、讨论与建议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结构模型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创业知识,熟悉创业流程、方法及政策,激发自我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自身创业能力。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是评价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探索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结构模型,对深入探讨创业教育有效教学要素,提升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国内关于创业教育有效教学的探讨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本研究在相关文献基础上,使用SPSS20.统计软件,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初步厘定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结构,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AMOS17.0进一步验证其结构,最终确定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结构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构成。其中,“知识和技能”维度促进学生学会,是对创业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规定,也是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过程和方法”维度促进学生会学,强调体现高职教育教学特色,即做中学、学着做,是体验与具体的统一;“情感与态度”维度促进学生乐学,学生在学习后对创业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并有勇气接受创业的挑战。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结构模型与《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具体目标基本一致。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总体状况

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总体状况良好。学生对创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维度最满意,这与当前高职院校倡导的教学方法和活动组织形式有关。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包括:体验式教学、情感式教学、实践教学等[5][6][7],学生在创业教育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维度满意度稍低,这与创业需要较强的综合性知识和广泛的能力有关,可以确切地说,创业教育课程并不能传授给学生所有的知识和技能,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从其他学科中习得和积累。

(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与性别、年级、专业的关系

关于性别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是否存在差异,通过比较分析表明,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学生对教学有效性评价得分相差不大,并无显著差异。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在年级变量上存在差异。在“知识与技能”维度,大一学生得分最低,显著低于大二、大三学生得分(P<0.05);在“情感与态度”维度,大一学生得分同样显著低于大二、大三学生(P<0.05)。这与大一学生从中学升入大学,学习和生活条件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心理素质不够稳定,尚处于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阶段有关。由于大一学生对学习缺乏正确认识和主动性,对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不及时,因此,他们对新知识学习和新技能习得效果不太理想。国内相关研究也表明:大二、大三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行为均优于大一年级的学生[8]。在“过程与方法”维度,比较发现,大一学生与大二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大二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可以说,大二是高职院校学生三年学习生活的转折点。这是由于经过大一阶段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的积累,大二学生对高职院校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有了理性的认识,对待学习目标也有了重新定位。因此,相比较而言,大二学生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堂教学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

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评价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比较发现,在“知识与技能”维度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组内均值比较结果显示,艺术类学生得分最低,且理科类和工科类学生得分显著高于艺术类学生得分。由于艺术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相对文、理科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标示了艺术专业学生的对其他知识和技能的忽视,他们学习方式比其他专业更具自主性和松散性。这种现象同样出现在创业教育上。“过程与方法”维度,不同专业学生得分存在显著差异,组内均值比较发现,工科类学生显著高于文科类和艺术类,说明当前创业教育课堂教学过程和方法更加得到工科类学生的认可。“情感与态度”维度,不同专业学生对教学有效性评价得分相差不大,并无显著差异。

(四)对策与建议

根据实证研究结果,结合创业教育本质及高职教育办学规律,为了更好地实施创业教育课堂教学活动,高职院校可以尝试以下对策。

1.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目标。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与地方的产业、行业有着天然的联系。在创业教育目标上,高职院校必须坚持立足区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在相关教育理论指导和教育政策规范下,树立以创业教育为载体,深化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培养,使学生掌握合理的创业知识结构,养成相关创业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

2.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国外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热情与已有的知识结构、性格特质和内在需求相关,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应该满足学生当前需要和性格特征,设计非结构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9]。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完善现有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按照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年级差异、需求差异等,构建创业教育分层教学体系,逐步加大创业教育力度。大一阶段注重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教育,以学习通识课程为主,帮助学生对创业形成理性的认识;大二阶段融合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设计与专业特征相吻合的创业教育课程;大三阶段结合顶岗实习、校内实训等教育环节,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培养创业能力。

3.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学上,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将学生的创业兴趣和情感融入到创业学习过程中。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高职教育跨界特质,深化产教融合理念,探索符合创业教育自身特色的教学方式,形成高职教师、企业人员、行业创业者共同合作的教学团队,针对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综合运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实地参观考察、问题导向教学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增加创业感悟,以达到预期的创业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徐小洲,梅伟惠.高校创业教育的战略选择:美国模式与欧盟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10(6):99.

[2]罗志敏,夏人青.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与逻辑[J].教育发展研究,2011(1):29-30.

[3]宋秋前,齐晶莹.生本化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建构与实施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1(7):17-19.

[4]Rachel Shinnar; Mark Pruett; Bryan Tone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ttitudes Across Campus [J].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 January/February 2009:156-157.

[5]周翼翔,王学渊.大学创业教育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3(9):71-72.

[6]张文雯,等.情感式教学在创业教育课程中的运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0):68-70.

[7]陈江.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59-62.

[8]冯利,等.不同年级大学生学习状态变化的实证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0(2):121.

[9]Donald L. Sexton and Nancy B. Bowma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uggestions for Increasing Effectivenes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April 1984:19-25.

上一篇:小学英语兴趣教学探析 下一篇:优势视角理论对中职生个性化发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