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升华

时间:2022-09-16 06:30:32

让生命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升华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把课堂还给学生”已从探索走向了实践,但高考的指挥棒总是让身处一线的教师感到教学疲惫。作为高中教师,使命和责任迫使我们必须去思考一个问题――时代日新月异,我们的教育应该如何让学生找到生命的真谛、找回生命的本真?

一、分析教材,注入生命教育的理念

高中思想政治课本既不是冷冰冰的知识框架也非枯燥乏味的概念,其实生活化的课本在理论知识的背后还蕴藏着人生的启迪和生活的选择。如,在教学《经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相关内容时,我不仅从生产与消费、价值与价格、消费预期的角度进行理论分析,更重要的是从生命教育的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更进一步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追求和价值选择,学会感恩父母的给予和馈赠,懂得勤俭节约、热爱劳动,学会感恩国家和社会的培育,学会奉献。在教学《政治与生活》中“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的民族政策”等内容时,作为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分子,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兴亡都和自己有着密切的关系,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积蓄成人、成才的力量。

二、为生命教育打造自由的发展课堂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打造自主、开放、和谐的课堂,学生对生命意识的获得和生命真谛的体悟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在教师创建的课堂环境中感知和自我发掘的。那么,如何才能创建有效的生命教育课堂呢?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打造师生平等的课堂,创设轻松愉快、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以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如,我在教学《政治生活》时,提出问题:“少数民族区域自治”中就“少数民族地区高考加分政策是否公平?”让学生对问题展开辩论。学生自由选择小组担任仲裁小组进行分组辩论,答案的精彩超出了我对课堂的假设,同时我也参与了反方小组的辩论,通过师生平等的辩论实现了情感的交流和重、难点知识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学生正确地认识了我国的民族政策,认识到了民族平等、民族和谐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了祖国的强大需要我们各民族人民形成血浓于水的兄弟之情,互相尊重、共同努力和不懈追求。

其次,在课堂中我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在知识、情感和道德上得到自由发展,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体味文化、感知生命的地方。如,在教学《生活与哲学》时,对于“人生价值的实现”这一知识点,我设置情景“一名优秀的农村大学生在暑期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名五十多岁的掏粪工人掉进了粪池,他跳进去救了老人却牺牲了自己。”问题设置“用栋梁之材的生命去救普通的掏粪工人的生命,值不值?”学生针对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讨论的深处,他们明白了讨论其实是在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仅在于他对社会做出的物质贡献,还要重视对社会的精神贡献。社会的进步不仅需要高楼大厦、高铁飞机,更需要道德模范、社会楷模。社会道德的丰碑不能倒下,一旦倒下,倒下的就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三、借助生活与时政,展现人性的光辉

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有一双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把我们的生活带进课堂,拉近课堂和生活的距离,用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教育身边的人。如,我在教学《文化与生活》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知识时,以传统“孝”文化为背景设计课程,课程重点借助本校学生茹某某背着妈妈上学的故事来讲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该学生用自己幼小的身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去支撑自己残缺的家庭,在求学的道路上始终带着自己身患重病的母亲,让学生从身边人、身边事感受人性之美、体悟生命的价值、理解人间美丽的亲情、感受“孝”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我们不仅要有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也要关注时政、关注国情、关注国际变化,坚持与时俱进也是课堂增强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如,我在教学《政治生活》中“当代社会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时,利用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战争中难民的处境和一名十五岁的男孩在战争中的无奈。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生命的重要性,学会尊重生命、爱惜生命。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以“学习―体悟―内化”的途径来实现生命教育的在课堂中的升华。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努力学习生命教育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该将生命教育的理念带进思想政治课的课堂,让人性的光芒、生命的力量转化为激励他们成长的正能量。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新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立项号为GS[2014]GHB1330,主持人马忠宏,参与研究者杨枝鹏)的部分成果。

上一篇:EMC:不断颠覆自我 下一篇:孩子的小手是随身的医药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