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的策略

时间:2022-09-15 04:11:42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的策略

摘要:培养高素质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高中物理教学的培养目标。高中物理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所以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必须进行创新。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创新,期望能给大家参考。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创新;新课标

一、认真研读新课标,促进教育理念的创新

首先,认真学习和解读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把新课程标准吃透,认真贯彻新课改的精神,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物理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物理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把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刻意地让学生去掌握物理规律和物理知识。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物理学的魅力,感受到教师的喜爱和关注,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科学理解新教材,促进教学内容的创新

充分理解教材是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的基础,也是具有创新意识的物理教师必备的素质。具有创新思维的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前提。高中物理教师只有全面地理解新教材,才能更好地运用新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物理教师要大胆地整合教材的知识,使物理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的生活服务,让物理课堂变成学生喜欢的课堂,变成幸福的课堂。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新知识不断更新、不断出现,所以物理教育也要与时俱进,物理教育的内容也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教师要及时创建物理教学内容的创新机制,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创新,更要引导学生及时关注物理探究的前沿、关注未知的物理世界。

三、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

1.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巧妙地设计问题情境,制造“悬念”,挑起“争端”,以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教学“布朗运动”时,可首先通过多媒体演示花粉微粒做布朗运动的情境,引起学生对布朗离子运动情况的好奇心,然后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描述花粉颗粒的运动特点:①颗粒运动不停息;②颗粒越小,运动越明显;③运动很不规则。此时,教师抓住时机向学生提问:布朗运动是如何产生的呢?学生会结合粒子的运动特征积极寻求答案:粒子的运动不是由外界引起的,它只能是由液体内部引起。这样使得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窄变宽,由形象到抽象,不仅使讲授内容易被学生掌握,而且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2.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研究自由落体物体的运动中,怎样测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常备器材,让学生自由组合,设计实验,测加速度。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第一种,打点计时法。学生已经具备了用打点计时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础,所以选择该方法的人数多。第二种,滴水法。学生在水龙头上安装一段橡皮管,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地滴到正下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而听到声音时后一滴水恰离开水龙头。测出n次听到水击盘声的总时间为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通过这种开放式教学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他们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运用多种实验手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造能力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课程。例如:在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关系的实验中,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多种实验手段进行探究。①传统实验方法:小车、长木板、橡皮筋、打点计时器、纸带;②经典实验方法:铁架台、打点计时器、纸带、重锤、天平;③先进实验方法:滑块、光电门、光电计时器、计算机。通过多种实验手段的应用,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造能力。

总之,高中物理教学的创新是一个综合工程,不仅要运用新的教学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的创新,而且教师也要适应新的角色,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教师要由灌输者变为引导者,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交流者,由课堂的提问者变为创新意识的培养者。只要我们具有善于发现、善于学习、善于创造的勇气,我们的高中物理课堂就一定能成为创新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孙子彪.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谈[J].黑河教育,2005(3).

[2]潘辉.素质教育视角下的初中物理创新教学探究[J].才智,2010(2).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第十中学)

上一篇:高校体育专业游泳课水上自救救助技能培养教学... 下一篇:小学口语交际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