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9-15 07:59:48

区域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现状及对策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已经是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区域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研究对象;中小学生;对策

一、研究目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已经是新时期下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9年和2002年教育部分别颁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来,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已逐步走上正轨。

贯彻落实上述《意见》和《纲要》10多年之后,我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到底如何?其“三多三少”现象必须引发我们的重视:学生心理困惑日益增多,但学生乐意接受的咨询(辅导)途径较少;前来“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询的人群中家长居多,而学生主动求助者偏少;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日益增多,但从事学校心理辅导的专职教师甚少。《上海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并在“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及《学校德育“十二五”规划》中要求“完善学校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制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开展生命教育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和转介机制。”面对上述“三多三少”现象,需要我们结合实际,贯彻《纲要》精神,创新心理辅导和咨询的途径,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

本课题拟在学习贯彻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校德育“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从本区域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辅导现状出发,以构建和谐教育、改进教育民生的视角来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试图为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本区域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对策。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在调查中,通过前期的半结构化访谈,我们自制了一份心理咨询调查问卷对全区各小学、初中以及高中开展了抽样调查。该问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本区域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现状,了解广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需求和看法。

(二)研究内容

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本研究试图通过调查,加强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找到促进本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可行的途径与方法。希望本研究最终能够为创新心理辅导和咨询的途径,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对区域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现状的分析:学习压力大,求助意识弱,对心理咨询的要求、喜欢的心理课程等项目的分析。

促进本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对策。

(三)研究对象

2012年3月我们对奉贤区中小学的学生共969人进行了测验调查,被试具体分布见表1。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区域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现状调查结果

1.学生的心理困惑

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心理困惑分别见图1、图2、图3。

2.遇到心理困惑如何处理

在遇到心理困惑时,各学习段的学生的处理方式见图4。

3.主动打电话给心理咨询师

在遇到心理困惑时,学生若有心理咨询师的电话,他们的求助意愿程度见图5。

4.最希望谁帮你解决心理问题

在遇到心理困惑时,学生最希望帮自己解决问题的对象调查结果见图6。

5.心理咨询的地点

学生对心理咨询地点偏好的调查结果见图7。

6.喜欢的心理课程

各学龄段学生喜欢的心理课程见表2。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困惑颇多,学习压力位居第一

由图1、图2、图3不难看出,学生最大的心理困惑是“学习成绩不好”。调查发现,有57.8%的学生都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满意。而这有可能与“父母要求过高”有关,这也是学生公认的第二大心理困惑。当然,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在学习上要求上进的内心需求。

在中小学阶段,另一个烦扰学生的问题是“同学犯错该不该告诉老师”,若告诉老师,自己就背叛了同学,会被同学们排斥;若不告诉老师,又违背了心中的正义,而中小学生正是道德情感快速发展形成的阶段,因此,这一问题成了他们心中难以解决的矛盾,28.3%的中小学生都存在这个困惑。

高中阶段比较突出的心理困惑还有“妈妈过于唠叨”,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矛盾更加激化,30.6%的高中生正面临此问题。另有29.7%的高中生为“失恋”而烦恼,恋爱现象在高中阶段已不容忽视,而对于尚未完全成熟的高中生来说,如何应对“失恋”就成了困扰他们的又一难题。

2.学生求助意识比较弱

由图4我们可知,学生遇到心理困惑后求助意识较弱,62.6%的学生采用的方法是“找朋友倾诉”,这一点无论是在小学、初中或高中都是如此,因为朋友是最值得信赖的,身为同龄人更能理解自己的困惑,始终站在自己这边,为自己出谋划策并保守秘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会到心理咨询室找心理老师,还有小部分同学选择“上QQ找心理老师”“用学到的心理知识自我调节”或“拨打心理热线”。学生到心理咨询室主动求助的意识总体较弱。

较小学生和高中生而言,初中生的求助意识明显要强很多,41%的初中生遇到心理困惑会去咨询室找心理老师。在初中阶段的学生的心中,父母的地位渐渐下降,他们崇拜老师,在他们眼里,老师什么都懂,是最听老师话的一个阶段。高中生对很多事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心理上表现出一定的封闭性,三分之一的高中生表示更倾向于用学到的心理知识进行自我调适。

由图5可知,若在遇到心理困惑时,他们有心理老师的手机号码,76.5%的学生会选择打电话给老师求助。从数据上看,年龄越小,越愿意主动求助。

3.学生对咨询对象的要求各异

由图6不难看出,学生更喜欢同性、年轻的心理咨询师。同性的咨询师有着相类似的成长过程,比异性更易理解自己的心理过程,而年轻的心理咨询师较易接受新一代年轻人的想法,代沟越少越容易接受和理解自己。出于这样的想法,无论小学、初中或高中生都偏爱找同性、年轻的心理咨询师。而他们对于是否本校的心理老师或外校的心理老师则没有特别明显的偏好。有的学生喜欢本校的心理老师,因为比较熟悉,建立起了一定的信任感;有的喜欢外校的心理老师,认为这样的老师看问题比较客观,没有偏见,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他也比较安全,不会影响自己以后在学校的表现;其他同学则喜欢班主任帮他解决心理困惑,因为班主任与自己接触最多,最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能够更好的帮助自己分析问题。

由图7可知,对于进行心理咨询的场地,42%的学生喜欢在校园内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进行心理咨询。他们认为心理咨询室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在心理上给他们造成了一种压抑感;特意进入心理咨询室肯定是有心理问题需要咨询的,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校园内随便找一个僻静的地方,不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心情也容易放松下来。这提示了我们心理老师可以走出心理咨询室,找一个舒适的环境进行心理辅导。

四、促进本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评估

在“奉贤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奉贤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区教育局负责具体运作,筹备和建设奉贤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培训、指导和咨询等工作,发挥其在规划制订、标准研发、研究、培训、督导等方面的作用。

启动奉贤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十百千”工程:制订《奉贤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根据评估标准对区内所有中小学进行达标验收,实现100%的中小学校达到区级合格标准,其中10学校成为区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通过示范辐射和引领,推动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上海市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辅导室装备指导意见(试行)》精神,分批完成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和改造,三年内实现100%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达标建设;探索“温馨教室”创建的方法和途径,把微笑、激情、公正、宽容带进教室,形成“人人参与、班班争当”的创建氛围,鼓励有创意、有特色、有实效的“温馨教室”,评选出1000个“温馨教室”。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在心理团体辅导课方面,规范课时安排与教材教法,通过定期教研活动、区优秀心理健康教师示范展示课等活动,引导全区教师深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教法及教学有效性,积极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挖掘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充分开发生命与心理教育资源,逐步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同时,通过分学段开展区级优秀心理辅导活动课评比以及分小组进行一课多磨活动,建设一批优质心理辅导活动精品课。

在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方面,各学校要通过建设心理健康图书角、发行心理小报、校刊、板报,开设专门心理宣传橱窗以及校园广播节目等途径,加强宣传,构建有利于学生随时参与的多样化平台,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学校心理网站或在校园网上开辟心理专栏、开设论坛,方便师生、生生交流,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晓度与参与率。在各校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区每年举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根据区域特点和学生需求,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并建立资源库。活动形式包括:心理剧展演、优秀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展示、心理社团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校外生存拓展训练、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等。

(三)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组织骨干教师和专职教师培训班。培养和造就10名专家型教师、30名优秀骨干教师,增强学科优秀人才的储备,确保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良性、有效运转。

加强咨询师队伍的建设,以典型个案为载体,通过专家引领和“临床”实践,提高骨干教师的群体素质;以进修、培训或交流活动为媒介,对全体专兼职教师进行高端培训;依托校本培训和区讲师团的巡讲,提升班主任的整体素养。

(作者单位 上海市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

上一篇: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新教学策略初探 下一篇: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