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及培养模式探析

时间:2022-09-15 05:23:11

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及培养模式探析

摘要:技工教育能否发挥重要作用,关键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更要培养一支具有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既是我国现代化职教体系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适应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文章分析了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提高技工院校教学质量,关键在人。十报告首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总理强调加快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比较充分就业提供支撑。技工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技工院校教师,教师应该自觉主动地将这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事业做好,对得起学生,对得起社会。

怎样建设一支能够理论水平较高,专业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思想认识不足

大部分技工院校对这支队伍有认识,但认识不足,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部分教师刚从高校大门直接踏进技工院校大门,没有经过社会实践,也没有得到更好的正规师范生的培训。二是对技工院校学生的看法远远低于普通高中学生。三是社会和家长对技工教育不公正的看待,认为只要交学费就能拿到毕业证书和相关技能证书的陈旧观念,造成了技工院校学生普遍素质低下,同时也影响了技工院校教师主动学习进修的积极性。

(二)师资队伍结构、专任教师数量不足

“双师型”教师是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和方向,是保证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技工院校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目前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专业课教师和实践技能课教师结构不合理,文化理论课教师出现饱和现状,而专业理论课缺少,特别是紧缺型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其次是专任教师数量不足,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当前职业院校在招生和建校大规模时期,由于各大院校教师编制的限制,工资待遇不如企业,青年专业课教师缺少追求远大的目标,认为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到企业时间是浪费时间等,同时也不愿意到技工院校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二是缺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由于有经验的老教师退休和中青年骨干教师普遍变少,再加上近年来新进入学校的青年教师缺乏培养机制,青年教师的跳槽流动性比较高,教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短缺情况日益突出。

(三)国家宏观政策技工院校教师职称措施不配套

人社部虽然制定了与技工院校教育教师职称相关措施,却分离了文化理论课和专业技能实践理论课、实习指导课程的岗位职责,尽管在2014年开始实行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分离等但是这些宏观政策并未衔接好,大部分教师还是只注重选择专业理论课教师申报,忽视了专业实践课。我个人认为完全可以打破常规,搞“拟实一体化“教师职称系列,在专业和实践课上同时下功夫,把相关措施配套跟上,不仅提高教师待遇更能彰显实践技能教学能力,也就是现在培养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四)教师内在素质有待提高

如今,技工院校教师只会讲理论知识远远缺乏实际实践技能动手能力,更不能主动地走进企业为地方企业服务,缺少特色的科研能力,各大技工院校都在为招生就业出实招,想办法,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社会服务功能,另外,主管部门对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没有下达一定量的指标,缺乏明确的政策导向,只是习惯于闭门造车。所以,新时代的用工荒、用工难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二、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方法和途径

(一)借鉴同行经验建立多元化培养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3+2”专升本职教教师培养模式,主要内容是:毕业后先进修师范类课程再上岗;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三位一体”分流培养模式即综合素质、专业技能、职位方向“三位一体” 主要内容是:全面进行立体式在教育在培养。天津技术师范大学卓越职教教师师资班,主要内容是对大二的学生开始选拔上技师班,着重培养教学技能高素质职业教育教师。借鉴以上同行经验,我个人认为针对各技工院校实际情况不同有自主的选择一种类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落实好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任务。以南通海陵技工学校为例:我校开启了利用现有的教学人力资源和专业设施设备为教师提供开放式学习环境。一方面邀请大学教授为青年教师授课、企业经营与管理人员、高职称技术人员到学校举办各大小场次讲座、开展技术指导,为青年教师点拨迷津。另一方面主要是我校自编校本学习教材《教师必读》供青年教师课后学习并撰写总结,这样就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升,从而达到了培养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目的。

(二)校企共育共管建立外聘兼职机制

校企合作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校中有企业,企业在校中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直接订单式培养学生人才也更好的培养了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为达到企业实践的目的,学校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安排好对接工作。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刚从高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增加企业实践经历作出制度化安排,让其熟悉本专业教育教学后,脱产带薪作为员工实习1年。二是安排优秀青年教师不定期的到企业定岗锻炼实习,同时外聘一批企业兼职教师提升机制。外聘企业技能兼职教师手把手的直接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最先进的生产企业模式、操作规范流程,使学生顺利走进工作岗位。

(三)注重校本培训提升内在机制

1. “传帮带”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套路模式,也是大部分学校最有效直接的培养模式。学校要严格按照“师徒结对”制度,签订协议,举办仪式,明确各自责任和义务,开学初有计划,学期终了有小结。进一步加大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研培训力度,利用网络教育、电视会议交流等手段,采用小组讨论、集体作业等方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通过收集信息、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决策、实施计划检查等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

2. 每年利用假期时间,学校应该有计划的选送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或选送到部分高校、国家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进行培训,还安排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至少3个月的时间到企业服务于社会企业。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教师通过企业实践,跟踪生产服务一线技术的发展,一方面能够较快造就一批发挥作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学科带头人和名师;另一方面也能切实加强技工院校的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双师型”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更有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案教法,把书本上知识融会贯通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3. 技工院校应想办法走出去邀请实体企业专家学者到校进行专题讲座,对未取得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教师加大力度进行培养,组织部分优秀青年教师去同行院校学习和培训,当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出国赴外进修,开展高级技能专题培训等。

4. 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励青年“双师型”教师队伍,增强青年教师的归属感和成就感,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进行比赛教学基本功、示范课教学、教研成果展示、经验交流学习、学术研讨等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充分挖掘青年教师的潜能。学校应给予政策倾斜,在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层面上加大力度给予激励。

总之,培养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立足教学教研的长远发展和需要,在加强校本培训的基础上,结合借鉴同行经验和强化校企合作,积极采取各类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创造出使中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造就出一批技工院校职业教育的专业带头人和学科专家,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复合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波.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探析[J].师资建设,2010(05).

[2]孙国庆.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途径探析[J].职教通讯,2014(29).

(作者单位:南通海陵技工学校)

上一篇:为啥不吃肉血脂反而升高了 下一篇:以学生为本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