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化疗病人的特点及护理

时间:2022-09-15 03:31:51

老年化疗病人的特点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457-02

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我科收治住院化疗患者3692例,其中65岁以上1000例,我们根据老年化疗患者的特点实施老年病临床护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住院老年化疗病人的一般情况,老年患者1000例中,男880例、女120例,65-69岁占55.71%,70-74岁占29.53%,75岁以上占14.76%,最长者83岁。

1.2 老年化疗病人的特点:因老年人组织器官和内分泌功能衰退,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抗病力减弱,内外环境调解功能失衡易产生多种疾病,且患病后多器官、多系统、多种疾病并存,病情复杂、病程长、预后差,易合并感染并发症和留有后遗症。我们分析了本组65-83岁,平均70.1岁的55位患者,患有3-11种慢性病其病因依次为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陈旧性心粳、心率失常),脑血管疾病(脑血栓、偏瘫),高血压和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肺部感染、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均合并肿瘤。

1.3 老年化疗病人的心理老年肿瘤患者常伴有心理情绪改变,患者多不愿认为自己患的癌症,希望是良性而不是恶性,甚至是误诊。但当确诊后则又想自己所患癌症是属早期还是晚期,有否扩散转移?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诸如手术能否彻底解决,化疗、放疗有否效果,自己能否经受的起一切治疗等。随之思考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家庭的影响,评议自己的人生价值。有的感到孤独无助,焦虑紧张,康复求生欲强,希望得到及时诊断,良好的治疗和护理。老年患者有择优心理,选择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和护士,用好的药物为他治疗,担心误诊和误治。

针对老年化疗患者的心理特征和疾病特点实施心理护理特别重要。在护理工作中;要通过细心观察,谈心了解,掌握每例病人不同的心理需要。要从其语言、行为特点去发现其内心活动,给予热情关怀和疏导,鼓起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消极心理状态转化为积极心理状态,从而维持各器官系统正常功能,达到心理平衡,增强应激能力,提高免疫功能。孤独者,给予温暖热忱;焦虑者,给予解释疏导;抑郁者,给予劝慰开导;失望者,给予信心力量;急于求成者,给予热情帮助,向他们介绍主管医生的医德和医术,尽早与医护人员沟通。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和护理时,首先向患者解释清楚以取得合作。技术操作时,动作轻柔,尽量减少疼痛和紧张情绪。老年人特别重视礼貌,称呼患者时要用尊称,切勿以床号代替姓名。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细致的解释,做到既坚持原则又关心体贴。认真做好晨晚间护理,在生活上给予充分照顾,让患者感到病房温暖如家,心情愉快,积极的心理可超药物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2 护理体会

2.1 老年化疗患者用药的护理,因老年患者器官衰退,解毒和代谢机能降低,故对药物治疗反应各异,易出现副作用和毒性反应。因此,作为专业护士应该在用药前熟悉各类肿瘤药物的来源,化学结构与作用途径、药物性状、药物动力学如用法、用量、途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禁忌症。按时、准确、安全给药,及时观察病人用药后的毒性反应,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1.1 正确给药的配制方法

2.1.1.1 三查七对,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和药物的物理状态,是否有变色、沉淀、浑浊等变质情况,核实药名和用药量及配伍禁忌,以及给药途径是否正确,有些药物如环磷酰胺只能快速静脉滴注或推注,有些药物如5-氟脲嘧啶需稀释后静脉缓慢滴注,氮介只能腔内注射等,有些药物则需避光保存和使用时注意避光。

2.1.1.2 现用现配。稀释后的药液应立即使用。

2.1.1.3 抽吸,稀释药物确保用药剂量准确。需稀释的药物应完全溶解后在抽吸干净;液态或油态药液抽吸后再反复用稀释液冲洗药瓶后再抽吸干净。

2.1.2 正确的药物注入方法

2.1.2.1 备齐用药。向患者说明并告知用药中应配合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认同,并配合用药的全过程。

2.1.2.2 正确选择用药部位。如静脉给药应选择易穿刺,好固定的血管。原则上从远端到近端,从小血管到大血管。

2.1.2.3 先用液体穿刺成功后,再换上化疗药液避免因配药时药液的丢失和输液过程中药液漏出对皮肤及皮下组织造成的刺激。

2.1.2.4 安全固定给药部位。用胶布、夹板、棉球等固定穿刺部位,在不影响患者肢体活动的同时,保持肢体的功能位,以免造成给药部位的局部疲劳。

2.1.2.5 保证规定时间内的给药速度和浓度,调整好给药速度,告知患者和家属速度快慢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和严重后果,确保病人在单位时间内的安全给药量[1]。

2.1.2.6 毒性反应。给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用药反应,化疗药物几乎对骨髓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对消化道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观察血象和消化道是化疗给药中最重要的指标,是是否继续治疗和减少药量的关键所在。

2.1.3 正确结束化疗的方法

2.1.3.1 拔取针头前应用30-50ml液体充分冲净瓶内和输液管中的药液,先并开关,后拔下针头。可防止微量的药液漏入皮下组织和传染地面及床单位。

2.1.3.2 保护给药部位。可用无菌棉球盖压穿刺部位,以免发生出血和感染。

2.1.3.3 如果是留置针或静脉插管,应保持其通畅,按时更换穿刺部位的敷料,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感染。

2.2 老年化疗患者的饮食护理:由于老年化疗患者的消化机能减弱,胃肠功能发生紊乱,咀嚼困难,常因情绪波动,病情进展及抗肿瘤治疗等而产生许多不良反应,最多的是食欲不振,味觉异常。若再伴有恶心、呕吐,消化吸收则更成问题。因此对饮食有特殊要求,即色美味香,易消化吸收,富营养,少食多餐。鼓励患者大口喝水,小口吃饭,荤素兼吃,不嗜烟酒,让患者适量食用新鲜水果,多吃新鲜蔬菜,以增加维生素摄入量。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3 讨论:掌握老年化疗患者的心理特点,了解患者状况,给药中的配合和观察用药中的反应及家属支持系统非常有意义的。对药物正确认识和了解药物正确给药的方法,可减少用药的不良反应;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化疗给药量是病人最大的耐受量。如配药、给药中发生药量的丢失,不能达到足够的给药治疗剂量,肿瘤细胞会发生耐药性而使治疗效果差,延误病人的治疗,造成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因此,配药,给药前、中、后都应注意,在单位时间内保证输入量的准确,在配药中三查七对,正确配置、正确给药不丢失,使患者在化疗给药量为最大耐受量,最佳治疗效果,最小的毒性反应下得到有效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立红.5-羟色胶与肿瘤化疗中的呕吐,中华护理杂志,1997, 32:246

上一篇:心理护理在口腔科门诊患者的应用 下一篇:门诊不合格电子处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