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鱼类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预防措施

时间:2022-09-16 12:08:10

浅谈鱼类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预防措施

浅谈鱼类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预防措施

1 引言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鱼类食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鱼类养殖业也迅速发展起来。而近十多年来,制约鱼类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便是在养殖鱼类中爆发的各种疾病,且鱼类生活在水中,生病后人们不易察觉,诊断和治疗也非常困难,就会造成鱼类减产甚至鱼类养殖毁灭性的损失。目前,对于鱼发病的治疗,主要有内服药与外用药。内服药是通过鱼类自主吞服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对于病情较重的鱼来说,基本失去食欲,且由于病情较重,药物所能发挥的作用很低,仍旧会造成鱼类的死亡。体外用药一般采用全塘泼洒或浸洗的方式,对于面积较大的养殖区域,这种方法便不适用了。因而,从人类自身健康及养殖具体实际情况出发,鱼类疾病的预防工作更重于疾病的治疗,是养殖鱼类成败的关键。

2 鱼类养殖过程中疾病的综合防治

2.1 鱼场选址及建造时的注意事项

从饲养鱼生物学特性及习性上来看,良好的水域环境不仅有利于其成长,也对增强鱼体免疫力是有利的,因而鱼塘的面积、水深、底质及周围环境、排灌等都必须进行改造以利于鱼类生长,并使鱼类少生病或不生病,从而增加产量。鱼场应选在水源充足的地点。且水源要清洁、没有病原,并且不会受到自然或人为等因素的污染。若水源不适合,则要另寻水源或利用科技手段将水源中的有毒物质、病原等消除后进行使用。

为了避免水流把病原从一个池塘传递到另一个池塘,鱼池在建造时要设独立的进水口及排水口。同时,还要建造独立的蓄水池,水引入蓄水池后,要进行净化,净化消毒后的水再引到各个鱼池,防止病原随着水流进入到鱼池中,从而使鱼体致病。

2.2 养殖鱼类鱼塘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的消毒处理

2.2.1 彻底清塘

由于鱼类存活在水中势必会对环境造成改变,池底往往滋生出一些病原菌及杂菌。因而成鱼收完后,要将池水排干,并除去池底的淤泥,利用阳光暴晒消毒,直至龟裂,这过程大约经历一周左右。与此同时,要对堤坝进行修整,除去堤坝等处生长的杂草,清除寄生虫、水生昆虫等产卵的场所,减少疾病发生几率。

2.2.2 药物清塘

可以用来清塘的药物有很多。其中价格较为低廉且清塘效果较好的常用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和茶饼。

生石灰清塘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干池清塘,一种为带水清塘。干池清塘时,放干池水(或留水6-9cm),以每亩使用生石灰为50-60kg为标准,根据池底污泥量而增减生石灰的使用量。清塘时,将生石灰溶入池底已挖好的小坑内,不待其冷却,迅速洒满全池。清塘7-8日后,即可注水放鱼。注水时要注意进行过滤,防止野杂鱼类及病虫害等随水入池。

带水清塘时,塘内留水1米深左右,每亩生石灰用量为130-150kg。将生石灰溶在木桶中,化浆后洒入全池。次日用铁链或钉耙搅动池底的淤泥,令生石灰的效力能够在纵深方向扩散,增加除害能力。与干塘清塘相比,这种方法不必重新注水,野杂鱼类及病虫害等不会随水入池,但这种方法使用生石灰的用量较大,成本较高。

漂白粉清塘。使用漂白粉清塘时,将漂白粉加水溶解后,操作人员戴上口罩及手套,于上风处用木瓢泼洒全池,并用木杆全池搅动,使漂白粉溶液在水中均匀分布。其用量为每亩水深1米时使用漂白粉13.5kg。4-5天后,药力消失,即可放鱼入池。这种方法使用药剂少,药力消失快,利于池塘周转,但不能增加池塘肥效。

茶饼清塘。将茶饼在木桶中水溶,全池泼洒。其用量为每亩平均水深1米的使用量为40-50kg。6-7天后,药力消失,可放鱼入池。这种清塘方式能够有效杀死野杂鱼类、河蚌、蛙卵等一部分水生昆虫,对寄生虫、细菌的作用不大,但能够增加鱼池的肥效。

2.3 防止池塘及底质的恶化

2.3.1 水质的维护

养鱼先养水。水环境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场所,水质的好坏对鱼类的生存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鱼类疾病的预防则要对水质进行维护。维护水质的方式为:使用200倍稀释的降氨调水王,以每亩水深1米使用1-1.5kg(稀释前)的使用量全池泼洒,保持水质嫩爽。每10-15天使用利生素、降硝净水王活化后全池泼洒以净化水质,保持水质的稳定,并提高池塘的生产力。定期泼洒淡生石灰水,并适当地添换新水。同时要合理地使用增氧剂,保持水体有足够的溶解氧。

2.3.2 底质的维护

底质与水质是浑然一体的,水质在恶化前往往是底质先恶化,因而底质的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底质的维护要做到:严格控制饵料的投喂量,令鱼类8分饱即可,减少有机物的投入;每10-15天用生物改底王以每亩2kg的使用量干撒。慎用消毒药及杀虫药防止藻类死亡而引起的底质恶化。

2.4 种苗的选择及放苗

2.4.1 设计合理的养殖密度

鱼池养殖密度如果设计部合理,就会造成养殖池内恶性的内源污染。各鱼场应根据自身的硬件设备及养殖技术水平来设计养殖密度。

2.4.2 选择品质优良的种苗

好的鱼苗生长快,均匀,发病几率要小,也是养殖成功的关键所在。并且鱼苗要选择同一来源的鱼苗,防止由于不同源鱼苗体态肥度、抗病能力等不同造成饲养管理困难,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

2.4.3 鱼体消毒

在放鱼种时,要对鱼体进行消毒。一般常用的方法为利用食盐水(3%-4%)、漂白粉(100ppm)、硫酸铜(8ppm)、高锰酸钾(200ppm)浸泡方式。此外还有挂篓消毒法及挂袋法对鱼体进行消毒。

2.5 加强养殖鱼类鱼场的日常管理

在鱼类的日常管理上,要细心操作,防止将鱼弄伤,从而感染疾病。对于在发病鱼池内使用过的工具,必须经过消毒后才能在健康的鱼池中使用,且在平时存放时应将工具分开放置,防止交叉感染。平时要经常注意池内鱼的状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3 结束语

在鱼类食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的形势下,鱼类养殖迅速发展。而鱼类疾病不易发现且治疗复杂而效果较差的情况则制约鱼类养殖发展的步伐,甚至会造成养殖的毁灭性损失。因而鱼类养殖预防重于治疗。预防鱼类疾病鱼场在选址和建造时都要科学且符合自身养殖条件。鱼塘要进行行之有效且成本合理的消毒,同时要防止池塘及底质的恶化,并选择优良的种苗进行投放,日常还要注意加强管理。这样便能更加有效地对鱼类疾病的预防,从而提高鱼的产量。

上一篇:农作物春季病虫草药害防控对策 下一篇:从物理学思想发展和文化关系出发培养物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