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使用六原则

时间:2022-09-15 07:10:59

抗菌药物使用六原则

抗菌药物确实能治疗很多感染性疾病,但是,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像一般的非处方药(OTC),可以由百姓自行购买服用,它在使用时有很多方面需要谨慎待之,否则,会造成各种不良后果。抗菌药物的使用有严格的原则,不可滥用,一般来讲,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正确做法:有感染时才使用,无感染时不可滥用。

错误观点:抗菌药物使用多多益善,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每个药物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不良反应,不需要时过多使用,会造成对人体其他器官,如肝脏、肾脏的损害,引起毒副作用。抗菌药物的滥用还会引起比其他药物更严重的后果――细菌的耐药,这会导致药物对细菌失效,一旦有感染时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发无法控制的感染。所以,使用抗菌药物一定要注意,有感染时才使用,无感染时不可滥用。

正确做法:使用抗菌药物要保证足量足疗程。

错误观点:为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使用剂量越小越好,时间越短越好;或为保证疗效,使用剂量越大越好,时间越长越好。

使用抗菌药物要保证足够的剂量和疗程,否则病原菌未被全部杀灭,留存的病原菌会产生耐药性,使感染不易控制,或前期虽有所控制,后期又会复发。使用抗菌药物也不能随意加大剂量和延长疗程,否则会引起毒副作用。

正确做法:使用抗菌药物不能随意换药停药。

错误观点:抗菌药物服用了一两次自觉无效就换用另一种药品,或有效果就立即停药。

一般来说,抗菌药物需服用2~3天,在体内达到一定的药物浓度后才会起效。随意更换药品,不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另外,每种抗菌药物针对的病原菌都有所不同,盲目换药,很可能会换用对自身感染的病原菌没有作用的药物,造成治疗无效。也不能一有效果就随意停药,应用足疗程,才能完全控制病情,避免复发。

正确做法:抗菌药物的使用要注意正确的药物级别。

错误观点:使用的药物级别越高,疗效越好。

抗菌药物有不同的级别,其抗菌力度也有相应的差别,但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要用高级别的药物。只要选用的药物恰当,即使低级别的药物也能发挥足够的作用。过多使用高级别药物会造成细菌耐药,影响其对重症感染的治疗效果。一般的门诊患者通常都是轻度感染,使用较低级别的药物就已足够。当然,需住院治疗的重症感染患者确实是需要使用高级别药物的。

正确做法:必要时做细菌培养。

错误观点:做细菌培养没用,只会增加检查费用。

即使同样是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其病原体的种类也是千差万别,而每种抗菌药物都是针对某一些病原体有作用,对另一些病原菌就可能毫无作用,即抗菌谱是各不相同的。凭经验选用药物很可能会造成所用药物“不对症”,所以,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就能准确地知道是什么病原菌,该病原菌对哪些药物敏感,从而能针对性地用药。当然,门诊病人普通的轻度感染,一般医生凭经验也能准确用药,并非都需做细菌培养。在药物使用一段时间疗效不好时,就需做细菌培养,明确病原体。中、重度感染的住院病人需要做细菌培养。

正确做法:药物能口服就不静脉滴注。

错误观点:静脉注射效果好。

静脉滴注药物确实比口服药物起效快,在体内达到的药物浓度高。但静脉滴注也会带来很多相应的副作用,如静脉炎、热原反应等,在使用的安全性方面往往不如口服用药。再者,门诊患者大多是轻度感染,口服药物完全能达到所需的疗效,不必使用静脉滴注。住院的中、重度感染才需要使用静脉给药。

上一篇:乙肝病毒不怕耐药,就怕不能正确对待耐药 下一篇:出现耐药,如何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