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活跃课堂 科学回归生活

时间:2022-09-16 04:04:27

趣味活跃课堂 科学回归生活

摘要: 趣味小实验在激发兴趣中有突出作用,在新课、复习课、练习课中灵活巧妙地运用趣味实验,可使枯燥问题形象化,重点知识趣味化,不仅给新课带来活力,给紧张的复习带来一点“轻松”,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地使科学知识回归生活。

关键词: 趣味实验 科学 兴趣 活跃 生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愉快的情绪,是最现实、最有效的学习动力,学生只有对这门课程感兴趣,才能把它学好。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很容易被兴趣所左右,而充分利用科学实验的魅力,灵活运用趣味小实验,既可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兴趣,做到“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和动手欲望,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使科学知识很好地回归生活。

一、趣味小实验在新课中的妙用

1.运用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

在引入有些新概念时,如能用趣味性实验开头,利用科学实验的魅力,则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大气压强概念的引入,可用以下小实验来激趣。

(1)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让两个力气大的学生来拉。

(2)用一张纸,能否把一杯水托住?先设疑,学生肯定很好奇,然后让一位学生上来演示如图实验。

通过上述两个实验的演示,教师可自然地引入新概念――大气压强。

又如讲杠杆平衡原理时,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做这样的实验:用细线系住一根粗细均匀的铁丝中点,铁丝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如果将铁丝一端弯折,看看悬挂的铁丝是否还能保持平衡?为什么?铁丝粗细均匀,尽管一端被弯折,但重量并没有改变,为什么不能继续保持平衡?学生通过用手做,动脑想,激起了他们对“杠杆平衡条件”课题的学习兴趣。

再如在上酸碱指示剂这节课时,我是这样引入的:演示时,把无色酚酞倒在瓶子里,在纸上事先用碱画好一只简笔画小猫,并收入一只小化妆品空瓶子里,由于无色酚酞的作用,一只红色小猫很快出现在一张纸上时,每个学生的脸上都出现了迷惑的神色,他们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他们的表情是那么的惊奇。很多学生都兴奋甚至赞叹,继而出现了了解“这是怎么回事”的心理要求,于是猜想、思索……学生的心理活动处在“观察兴趣疑问思维”的积极状态,心中充满了探求知识的欲望。这样就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学生在这之中感受到了化学变化过程的美,得到了美的享受,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2.运用趣味性实验理解深化知识

有些物理概念在学生头脑中虽已初步建立,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甚至出现片面理解的现象,这时可设计趣味性实验来诱导启迪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时,要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将教材中的课堂演示实验改为“气球沉浮”实验,冠之以“谁主沉浮”的实验名称,更吸引学生,更容易诱发学生思考。方法是让充空气的气球在盛空气的大烧杯中下沉,然后逐渐往烧杯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此时学生可以观察到气球逐渐上浮。实验现象会给学生带来无限乐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气球为什么会浮起呢?这些问题会激发学生的思考,而解决此问题又用到空气浮力、浮沉条件等知识,也体现了新课程合科教学的特色。

在教不良导体时可穿插一些趣味小实验:

(1)水是热的不良导体的实验演示,可改试管为大烧瓶,在烧瓶中放入颜色鲜艳的活金鱼,在烧瓶处加热,当烧瓶的水沸腾时,金鱼依然游来游去,生动有趣,也使学生在惊奇之后去思索为什么。

(2)烧不断的棉线。让一段棉线紧密地绕在一根细铜棒上,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会儿,取下棉线后,学生看见棉线安然无恙,依然未断,惊讶万分,而会引发思考:棉线怎么不断呢?铜是什么性质的导体?等等。

二、趣味小实验在复习课中的妙用

“温故而知新”,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概念,需要几次反复的过程,螺旋上升,学到的知识才会巩固。但是复习课时,学生往往觉得已经“知道了”,兴趣不大,复习效果不好。如果能用趣味性实验来组织复习,则会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更好地巩固知识。

1.趣味小实验在小节复习中的妙用

在复习“沸腾”时,演示“用纸盒烧开水”;在复习“摩擦”时,演示“筷子提米”;在复习“光的折射”时,演示“分币升高了”……这些有趣的、魔术般的小实验,将学生带进一个个变幻的知识的天地,使学过的知识在这些实验的帮助下得到巩固和提高。

2.趣味小实验在专题复习中妙用

如我县优秀教师的一堂课:《鸡蛋的学问》就运用了很多的趣味小实验,效果真不错,记忆最深的是“瓶吞鸡蛋”和“瓶吐鸡蛋”。

将鸡蛋浸在10%的醋酸中,待鸡蛋壳变软后(或剥了壳的熟鸡蛋),将蛋取出,找一个瓶口略比鸡蛋小的广口瓶,往广口瓶中投入燃着的酒精棉球,火焰熄灭后,迅速将鸡蛋的小头对准瓶口,鸡蛋很快被吸入瓶中。这是因为瓶中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的缘故。又演示了如何把鸡蛋完好无损地倒出来,不得破环瓶子。如图:

三、趣味小实验在练习课中的妙用

做习题也是检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但学生对做习题,分析习题时经常感到枯燥乏味。若在有些习题

中。运用趣味性实验来开动思维的机器,学生就能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如在分析探究实验题――烧不坏的手帕时,可以截取部分有效的实验做一做,效果会比直接讲解好。

实验:棉手帕在体积分数为5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然后轻挤,用两只坩埚钳分别夹住手帕两角,放到火上点燃,等火焰减小时迅速摇动手帕,使火焰熄灭,这时会发现手帕依旧完好如初。

原理:燃烧时,酒精的火焰在水层外,吸附在纤维空隙里的水分吸收燃烧热而蒸发,手帕上的温度达不到纤维的着火点,因而手帕烧不坏。

还有些习题实验,学生能够自己做的就鼓励他们课外去完成。由朴实的实验来组织习题教学,可使知识感性与理性结合,更好地巩固概念,同时可以减少练习课的枯燥,为课堂添一点“剂”。

四、趣味小实验在生活中的妙用

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回归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内容,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去分析,使学生边学边揭开生活中一个个谜,从而产生极大喜悦,转化为强大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氮的氧化物性质时,先提出谚语:“一天一个暴,田埂都长稻。”这里面隐含什么道理?学生学习后,讨论热烈,情绪高涨,解释准确。在讲氢氧化铝性质之后,提出课外思考题:做油条时添加纯碱、明矾的作用是什么?

如学习了鸡蛋壳的成分后,可让学生回家做个“鸡蛋壳PK威猛先生”实验。把鸡蛋壳收集一些放在布袋里,用来洗碗、油烟机等,把知识很好地应用在生活中。这类事例,不胜枚举。这些身边现象的分析解释,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促进了知识的迁移,使科学知识真正成为生活中的知识。

科学课之所以能吸引学生,受学生欢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可以利用很多深入浅出、妙趣横生的实验。因此科学教师应重视课堂演示实验,开动脑筋,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巧妙地运用、设计趣味小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添活力增魅力。

参考文献:

[1]朱永利.创设乐学情境促进知识迁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8,(07).

[2]陈志伟.中学科学教育[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4.

[3]傅国亮.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3,10.

上一篇:浅析中日零形回指 下一篇:给学生一种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