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的自主学习

时间:2022-09-16 01:54:28

浅谈小学数学的自主学习

教学数感是指个体在实际情境中对书和运算知识的意识,它也是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这些知识的自觉性.

它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同时也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是学生终身教育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将会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培养小学生教学数感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乐于甚至是善于自主学习,使学习变成一种享受的过程,而非负担.

一、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一)数感的主要体现

教学数感有很广阔的范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和相对大小的关系;

(2)理解数的意识,能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去体会较大的数或较小的数,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

(3)能用数来表达交流信息;

(4)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运算,估计运算的结果,并能选择适当的算法和工具进行运算.

(二)引导小学生数感的建立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因此,在平时教学活动和课后与学生的相处中,教师应更加留意在以下几方面的引导:

1. 让更多的生活数据走进课堂

(1)“看得到摸得着”的数据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门高多少米,书厚多少厘米. 这些数据的单位事实上孩子们都知道. 可是,在考试时,偏偏会出现门高2分米,课桌长80米的错误例子. 并非孩子们对数量单位的认识模糊,而是日常生活中的数据往往被大家所忽略,让孩子们没有确定的答案,以至于出错.

因此在这方面,教师应多组织孩子们玩一些生活数据小游戏. 将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知识变成小儿歌唱出来,或是做成拍手小游戏,趣味多多. 既是玩游戏,又是学数学.

(2)寻找藏在记忆深处的数据

除了孩子们摸得到看得到的数据以外,还有一些我们平时已经习惯了存在,但是却鲜少接触的例子. 对于这些“熟悉的陌生人”,我们就应加强孩子们对它们的熟悉度. 不定时抽出这些例子提问,让孩子们把这些常年不见、快要忘记的“朋友们”从自己的记忆深处找出来.

(3)细心估量,仔细核对

对于孩子们没有见过的、不知道的事物进行估量和猜测,这可以有效地使孩子们更为深切地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通过精细测量核对以后,评定估量最为准确的学生,老师给予夸奖.

2. 加强学生逻辑观念的培养

(1)用数学的眼睛看世界

一般孩子们对于在外界获取的信息进行描述时,都是运用语文的语言,而鲜少出现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的.

尝试让孩子们学会使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 例如:从花园的这头走到那头大约需要花费几分钟,姹紫嫣红的花朵摆出了什么样的形状.

(2)感受生活里的数据量

让孩子们切身理解什么叫做身处数字里.

尝试着让孩子们计算人一生大约会睡多少小时,每天做作业要几分钟,上下楼梯有多少台阶,等等. 随处而见的数据会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的重要性.

3. 强化训练

建立交流小组,每天巩固学习,讨论交流,可以切实解决孩子们学过就忘的现象.

二、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念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没有自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新学习方式. 让学生亲身去经历,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解放思维,让学生的思维自主

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究、体验,那么所得知识是学生内化后的知识、有意义的知识,记忆效果也会非常深刻,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放教学内容,让学习内容自主

让数学知识融入生活,让生活中的数学走进课堂,充分开放教学内容,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兴趣感.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习模式自主

改变以往单一的老师教、学生听的学习模式,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自学独立探究、分层次探究等方法,让封闭式的学习状态变成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

总的来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长期的探索和不断实践的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学生的主动探索、体验过程、主动发展为重点,为学生提供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好环境,让学生在民主、轻松、自主的氛围中探求知识,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赖德胜.数学课程标准(讨论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孔企平,朱杰人.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与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田慧生.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4.

[4]马云鹏. 课程与教学论.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5]刑永富.现代教育思想.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6]王景英.教育评价.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4.

[7]杨章洪.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注重课堂总结,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实效 下一篇:例谈动手实践对学习数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