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基础教育阶段技术课程探析

时间:2022-10-15 04:08:11

芬兰基础教育阶段技术课程探析

【摘 要】本文从技术课程与工艺课程的讨论出发,考察芬兰基础教育阶段技术课程的发展史,并从课程原理,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内容以及课程实施四个方面着重分析2004年芬兰技术课程框架――“工艺”,进而总结芬兰基础教育阶段技术课程的特点,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技术教育的改革,技术课程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关 键 词】技术课程;基础教育;芬兰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125-03

芬兰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其基础教育水平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在2011年TIMSS的报告中,在四年级的测试中芬兰位居第三,在八年级的测试中位居第五。回顾过去的TIMSS报告结果,芬兰也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在欧盟中更是首屈一指。因此,可以窥探出芬兰的基础教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技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领域,其一直受到芬兰教育部门的关注,自1866年技术教育就以工艺课程开展,并成为基础教育课程中的必修课程。芬兰的技术课程一直沿用当年的名称――“工艺”,但该课程已随着技术教育的发展得到了演进。本文将对基础教育阶段芬兰的技术课程发展进行概述,同时深入分析芬兰现行的课程框架,可以更好地认识芬兰基础教育阶段的技术教育,从而为我国基础教育技术教育、技术课程标准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技术课程与工艺课程

芬兰没有以“技术”直接命名的技术课程,技术教育主要是在“工艺”课程中展开的,因此在讨论芬兰的技术课程时,首先要对“技术”课程与“工艺”课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技术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手工训练、手工艺、工艺,以及技术教育时期,现在国际上技术教育又继续向技术与设计教育时期发展,很多国家的课程都是从“工艺”课程慢慢演变到现在的“技术”课程,比如美国。“工艺(craft)”课程则是芬兰从工艺教育时期开始使用的课程名称。

学者对于“技术”课程与“工艺”课程之间的关系有很多的争议,主要有三种看法。以加文(Jarvinen)[1]为代表的学者,他们认为,“技术”课程不能包括在“工艺”或者“科学”课程中,“技术”课程是包括了科学、数学、工艺、技能、艺术等多个学科的内容,不能简单的以“工艺”命名,或者囊括在科学课程中。坎托罗(Kantola)等学者[2]认为,“技术”课程与“工艺”课程是两个平行的概念。Alamaki[3]则从语言的角度来分析解读两种名称,他认为,芬兰语“Kasityo”,在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课程名称,它涵盖了工艺、设计与技术等等。

本文认为,芬兰的“工艺”课程是以传统课程命名,但其课程的内容已经向技术教育发展,是芬兰课程中技术教育的载体,在本文中“工艺”课程等同于“技术”课程。

二、芬兰基础教育阶段技术课程的历史发展

芬兰基础教育阶段技术教育可以追溯到1866年,当时技术课程就以“工艺”课程命名,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而芬兰技术课程的真正改革与发展则是从1970年的课程框架开始,经历了1985年,1994年,2004年的课程改革,形成了现在的课程体系。

1. 1970年芬兰基础教育技术课程框架[4]。1970年颁布的课程框架中,“技术”作为一个概念并没有在文件出现,“技能”则在课程框架中有所涉及。该课程框架对工艺课程在各个年级阶段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活动、学习方法、课程评价等给出了指导。从课程的学习领域看,有技术性的工艺学习和纺织的工艺学习。之前的技术课程的学习,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而这次的课程框架中规定技术性的工艺学校和纺织工艺学习不再根据性别划分,男生和女生有平等的教育机会。从课程实施看,在1~3年级技术教育需要在这两大学习领域进行,到4~7年级时则可以选择一个领域。

从1970年的工艺课程框架中可以发现当时的技术教育已经开始向现代技术教育发展,虽然“技术”这一概念还未能普及,但“技能”、“技术性”的学习已经是工艺课程的重要主题。同时,我们在1970年的工艺课程中已经可以看到芬兰的技术课程形成了以技术性的工艺课程和纺织工艺课程为基础的课程结构。

2. 1985年芬兰基础教育技术课程框架[5]。1985年芬兰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也是以“工艺”课程命名。在1985年的课程框架中,技术课程更关注于教育中的性别公平。在技术课程发展过程中,技术的学习曾一度偏向男生,而女生则偏向纺织技术性的,在1970年的课程框架中,明确提到了教育的性别公平,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性别的不同,教育机会的不公平仍普遍存在。1985年的课程框架规定在1~3年级,技术性的活动和纺织活动都要学习,但在1、2年级更多地倾向于纺织工艺的学习,4~6年级,部分学习是需要两个学习领域都要进行,部分学习则是选择其一。在7年级的时候,学生们对于这两个学习领域的学习需要投入相同的精力。两大学习领域不同年级阶段的学习比1970年的框架又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7年级单独提出了学习要求,这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技术教育与学生日后的技术教育或者职业发展相衔接的体现。

在该工艺课程框架中,“技术”一词首次出现,在技术性的学习领域中已经开始出现了现代的技术学习。虽然“技术”一词被明确提出了,但课程框架并没有对“技术”进行定义。

从1985年的技术课程中可以看到,经过了15年的积累,芬兰基础教育阶段的技术课程已经日趋成熟,对各个年级阶段学习要求有了更清晰的思考和认识,“技术”一词的引入意味着芬兰的技术课程从传统的工艺课程向现代技术课程迈进。

3. 1994年芬兰基础教育技术课程框架[6]。1994年的技术课程框架中,首次明确在课程中指出技术学习的重要性,框架认为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所有的公民都需要具备技术应用的能力,因此学生需要学会理解和应用技术。技术性的活动和纺织活动仍然是工艺课程的两大学习领域,技术仍没有成为学习领域的明确名称。在1994年的技术课程框架中,跨学科学习在技术学习中被明确提出,虽然在1985年的框架中,技术的学习在化学学习中有所体现,但技术学习跨学科的理念并没有得到生根发芽。

从1970年以来的技术课程改革中不难发现技术教育在芬兰一直以“工艺”课程命名,课程基本结构也一直分为技术性的课程和纺织课程,并持续地关注技术教育中的性别公平。同时,框架越来越认识到社会、人文、经济等因素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断地向现代技术教育发展。

三、2004年技术课程框架分析[7]

2004年课程框架是芬兰现行的技术课程框架,该课程依旧以“工艺”命名。本文将从课程原理、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内容以及课程实施来分析该课程框架,从而更深入地探析芬兰技术课程的特色。

1. 课程原理。芬兰课程框架的第二章[8]――“基础教育的价值”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责任意识、公民意识的唤醒和提高,使得学生懂得尊重个体的权利和自由。工艺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遵循公民素质教育的原理。

2. 课程目标。工艺课程框架的第一段[9]指出工艺课程的目标是能够提高学生自尊,让他们技术活动中获得乐趣,能够对课程活动产生责任心。在能力方面要提高学生使用材料的能力,能够理解材料和活动产品的质量,对于自己的选择、想法、提供的产品以及服务能够以一种严肃的、审视性的态度面对。

3. 课程结构与内容。2004年的课程框架仍然沿袭了工艺课程的传统学习领域:技术活动和纺织活动。具体见表1。

表1

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芬兰的技术课程内容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效结合。既能够看到芬兰技术教育中传统的纺织技术教育,同样该课程也根据现在技术教育的发展,与时俱进地把设计纳入到技术课程中。

4. 课程实施。工艺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是必修课程,针对各个年级、阶段的不同,框架制定了不同的学习重点。对1~4年级,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是需要学习的,学习内容更侧重于知识性的学习。在5~9年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在技术和纺织活动有所侧重,总体上偏向技术性的学习。

四、芬兰基础教育阶段技术课程的特点

1. 传统与现代的统一。芬兰的技术教育从手工训练慢慢发展而来,技术课程的历史也有140多年了,在现代的芬兰技术课程中,仍能从课程名称“工艺”以及课程内容――纺织技术中看到历史的影子。随着技术教育的发展,技术教育的理念与教育内容不断更新,芬兰的技术课程紧跟时代步伐,把公民教育、设计等元素纳入到技术教育中。

继承传统技术教育中的合理理念与内容,吸收现代技术教育的先进思想与教育内容是芬兰技术教育的一大特色。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在芬兰的技术课程中擦出了和谐的火花,为芬兰基础教育阶段的技术教育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注重教育的性别公平。技术课程中,由于操作、实践占课程学习的比例较多,在其发展过程曾一度使得男生在技术课程中得到更多的教育机会。因此,芬兰从1970年的技术教育改革开始就一直关注技术教育中的性别公平,一直致力于为所有的学生提供相同的技术教育机会。从1970年到2004年的教育框架中都规定低年级学生要接受课程两大学习领域的教育,这正是芬兰在教育公平上的努力。

五、总结与启示

在芬兰,工艺课程作为技术教育的载体,从1866以来经过了140多年的发展,通过4次重大的课程改革,使得现在的工艺课程,既继承了芬兰合理的技术教育理念与内容,同时也根据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吸收了新的技术教育思想和内容,比如技术素养、设计等。在教育公平上也一直不断努力,推动女生在技术教育中有更多的教育机会和表现机会。

对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技术教育的改革、技术课程的发展而言,我们可以借鉴芬兰技术课程的改革,继承我国传统的技术教育合理内容,比如劳技。同时,与时俱进地关注公民素质,公民技术素养的培养,关注技术活动中设计能力的培养,把这些元素更好地纳入到技术课程中,从而推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Jarvinen,E.M (2004). Some views in teaching of technology. Dimensio 3/2004,44-45

[2]Kantola,J.(1997). In the footsteps of Cygnaeus:From handicraft teaching to technological education. Jyvaskylan Yliopisto. Jyvaskyla studies in education,psychology and social research 133.

[3]Alamaki,A.(1999).How to educate students for a technological futures:Technology educ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and primary education.Publications of the University of Turku,Annales Universitas Turkuensis.SeriesB:233

[4]Finnish 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1970). National core curriculum for basic education intended for pupils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_craft

[5]Finnish 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1985). National core curriculum for basic education intended for pupils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_craft

[6]Finnish 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1994). National core curriculum for basic education intended for pupils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_craft

[7]Finnish 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2004). National core curriculum for basic education intended for pupils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_craft:239-244

[8] Finnish 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2004). National core curriculum for basic education intended for pupils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_Starting points for provision of education:11 Finnish 9、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2004).National core curriculum for basic education intended for pupils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_craft:240

上一篇:ICU住院患者侵入性导管置入与院内感染发生的关... 下一篇: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