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是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手段

时间:2022-09-15 05:29:03

体育教学是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手段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1-000-02

摘 要 本文论述了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激发非智力因素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体育教学 非智力因素 培养

智力因素一般说来,它包括一个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等,即一个人的聪明才智。

那么,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一般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作用的心理因素。既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它对人的智力活动起着动力、维持、调节、强化等作用。根据国内外有关智力发展的研究证明,人的智力因素要发挥最大的效能,必须有突出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因此,非智力因素是促进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而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径。

体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发掘、培养至关重要。沈德立等曾通过镜画实验研究了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心理因素,结果表明:动作技能形成的好坏与学生成绩关系不大,而与个性特点为主的非智力因素关系密切,即被试掌握技能的好坏与快慢,往往取决于他们在练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动机、兴趣、信念、注意力等心理特点。

有这样两项研究说明了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有两位理工高考生,智商同为136,一位非智力因素优秀者考分为500分,另一位非智力因素不良的考生只考了355分;美国有一项对高智商儿童的追踪调查反映出高智商儿童成人从业后,不一定就有突出的成就,而其中一些佼佼者几乎都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他们有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和成就敢,有广泛的兴趣和执着的追求,又有坚强的毅力与刻苦精神,有的还善于合作和交往。成才过程是一个智力和非智力相互影响

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因此,要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开发和培养。而体育教学对非智力因素培养,又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体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 .培养和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获得某种知识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有兴趣就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愉快的从事某项活动。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材的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主因。每节课周而复始的重复练习,使学生产生了厌倦,喜爱上体育课的快乐一点一点的消失。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了快乐,学生没有了兴趣如何谈得上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他们需要新颖、实用、有挑战性的教材。教师要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如课的准备活动部分可由教师带做徒手操换为学生自己组织、或以武术操、少年拳、棒操、小游戏、等进行、或以健美操、体育游戏等方式进行。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多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会使学生有新鲜的直观感受,提高教学效果;或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体育知识的介绍,各项目体育强国及我国体育强项的了解,也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向同学们讲述我国女排健将们在奥运赛场上和对手争冠的故事,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振奋了民族志气,激发了学生奋勇拼搏、勇攀高峰的体育精神,总之合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更好地掌握运动技术动作、增强自信心、提高教学效果。

2.诱发体育活动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它能够引起并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指向一定的目标。动机具有始发 选择 强化三种机能,学生在学习动机内容和性质上存在差异,但从学习动机内容的指向性来看,大都表现为间接性动机。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学习知识技能 提高运动能力和锻炼意志的前提,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明确身体好对学习好、工作好的重要意义,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启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感,积极的态度,从而产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情感是主体对有意义客体的关系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主体认识结构中最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深厚而强烈的情感能成为加深人的认识、推动人的行动的力量。情感的动力主要体现在激励、调控、渲染、动力、强化等方面。体育活动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活动自身的特性为情感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并能给人以各种体验和激发起各种情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直接寓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充分利用情感因素,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在愉快、兴奋、乐于接受的情感中学会动作。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适宜的教学节奏,在教学中将教材的趣味性和难度性有机结合,使学生产生想学、想练、乐学、爱练的积极向上的志向,获得愉悦欢乐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热情关心体质弱技能差的学生,并以良好的教态来传递爱生之情,提高学生智力活动能力,加速对动作概念的理解,缩短学习动作的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运用鼓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强烈欲望和改进错误动作的信心;通过运用竞赛、评比等方法、形式,给学生创设一个你追我赶的学习情境,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获得愉快,兴奋满意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喜欢体育,乐于学习,积极向上。

3.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人的意志品质是根据某种动机,支配人的行动、思维、身体去克服困难,达到预定的目标的一种心理过程。它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即遇事能当机立断,毫不犹豫。自制力,坚持性,此外,意志品质还表现在勇敢、机智、顽强、不畏艰苦、勇于克服困难等方面。意志品质是意志的具体表现,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保证。选择适当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不同的意志品质,不同的运动项目所培养的意志品质不同。如球类运动,这是一种集体合作的项目,能培养学生强烈的进取心、高度的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勇敢拼搏、不畏强手的意志品质。游泳、单杠、高低杠等项目,田径中的跨栏,撑杆跳等难度大、技术性高、危险性大的运动项目,则可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以及机智勇敢,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由此可见,只要合理地选择各种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就能使他们的意志品质得到全面的培养。

4.培养和完善学生的优良性格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较稳定的态度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良好的性格特征对智力的发展和智力的活动有促进作用,对智力方面的缺陷有补偿作用。中外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良好的性格特征有助于学业成功,而学习上的成功又会增加学习者的信心,产生良好的心境,学习更加勤奋。

体育教学以其独特的教学形式,在培养学生优良性格方面,起着其他教育形式难以起到的作用。首先,体育教学是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学生在一个广阔的领域里尽情游戏运动,因而平时被意识控制和掩盖着的心理活动、性格特征可以充分展示出来,又可以在各项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其次,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适合于不同学生性格的发展需要,教师要结合不同项目,例如,长跑侧重于坚毅与恒心;球类项目侧重与自信果断,勇于拼搏;游戏侧重与机智灵活等等,对学生进行性格培养。

总之,非智力因素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必要条件,而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秀丽.体育在培养非智力因素的作用[J].体育教学.1999.

[2]王中锴.中专生的体育厌学现象分析及对策[J].科教文汇.2007.6.

[3]范国强.体育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晋中学院学报.2007.6.

[4]刘锦明,刘海英.浅议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1).

上一篇:合作学习法在高校女子防身术教学中应用研究 下一篇:中学生体育兴趣与参与动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