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住院患者侵入性导管置入与院内感染发生的关系

时间:2022-09-16 12:16:22

ICU住院患者侵入性导管置入与院内感染发生的关系

【摘要】 目的:研究ICU住院患者侵入性导管置入与院内感染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侵入性导管置入的ICU住院患者240例,分为发生感染患组和未发生感染组。结果:两组侵入性导管置入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感染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22.1±6.1)d,未感染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15.9±5.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ICU患者; 院内感染; 侵入性导管置入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4-0145-01

院内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48 h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亦属于医院感染[1]。ICU是医院各种危重症抢救治疗的重要科室,在危重抢救治疗中医护人员出于及时、安全、高效治疗及监测的需要,尤其是在呼吸、循环、营养等支持方面,多需行侵入性置管。但正因危重症患者自身疾患的特殊性,侵入性导管常因潜在院内感染风险而备受关注。本研究探讨ICU住院患者侵入性导管置入与院内感染发生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ICU住院患者240例,对其进行侵入性导管置入,观察患者出现的症状。患者年龄30~80岁,平均(56.2±14.4)岁。气管插管、胃插管、导尿管以及动静脉穿刺置管都属于侵袭性异管。患者中单独尿管24例,气管插管112例,胃管75例,尿管29例。240例患者中有59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感染发生率24.6%。患者分为对照组(未发生感染的患者)和观察组(发生感染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患者平均年龄(67.3±11.2)岁,未发生院内感染患者年龄(63.9±12.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记录两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和留置导管数量,并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两组侵入性导管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ICU的发展,各种侵入性导管已集束化地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中,包括呼吸机通气支持(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治疗(动静脉置管)、胃肠道营养支持(胃管)及泌尿系导尿等。在诸多影响因素的作用下,如何预防各种侵入性导管潜在院内感染的发生是当今ICU面临的一道难题,尤其是ICU住院患者病情复杂,常常牵涉多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加之卧床、年龄、内环境代谢失衡、皮肤、黏膜自净力下降,综合抢救支持治疗中常伴急性高消耗体征、患者自身免疫低下或缺陷等,这些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增加侵袭性导管置入患者抢救治疗中的院内感染风险。此外严格监测各种侵入性导管置入的指征、严格规范无菌化操作措施及训练有素的护士对各种侵入性导管进行有效护理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侵入性导管置入引发的院内感染风险。尤其是对于接受侵入性导管置入的患者在病情改善情况下尽可能缩短导管留置时间,更能显著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2]。

综上所述,通过笔者对侵入性导管置入与院内感染发生关系的观察,院内发生感染与侵入性导管置入数量无关,与留置时间有关。ICU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研判侵入性置管指征与置管方式,及早采取护理干预,特别是对常见好发部位予以重点加强预防护理,尤其是缩短置管时间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这些对提高患者服务诊疗质量与抢救效果、减少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缩短住院病程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蔡友兰.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6(7):422-423.

[2]郑瑞强,杨毅,邱海波,等.综合性ICU获得性感染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1):2498-2499.

(收稿日期:2013-08-14) (编辑:朱姣)

上一篇:合并糖尿病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下一篇:芬兰基础教育阶段技术课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