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时间:2022-09-16 03:08:50

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摘 要】音乐美育作为一门理论美学和实验教育学相交叉的边缘科学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把美育运用到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探寻美、感受美、培育美,是音乐教师对学生不可推托的责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音乐教学;内容美;艺术美;特征

音乐有着和人类一样悠久的历史。音乐的本质和灵魂是情感,美的情境可以为音乐学习创造最佳的效益。正如《音乐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因此,把美育运用到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探寻美、感受美、培育美,是音乐教师对学生不可推托的责任。

一、音乐教学中美育的崛起

传统音乐教学仅仅从认知角度单线突进组织教学,使教学成为简单的从符号到符号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随着美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美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音乐美育作为一门理论美学和实验教育学相交叉的边缘科学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音乐美育讲求无声无息地改变人的审美心理结构,深化学生的音乐美感,是一种非功利性的。但音乐课毕竟不是理论美学课,它有着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音乐教学的功利性和美实施的非功利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音乐教学中美育的内容

1.音乐的内容美

①音响美:音乐就是一种以音响为素材,并通过听觉诉诸感情的艺术,因此,感知各种音响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前提,是学习音乐的开始。这各种音响主要包括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给人传递着自然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有序之美。②意境美:音乐之美表现在对自然界和谐有序的象征与描摹上。音乐可以为我们展现出不同的意境,把自然、社会和人类统一到音乐作品中,在优美的音乐中感悟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美。③形式美:学校音乐教育的表演形式主要有演唱、演奏和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各种形式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美感体验。比如合唱时,几个声部之间的密切配合、和谐统一,以及与指挥的协调配合,会产生和谐的美的体验。

2.教师的教学艺术美

①教态美:音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传授着美,美的东西总是让人愉悦的,教师的仪态美也会影响到学生接受美的程度。教师的仪态美主要表现在仪表和教态上,教师的仪表应该有一种特殊的美,自然、优雅的仪态可以给学生以信任感和责任感。同样,如果教师精神饱满、神采奕奕、轻松愉快地给学生上课,会给学生一种清新的感觉,给整个班级带来勃勃生机。②语言美:教师的语言美对学生的语言习惯、逻辑思维的培养与形成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准确、明朗、流畅的语言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表现出语言天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③学识美:音乐教师应具备的音乐学科知识技能一般包括全面的音乐基础理论修养和视唱、听音、声乐、指挥等技能技巧。音乐教师的学识魅力主要体现在对音乐审美鉴赏、音乐审美表现和音乐审美创造的广度和深度上。

三、音乐教学中美育的特征

1.潜移默化性。音乐美育存在于音乐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它是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受音乐的熏陶与感染,提升自我的审美能力。音乐美育像空气一样存在于学生的周围,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去感受、去体会,从而心甘情愿接受教育。

2.愉悦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音乐美育就是使人在优美的语境中,陶陶然、融融然地改变着自己的精神面貌。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创设和谐、欢快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情,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内隐性。音乐美育是动于内,从内心情感的角度去打动学生的。美感教育的力量是不可抗拒,不由自己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逻辑思维的状态中,情感是从属的、受压制的,而在知觉和想象等活动中,情感则得到了激发和表现。

四、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1.诱发审美感悟。让学生学会聆听不仅有助于理解思想内容,而且能体会到音乐的韵味,如音乐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等,没有反复的听是难以体会的。在让学生聆听音乐时,应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技巧,如重音、快慢、停顿和语气等表达的不同美的感受。

2.启迪审美想象。要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美感,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适时引导。正如说的:“感觉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入境,可采用挂图、投影等直观方法帮助学生入境。

3.培养审美能力。创造美是美育的目的所在,也是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审美创造要强化一个“练”字,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培养他们音乐方面的审美创造能力。比如在《台湾的蝴蝶谷》这段音乐的熏陶和感染下,让学生摆出了各种优美的蝴蝶姿态,宛如一只只小蝴蝶翩翩起舞,由此,在他们心中奔腾强烈的创造激情,给予蝴蝶以生命力,以生活的情趣,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心灵。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大雕塑家罗丹一语道破了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音乐教师要在教学中抓住审美教育这一课题,从多方面、多角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使学生在愉耳、悦目、赏心、怡神的审美活动中学习音乐,升华美的情感,培养美的想象,激发美的发现,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上一篇: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作用 下一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素质教育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