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陶行知思想指导物理实验

时间:2022-09-15 11:32:02

用陶行知思想指导物理实验

【摘要】本文以陶行知的“求真”,“真人”为根本,以陶行知其他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究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下,如何提高物理课堂实验的质量和效果。达到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物理实验;自己动手;自主学习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行知教书育人中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在这里,“求真”,“真人”,都体现了一个字“真”,这与我们科学研究中的“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言而和。在这里我们就探讨一下如何利用陶行知的思想去指导我们的物理实验。

陶行知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而在现在的物理教学中,为了客观地追求教学的成绩,大多数物理课堂都是以老师演示实验为主。也就是老师在讲台上做几个演示实验,让下面的学生基本能观察到实验的现象。然后就很快地总结实验的规律,得出实验的结论。然后就是用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刚才的知识。这样传统的教育的优点是学生记得比较快,通过大量的练习,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掌握较多的知识,但缺点也很明显。

(1)缺乏学习动力。由于学生只是被动地观察实验,所以学习的兴趣没有自己动手实验来的强烈。而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学生缺乏动力,那么学习就会显得很被动。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以至于产生厌学等情绪。

(2)实验效果不够。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全班的学生观察到的实验只有一个,那么,对于实验中的很多细节,特别是对于有些现象不是很明显的实验,这样就导致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能注意到,那么对于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就可能产生困难。

如在进行“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这个实验中,由于条形磁体是水平放置的,而小磁针是放在条形磁体的四周的。也就是说它们是在一个水平面上的,并且这个是没有办法用幻灯机将实物投影出来。所以要看到这个现象只能让学生走到讲台上来观察,但事实上这是很难做到的,还有些老师用演示幻灯片的方式投影给学生看,虽然投影的效果不错,但这样就缺乏了事实的依据。

(3)容易混淆,缺乏应变能力。由于学生只是客观地在下面观察实验,很多学生就会用记住实验的器材的方法来记忆实验,所以当他们遇到两个实验器材很类似,或是完全一样的实验时就很容易相互混淆。如在初三物理中的“探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和“测定小灯泡电功率”这两个实验,从实验的器材或电路上看不出任何区别,但其实两者的实验原理,过程,数据的处理上都是不同的。但如果学生只从器材或电路图上来区别的话,就根本没有办法区分了。再者,由于实验只是老师在做,而老师做的实验一般都是完全按照书本上的,并且基本都是完全正确的。而如果在实际的生活中出现了类似什么问题,学生是根本没有办法去解决的,因为在老师的演示中是没有这些问题出现的,也就没有解决的方法可言,这样就会使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果我们能像陶行知一样,“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变上课的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的探究实验,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自发的讨论研究,变老师的主要讲解为适当的帮助。这样就变以老师讲解为主的课堂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这也就应了陶行知的一句话“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一、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纵观现在中国的中学生和国外的中学生之间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中国的学生的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普遍不如国外的学生。这也就是说学的好,但不会在实际中去应用,那么这样的学了能应付考试以外还有什么用处呢?所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让学生能自己从实验中寻找规律,自己归纳总结,不但可以锻炼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还能锻炼学生自我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将实验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总结出实验的规律,那么为了得出最佳的答案,每一个学生必然要集中注意力去观察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详细记录实验中的每个现象,数据。相对于演示实验的“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这样的活动更加直接,更加明了。

三、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详细记录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数据,更要在这些现象和数据中“分别真伪”,也就是去区分哪些是由于实验误差造成的,那些是由实验错误造成的,并且要知道实验的错误是如何产生的。然后将正确的数据留下,最后要经过分析,归纳最后才能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可以得到锻炼。

“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与其让学生被动地观察实验,仅仅牢记实验的结论,不如把实验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培养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文集》.

[2]《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标准》.

[3]《课程・教材・教法》.

[4]《物理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分析》.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复习的有效性 下一篇:浅析“初中生体育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