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现状分析

时间:2022-09-16 03:12:01

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现状分析

摘要:篮球运动是我国广大人们喜闻乐见的一项体育运动,无论是群众篮球、学校篮球还是职业篮球,都深受广大人们群众的喜爱。然而由于篮球运动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出现,青少年业余篮球运动和青少年篮球人才培养问题越来越明显,其中的动作不规范、身体不协调、身体素质差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影响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的重要阻碍,本文针对青少年篮球运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青少年篮球运动;现状;分析

“谁抓住了青少年谁就把握了体育的未来,谁失去了青少年谁就失去了体育的未来”。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协调性、身体素质、耐力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比较强的运动,对身体的各项要求都比较高。青少年时期是智力、骨骼、身高等身体大部分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运动习惯将对其今后身体素质的发展非常重要,但目前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却令人忧虑。身体素质的不断下降也使得他们的篮球运动过多的停留在重视技战术的水平上,身体素质、协调性、耐力成为影响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的主要问题。

1、青少年篮球运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青少年篮球工作的三大根本任务,一是拓展规模;二是提高高水平篮球运动人才;三是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但是这三大根本任务在我国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的改革,效果却一直不明显,反而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

1.1 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现状

据有关方面统计,自1895年9月篮球运动引入中国天津开始,我国篮球运动爱好者人数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但是青少年篮球运动的比例从2005年开始比例却在逐渐下降,据有关方面统计,2012年我国青少年篮球爱好者的比例却只有六成,然后美国青少年篮球运动爱好者自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一直在九成以上,在1995年至1999年间,我国青少年篮球储备人才达到了历史最高的32万,然而从1980年到2006年我国青少年篮球储备人才的数量减少了16%。在篮球人才梯队结构上来看,成年队有50支,而青少年队只有35支,青少年后备人才已成为我国篮球人才梯队的“瓶颈”。尽管我国已经开始构建多渠道、多形式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但目前尚未收到有效结果。篮球俱乐部大多数抱着“养人不如买人”、“得外援者得天下”的思想,不愿意将精力和资金投在青少年篮球梯队的建设上。另一方面,篮球运动属于一项高爆发、高强度,多碰撞的运动,危险性比较高,容易出现意外受伤和伤残,我国大多数家庭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把安全看的比较重,对于在运动上多选择安全系数比较高、碰撞较少的运动为主,这也使得学校在培养青少年篮球训练时压力很大。

1.2 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在人才产出方面,尽管我国国家青少年队、国家少年队也曾在亚洲乃至世界舞台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表面的繁荣无法掩盖青少年运动员技战术含量不高、人才质量差的现实。2011年2月中美青少年篮球友谊赛以27::69的悬殊比分差距收场,在比赛中,17岁以下运动员显现出的技战术粗糙,意识低下、耐力跟不上、潜力缺乏的现象非常明显,这不仅仅表现在赛场上,就连在场下的热身活动上我国青少年明显表现出缺乏系统有效训练,我国同美国篮球实力上的差距还很远。

2、我国青少年篮球人才培养对策分析

2.1 我国青少年梯队训练方法根据国际篮坛的一般经验与做法来看并无过错,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各国产出优秀青少年体育人才的重要渠道,但关键在于国家和青少年本身对自己的评价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把目标取向与自身的身体能力、身体素质相结合,做出各个阶段的目标定向,在篮球训练方面多向国外先进篮球运动国家学习,不要一味的沉溺于自己荣耀当中。

2.2 青少年篮球运动需要大力普及,青少年篮球人才培养不仅仅是单一的渠道培养,不要一味的指着篮球俱乐部为国家储备篮球训练人才,要抛开体育部门的系统性和束缚性,多方面多渠道进行选拔训练人才。在应试教育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不妨去发展一项自己更加喜爱的体育运动,或许多方面的吸取人才会更大的推动青少年篮球运动的发展。

2.3 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缺乏高水平、高能力、深经验的篮球教练,这也是青少年篮球运动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大量的资金用于广告费用和场地费用以及邀请外援的身上,导致我国篮球比赛出现了一时的假辉煌现象。

结语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日益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都想把过多的爱好倾注于体育运动上来,篮球运动作为一项普及比较广、深受广大人们爱好的运动也需要不断的发展壮大,所以不管是学校还是青少年体训俱乐部,都应当把培养青少年篮球兴趣作为重要方面, 这也是发展我国篮球新生力量的重要渠道。(作者单位:天津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毅:浅析中美学校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差别之原因6,5沈阳体育学院学报6,2002.1

[2]王捍东:论学校在发展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中的重要作用6,5福建体育科技6,2005.2

[3]刘小莲:高校作为我国篮球后备力量培养基地的可行性探讨6,5北京体育大学6,2002.7

[4]张宏成:构建我国篮球后备人才文化教育体系的理论思考6,5体育文化导刊6,2003.11

上一篇: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研究 下一篇:关于实行小班教育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