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初探

时间:2022-09-16 03:43:57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初探

【摘 要】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吕叔湘先生也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见,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的指导。

【关键词】学法 含义 意义 要求 指导 探索

语文学法指导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现代教学论的重要思想。掌握学习方法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标志。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法指导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在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而实际效果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也进行了一些探索,现就有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法指导的含义、意义、要求及指导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学法指导的含义

学习方法指导,简称学法指导,它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通俗地讲,学法指导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或者说是教育者对学习者的学习方法信息进行的一种反馈控制。学习方法指导包含两方的含义:一是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二是引导学生获得有关学习方法使用价值的认识,即充分认识具体学习方法适用范围,使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能选择并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学法指导从范围上讲属于教学论的范畴。教学论归纳起来可分两大部分:学习内容的指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的课堂行为应包括这两部分,应该同时完成这两方面的任务。前者在于使学生理解外在的内容,后者在于使学生理解内在过程(即赞可夫提出的“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这应该成为教学论的重要原理或原则。所以,研究学法指导,对于补充和完善教学理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二、进行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意义

1、学法指导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就要帮助学生打基础,而最主要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探究地学习。

2、学法指导是课堂评价的一条重要标准。认识论告诉我们,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的。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有着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按照要求掌握一项知识并具有了相应的能力,就取得一次平衡。当提出新的学习要求时,学生的原有能力就与之产生了不平衡,需要适应新要求。学生达到了新要求,知识得到扩展,能力得到提高,实现了新的平衡。在学习矛盾解决的过程中,学法起着杠杆作用。学习方法是构成学生学习能力的要素之一。学生在学习中有两个系统在工作,一是认知系统,一是动力系统。这两个系统工作得怎样,和学习方法的优劣直接相关。教师学法指导得好,学生掌握学法,自然就会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得活跃而主动。因此,学法指导应做为课堂评价的一条标准。这不是原有标准的增加或更改,而是对原有标准被忽视部分的重申。它强调在教学中注重“学”,进一步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师主导下,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3、学法指导有助于学生的知识向能力转化。学生学习能力的水平受到学习方法的制约。学习方法概括化水平越高,迁移的范围越大,能力就越强。可见,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指导学生在练习中形成技能,又可以指导学生调节学习活动形成能力,并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切都是通过教师的传授、示范和点拨来实现的。由此可见,学法指导的重要。

4、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面对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他们要学会思考,学会灵活地处置各种新问题,需要掌握理解、表达、记忆、观察、思维等许多有效的方法。当今世界知识总量翻一番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学生在学校学得的一点知识很快就会落后。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很难适应世界飞速发展的严峻形势。从某种意义讲,学法指导正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他们具有自学能力,具有终身学习能力,以使其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学习方法有丰富的内涵。仅就语文学科的识字、阅读、作文几个方面来说,学法就有:①学习程序;②学习技能;③学习规律;④学习心理(情感、意志);⑤学习习惯等。正确的学法指导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错误的学法指导会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停滞不前甚至步入歧途。因此,强化学法意识,把学法指导的优劣做为一条评价标准十分必要。

三、进行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要求

从当今教学的现状看,许多学校的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把教法和学法结合起来,改进教法,渗透学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目前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依然重教轻学,主要存在下面七种现象①概括不准。学法概括不科学,有的和课本中的阅读指导、作文指导相矛盾。②捅而不语。学法由老师做为结论捅给学生,忽视学生的领悟、掌握的过程。③法不导学。学一课总结一种学习方法,学一个丢一个。④法不对点。只重视教给学生方法,而忽视应用的针对性,时常发生错用或混用的理象。⑤生填硬灌。不顾学生实际水平“满堂灌”,学生记下来,而用不上,学法成了毫无用处的死知识。⑥给法不用。只注意学法的概括,忽视指导学生应用,学用脱节。⑦完全忽视。在教学中根本没有指导学法的意识,从不教给方法、领悟学习规律。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这可从以下几方面抓好语文学法的指导:

1、语文学法指导要抓住特点。进行语文学法指导,必须抓住语文教学的特点,才能从本质属性上,找出学习它的规律与方法。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体裁有记叙、议论、说明。记叙有顺叙、倒叙、插叙;议论有立论、评论、驳论;就说明方法来说,有从构造上说明,有从功用上说明,有从整体上说明,有从部分上说明,有从形态上说明,有从色彩上说明。就一篇文章来说,有内容上的不同,有字、词、句、段、篇的表达形式上的不同。如果让学生只学习一些读懂各方面知识的学法,而不使学生知道其所以然,学生只能是知其一,而不能反其三。所以,进行学法指导,要教会学生抓特点,从概念上明确各类知识的特征;要教会学生运用比较异同的方法,对各类知识进行认真分析,细致区别,以达到正确认识。如教学生学习四种句型,要使学生知道:由于人们认识事物和表达思想的需要,才运用了各种不同的说法去说,所以从说话目的和语气上产生了疑问、陈述、祈使、感叹,让学生从说话目的和语气上区别四种句型的异同。只有学生学会了这种学法,学生才能对各类知识进行科学理解和牢记。

2、语文学法指导要考虑全面。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复杂的有机体、矛盾的统一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见局部不见全体,只观现象不察本质,都不能算认识事物。就小学语文的阅读学法指导来说,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识字、学词,读懂一句话、一段话、一篇文章,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文章是怎样形成的,作者为什么能写成文章。现实中的一些教师教语文,只在作者的写作方法上研究,而没从作者认识事物的方法探讨,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所以达不到通过语文教学培养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育人目的。如教学生学习《再见了,亲人》,就要让学生知道这一课的作者是但是的战地记者,有真情实感才写的。文章前三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是祈使句,这些语句都是发自肺腑的语言。只有这样,才符合整体性改革语文教学的原则。

3、语文学法指导要着眼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要正确认识事物,不但要看到事物的全面,还必须着眼于事物外部、内部的联系。教学生阅读的学法指导,也必须让学生从学会运用文章的联系上学习。如识字、学词、理解句、段、篇意,就要根据中国语言文字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一部分与整体的联系上去学习。再如指导学生学习《草原》,学学生知道文章结构,一写草原景美,二写草原人更美后,就要引导学生根据访问记特点,探讨讯问过程,各个过程写了哪些内容,运用了哪些语言,使学生学会从语言上了解内容。当学生学会了这一用联系的方法去学习时,他就能从各篇文章的语言上读懂内容,再从内容上划分段落。可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不大注重教给学生从什么学什么,以及使学生明了从什么联系了什么等,所以学生触类旁通能力较差。

4、语文学法指导要掌握规律。由于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是有规律的,所以文章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如果在学法指导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掌握规律的方法去指导,就能使学法指导走向科学型。如指导学生读懂一段话,就可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八种组段规律(一是以事情发展为序,二是以时间转移为序,三是以空间变换为序,四是由总体到部分,五是讲原因和结果,六是并列式,七是转折式,八是递进式),教学生去读懂。如教学《李叶珍》的第四段,是递进式结构,用“不但”一转“还”字承接,详写了李时珍为了写好《本草纲目》做的三项准备工作。这一转折,表现了他立志学医,解除病人痛苦,救死扶伤的精神。可见,只要在学法指导时教给学生按照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规律,去掌握文章的立意、选材、谋篇、用语上的规律,就能使学法指导的实验走上科学化。

5、语文学法指导要重视实践。实践出真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要使学生学到学法,必须要让学生进行实践。这样一可检验方法是否可行、有效,二可使方法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如《再见了,亲人》,课文前三段都是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人物,在志愿军向她告别时,追忆她们支援志愿军的动人事例。其段落结构与写作方法相似。教师示范教学第一段,渗透学法,让学生从教师的范教中领悟出:“分层次理出结构――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层次――句式比较领会感情”的学法。第二、三段就要让学生运用此学法去实践。另一方面教师在与学生共同总结出某种学法后,要选用一定作业让学生去完成,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实践学法。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实践学法中不断总结学法,丰富学法内容,提高学法水平。

四、怎样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进行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绝不是为指导而指导。因此,在教学中进行语文的学法指导必须要有针对性。

那么,针对什么指导,又怎样进行指导呢?

1、必须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学法指导。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好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渗透学法、展示学法、掌握学法的过程。包括这样几步:①备准学法。课前备准学法是进行学法指导的前提。备学法应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所教学法的操作步骤;明确适用范围;明确学法表达中所使用的有关概念。其过程为:找出方法――选出最佳――正确表述。②导悟学法。学法,是学生要在实际活动中应用的,只有领悟了才行。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自学为主,读练为主,让学生在多次感性认识和反复实践中去领悟,在理解字词段篇和学习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探索。指导方法很多,如“过程回忆法”“教程示范法”。③点拨学法。悟出学习方法,只是获得知识,要让学生把悟出的学法转化成能力,必须安排训练,尤其要注意练习的设计和关键处的指导。练习设计要做到“六定”即定好时机、定好目的、定好内容、定好要求、定好步骤、定好方法。关键处的点拨,是教学的着力点,要兼顾教材、学生两个实际,准确确定点拨的重点和方法。④启发学法。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所经历的过程和所使用的方法不尽相同,可以启发他们谈谈,特别是那些学习优异、思维活跃的学生,都会有些学法方面的创造。要不断地启发他们去探索,去总结。例如,一个学生在谈到自己是怎样阅读文章时说:每次阅读文章,我都努力先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读懂,再整体进行归纳。有时分成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有时分成一个方面一个方面的;有时分成一个部分一个部分的,再把各部分归纳总结。作为一名小学生能做出这样的归纳,难能可贵。⑤串联学法。语文学法有着广泛的内涵。具体说,它包括字法、词法、句法、篇法;听法、读法、说法、写法等;而且每项方法中又有许多具体内容,像字法中仅“查字”一项就包括多种方法。平时课上学法指导只能是点点滴滴地渗透。到一个阶段,要进行系统归纳,将它们串起来以便学生掌握。具体方法可以按单元、学期、整个小学阶段,分项归纳,或以列表等方式进行。

2、必须针对不同课型的特点进行学法指导。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中,不同类型的课文起着不同的作用。一类课文,即精读课文,主要是指导学生悟法、学法;二类课文,即阅读课文,主要是指导学生练习使用学法;课后作业、口语交际和习作,主要使学生在使用中熟练,形成技能。要很好掌握不同类型教材的教学特点,发挥它们各自指导学法的作用。一类课文以教学生悟法为主,而二类课文则应放开手脚,让学生练习,适当点拨。不可不加区别一律对待。

3、必须针对课文的文体特点进行了学法指导。课文文体不同,学法指导的方法也要有所区别。各种文体课文的学习程序为:

童话:品析词语体会形象了解内容情感朗读。

散文:品词析句了解内容明白结构领会中心。

寓言:读懂内容感知形象展开联想体会寓意。

古诗:理解字词句领悟情与景分析入境界体会情与理。

常识性课文:掌握内容了解结构明白道理。

4、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语文的学法指导。根据小学生的心里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小学各阶段的学法指导不能面面俱到,应有不同的侧重点。下面以指导课前预习为例来说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对事物的认识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尚处于起始阶段,因而只能对他们进行一些具体形象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这一阶段预习指导的重点是自学生字(侧重字的音、形分析)、初步理解词句。中年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有所提高,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这一阶段学法指导的要求也应有一定的提高。预习指导的重点应是解释词义和理解句子,并逐步过渡到理解自然段。高年级学生随着知识的积累,认识能力的提高,思维的发展开始专项以抽象思维为主。在这个阶段中,预习指导的重点是:在熟练地掌握已经学会的识字、释词、解句和理解段落的方法的同时,进一步学会分析篇章、结构、中心的方法。这样,在整个小学阶段,根据小学生的心里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在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学阀要求,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学法指导,避免了学法指导的盲目性,逐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5、必须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了学法指导。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要求文与道结合。应该把学法指导过程,不仅作为学习听说读写的过程,而且作为悟道、明道、行道的过程。语文作为基础工具,要靠训练。在学法指导中,要坚持“练中导”,让全体学生参与全过程的操作,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在运用语言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并从中掌握学法,形成能力,养成习惯。

6、必须针对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或弱点进行学法指导。学生掌握学法的目的,就在于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能力。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把训练落到实处,学生才能会学习。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表现出来的弱点,就是我们指导的重点。学生由于掌握了学法,而使遇到的困难或弱点得到克服,这就是学法指导的成功。如有一个教学班,教师虽几经指导,背诵的速度就是一直上不去,一调查是学生没有掌握方法、步骤等,后来,一经老师指点,全班背诵课文的速度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中小学课堂素质教育》艺术从书。

上一篇:从福建高考看考场作文中的“放”与“收” 下一篇:论高中议论文的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