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时间:2022-09-15 10:19:46

浅析我国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企业投资项目正在不断地扩大,如此巨大的投资规模,本身就急需一整套科学的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方法论作为管理手段,去确保工程投资的合理使用。对项目实施全面而有效的造价管理,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运行。

关键词:工程造价 建设项目 管理

研究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背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工程管理,在经过了几十年的管理变革后,已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管理模式转变为现在的以项目法人为主体的工程招标发包体系,以设计、施工、物资供应为主的投标承包体系和以建设监理单位为主的监理技术咨询体系构成的三元主体。三者之间以经济为纽带,以合同为依据,相互协作、相互制约,构成现行项目管理体制的新模式。相应地,工程造价管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将投入的资金在建设项目中合理地分配,把项目投资控制在批准范围内,使这些项目能够以最经济的方式达到预期效果,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是当务之急,这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一、工程造价的职能

工程造价管理一是指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即指为了实现投资的预期目标,在拟定的规划、设计方案条件下,预测、计算、确定和监控工程造价及其变动的系统活动。二是指工程价格管理,即指运用科学与技术原理和经济与法律等控制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的造价确定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投资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1、预测职能

工程造价的大额性和动态性特点,要求业主和承包人都要对拟建项目的工程造价进行预测。业主预测的目的,一是作为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二是作为筹集资金、控制造价的依据。承包人预测的目的,一是作为投标报价决策的依据;二是作为项目成本控制的基础。

2、控制职能

一是业主对投资的控制,即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根据多次性预估,对造价进行全过程、多层次控制;二是以承包人为代表的商品和劳务供应企业的成本控制。

3、评价职能

工程造价是评价项目投资合理性和投资效益的主要依据之一。为评价土地价格、建筑安装产品和设备价格的合理性,就必须利用工程造价资料;在评价建设项目偿贷能力、获利能力和宏观效益时,也可依据工程造价;工程造价也是评价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成效的重要依据之一。

4、调控职能

工程建设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增长,也关系到国家重要资源分配和资金流向,对国计民生都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国家必须对建设规模、投资结构进行宏观调控;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直接调控和管理也是非常必需的,这些都要以工程造价作为经济杠杆。

二、我国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和发展趋势,利用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合理地确定和有效地控制造价,提高投资效益和建筑安装企业经营成效。其任务是加强工程造价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强化工程造价的约束机制,维护有关各方的经济利益,规范价格行为,促进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的统一。其基本内容就是合理确定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1、投资者忽视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估算方法不科学

相对整个项目投资,投资决策阶段耗资很小,只占总投资额的0.5%~3%,但投资决策却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投资效益甚至项目成败。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最主要的工作是研究项目的可行性,明确项目的建设规模、工艺流程、投资数额、建设标准、进度要求等总体目标。国外发达国家一般都很重视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不惜花大力气甚至大本钱进行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研究,以便确定比较准确的工程造价来进行控制。但在国内,投资者往往习惯性地把投资控制重点放在施工阶段,而忽略投资决策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性,很多决策都是领导们根据经验或者直接拍脑袋决定的。

2、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没有受到投资者、设计人员的足够重视

由于设计原因引起的工程造价的提高,要远远大于因施工管理不善引起工程造价的增加,这是以前很多人都忽视一个事情。根据有关分析资料显示,由于工程设计原因所造成的工程造价的提高,能达到工程造价提高总数的40%一900k。因此,加强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将对降低工程造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违反工程项目建设基本程序,发包条件不成熟就盲目进入招投标市场

目前,国内建设手续繁多,办理时间也比较长。在办理前期手续过程中,有些建设单位为了赶工期,在项目不具备发包条件(用于招标的资料比较笼统、不齐全,内容和深度满足不了施工要求,有的甚至连施工图纸都没有)的情况下,通过公关工作,盲目进入招投标市场。由于招标前期未达到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就需要将图纸和有关的技术资料深化、完善和落实,这样势必造成“三边”(边设计、边施工、边变更)工程,产生大量的设计变更和签证,使造价管理处于失控状态。

4、施工招投标走过场,规避招投标现象屡禁不止,评标方法不完善

施工招投标阶段不是工程造价形成的主要阶段,但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投标后,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造价的控制。在现实生活中的招投标活动中,深入建筑市场的行政干预太多,串标、围标、陪标现象十分普遍。相当一些建设项目,施工单位通过各种关系,都提前内定好了,招投标时,内定施工单位想法做其他投标单位工作,再找上几家陪标单位走个程序;有的工程本来按规定应该公开招投标,却人为以保密为由变为邀请招标,甚至直接发包。此外,现行招标评标方法也不够完善和科学,人为因素的随意性比较强,不能从根本上保证评标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

5、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不到位,缺少动态管理。

目前,很多建设单位可能只进行一个项目建设,没有配备自己的专业管理队伍,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管理主要通过监理来实现。但是,现实中很多建设项目,监理的权力往往限于技术方面管理,经济方面的管理牢牢地掌握在业主代表手里,加上建设监理制度在我国推广较晚,也不是很规范,尚未形成一大批专业化、社会化的监理队伍,因此在实行建设监理的项目上,监理单位还比较普遍地存在“重质量控制,轻投资控制”,“重技术方面,轻经济方面”的现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的建设项目现场管理混乱,造价管理不到位,如:不重视控制设计变更,变更审批手续不规范,设计变更事后签证;现场签证管理混乱,随意签证、盲目签证现象突出,签证办理不及时;对材料价格缺乏动态跟踪管理,盲目签证;盲目提高设计标准,造成设计洽商过多;忽视隐蔽工程验收;不重视现场施工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等,这些都会导致工程造价的失控。

结论:

综合分析以上问题,我国建设项目造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建设单位没能对工程造价进行系统、科学的全过程管理。基于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内容和特点,笔者认为只有建设单位完全地参与到项目的整个过程中来,才能对建设项目造价实施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潘世军. 浅议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 城市建设理论与研究(电子版),2012(15).

[2]黄永全.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 山西建筑,2009,35(1):261.

[3]张艳群.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之我见[J]. 消费导刊,2010(6):105.

[4]姚绍涛. 浅议公路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 价值工程,2012,31(15):99

[5]李佳.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J]. 中国市场,2009(14):57

上一篇:浅谈零售终端促销方式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