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职工之事,解职工之难

时间:2022-09-16 02:49:24

忠职工之事,解职工之难

1、为创业助力

今年39岁的赵顺全是澄江县凤麓镇澄波社区居民,在县城从事汽车修理近20年,由于资金的限制,他一直租用简易门面经营,凭着精湛的技术和周到的服务,赵顺全的汽修生意很不错,拥有一大批稳定的客户。但由于是临街铺面,场地狭小,经常占道经营,不仅有碍行人的正常通行,还影响到周围的环境卫生。晴天在阳光下酷热难耐,雨天用电不安全,只好停工,既耽误修理进度,又减少了收入。很多客户、朋友,还有他自己都希望扩大规模,既满足修理所需,又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但正是由于资金的欠缺,赵顺全的这个梦想只能藏在心里。

2009年,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赵顺全筹资40余万元,租赁场地2000平方米,搭建300平方米,建盖了修车厂房办公室、职工宿舍、仓库、厨房和卫生间,购置了修车的全套设备,招聘了汽车修理工,“顺全汽车修理厂”准备正式开张了。

但万事俱备,却欠东风。由于前期投入过大,修理厂缺少启动资金和基本的流动资金,导致赵顺全在汽修厂刚刚起步运行之时,便面临着收缩业务甚至关闭的严重困难。正当赵顺全为资金发愁的时候,澄江县总工会启动了2010年的“贷免扶补”工作,赵顺全从基层工会那里看到了宣传资料,并及时向县总工会提出了贷款申请。县总工会的同志接到申请后,会同相关单位联系赵顺全,了解企业情况,并到汽修厂进行了实地考察。仅用15个工作日,赵顺全就拿到了由县总工会发放的5万元扶持贷款。这笔资金犹如及时雨,帮助赵顺全解决了流动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保证了“顺全汽车修理厂”的正常运行。

一年多的时间,“顺全汽车修理厂”始终坚持服务至上的承诺,规范用工,在澄江获得了良好的口碑。目前,修理厂带动就业人员10人,年收入20多万元,上缴国家税收5000余元。

赵顺全是澄江县总工会2010年“贷免扶补”的60名对象之一。澄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李菊英介绍说,因为要保护抚仙湖,澄江周边的一些磷化工企业必须关停或迁移,一些下岗失业职工选择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工会开展的“贷免扶补”工作正好为他们的创业提供了一个资金渠道。这些“贷免扶补”对象中,既有赵顺全这类做汽车修理的,也有养鸡养猪的,还有开服装店的,开餐馆的,开理发店的。为了保证贷款稳妥发放和回收,工会请来了指导老师,对申请人进行创业培训,工会、财政和信用社3家还须各出一人,对申请人的经营场所和营业执照进行考察。半年以后再次考察其盈亏情况。贷款之前,申请人还需找到一名领财政工资的人作为联系人,这名联系人同样要参加创业培训,一旦申请人无法还款,则从联系人工资中扣除。

“贷免扶补”工作在澄江县总工会开展至今,还没有出现拖欠还款的。

这笔资金的支持,为澄江县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和退伍军人创业助了一臂之力。2010年,县总工会“贷免扶补”的对象是60名,今年20名,李菊英说:“我们还嫌太少。”

2、“重中之重”

面对记者的采访,李菊英一直强调的是“对困难职工的维权和帮扶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9年,澄江县建盖教师小区,一个外地的包工头从中标企业手中承包了部分工程,企业老总已将工程款拨付到包工头名下,其中包括农民工工资。

可是就要过年了,澄江县劳动局接到农民工举报,说他们建盖教师小区的工资尚未领到,包工头已携款跑了。

县劳动局马上将情况向李菊英作了汇报,这位行事果敢的女主席带上县总工会副主席柴奎,和劳动部门的同志一起赶到教师小区建设工地,查明情况以后,李菊英找到中标企业老总,要求其承担监管责任。这位老总是个爽快人,“咋个找包工头,是我们的事。”并立即喊来企业工会主席,对工资拖欠情况进行登记,涉及农民工近百人,工资32 . 8万元,随后将这笔款项逐一发放到农民工手中。

澄江县自来水公司是建设局下属事业单位,曾经因为经理更换频繁,导致管理混乱。2009年公司改制时,新来的管理者为了理顺关系,试图对职工过去的劳动关系作个了断。可是其中几名老职工拒绝在新合同上签字,他们认为自己已在公司干了20多年,应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双方为此争执不下。

这几名老职工找到县总工会,通过工会工作人员的协商,包括几名老职工在内的17名职工最终继续留用,自来水公司恢复了平静。

澄江县电力公司曾有126名农电工,都是公司招来的合同工,合同一年一签。2008年之时,眼看《劳动合同法》就要实施,为了钻政策的空子,逃避一些用工责任,公司也想对以前的劳动关系作个了断。

电力公司不差钱,职工的“五险一金”都是足额缴纳的。126名职工意识到不能就此罢休,他们召开了职工大会,并在大会上请来了澄江县总工会的领导,李菊英在大会上给职工分析,如果不签,职工能够领到的经济补偿金是多少,而且根据以前的劳动合同,多数职工都应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同时与公司领导协商,要求公司将126名农电工全部留下。通过工会的不懈努力,所有职工不仅全部留下,而且签订了新的合同,稳定了劳动关系,至今无人上访。

一家磷化工厂2007年因环保原因被关停,旧有厂房和设备卖给了一位私人老板,由于技改和资金等原因,原有的107名职工的安置一直没有彻底解决。县总工会和新来的私人老板一方面想法安排部分职工到新建企业,避免了零就业家庭的出现;同时采取了多种帮扶办法,职工子女考上大学的,通过金秋助学解决困难;春节慰问时,工会也安排了更多的名额。如此维持了二三年,一些职工着急了,到县总工会反映。李菊英又把老板喊来,通过协商达成一个共识:先将职工这几年未缴的“五险一金”共计19万多元补齐,同时优先解决年纪大的职工的就业问题。就这样,只要是职工的合法权益,李菊英总是责无旁贷,不遗余力。

3、工会的帮扶账

经过调查摸底,澄江县的困难职工共有218人,其困职工80人。

如何帮扶他们,李菊英想得很清楚。

她算了一笔账,困难职工和劳模每年需要的帮扶资金应该在30多万元,县政府安排的10万元帮扶资金已纳入财政预算,今年的10万元,5月份就拨到了工会的账上;上级工会的补助也不用担心;剩下的,需要县总工会自筹。

澄江县总工会地处闹市,办公楼一楼外是一溜铺面,每年的房租费可以收到10多万元,按政策,这些房租费全部上缴财政,返还30%作为工作经费。但工会帮扶困难职工的任务艰巨,在有一年工会和政府的联席会议上,李菊英专门将这个问题提出来,政府最终决定返还50%,这样就有五六万元。

作为一位女主席,李菊英想得更细。

有一间铺面原来是租给人开茶座的,今年工会将其收了回来,建了个爱心超市,县总工会决定给每一位困难职工发放一个爱心卡,并将帮扶金打到卡上,特困职工每月100元,困难职工每月80元。超市里的大米、食用油等日用品,以当地最低的价格优惠卖给困难职工。

作为一位县级领导,李菊英的工作还有一部分是在农村。中窑村就是她的联系点,村民的烤烟种植、困难群众的帮扶救助等事宜,还需她操心不少。而最让她操心的,还是由她负责联系的一家企业――澄江县印刷厂。这是一家股份制福利企业,36名职工有17名残疾人,但这些残疾职工并不是股东。由于种种原因,企业的经营总是走不上正轨。但无论如何,只要是职工的事,李菊英说她都会“尽职尽责”。

上一篇:“每个职工身后都有一个家庭” 下一篇:抚仙湖畔传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