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

时间:2022-09-15 03:05:43

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方法:对14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2例)和康复训练组(76例),对照组不进行康复操训练,而在告知患者锻炼的重要性后,由患者自行锻炼。康复训练组分4个阶段进行康复操训练,分别为术后第1周、术后1-2周、术后3-4周、术后1个月以上。结果:康复训练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肩关节运动幅度受限、肌力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护理;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057-0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乳腺癌最有效可行的方法是手术治疗。乳腺癌术后经常发生患侧上肢机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上肢淋巴水肿、肩关节运动幅度受限、肌力低下、运动后迅速出现疲劳及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等[1],如何合理的进行康复训练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我们对76例患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康复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9月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148例,均为女性,国际肿瘤TNM分期Ⅱ期112例、Ⅲ期36例,年龄36-68岁,中位年龄47.7岁。两组在年龄、疾病分期、治疗方法、合并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主要观察指标:患侧肩关节的活动度、上肢水肿及肌力下降发生率。术后半年每月随诊1次,术后6-12个月每3个月随诊1次。康复组随访至2012年5月。

1.3数据处理: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采用有序分组计数资料的Pearson x2检验。

2结果(见表1)表1 两组术后患肢机能障碍比较

康复训练有助于防止腋窝周围组织挛缩,从而加速患侧肩肌、臂肌及胸肌功能恢复,同时还能避免挛缩瘢痕压迫腋静脉,使腋静脉回流受阻程度减轻;康复训练还能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增强淋巴液回流,对减轻肢体水肿程度具有重要意义[2]。乳腺癌术后的康复训练从掌指关节运动开始,逐步进行肘腕关节运动、肩关节运动及全上肢运动,具体方法如下。

3.1第一阶段(术后第1周内):以掌指关节运动为主,每次10min,每日4-5次。(1)术后1 d内进行呼吸抬腿运动,即患者平卧,双手交叉置于腹前并少用力,深呼吸,抬高健侧下肢,再抬高患侧下肢。(2)术后2 d内进行手指伸展运动,着重锻炼手及前臂肌肉,即患侧指关节屈伸运动,以儿童游戏手势"石头、剪子、布"交替进行。(3)术后3、4天内进行球挤球运动,握弹力球运动。(4)术后5天后进行指尖揉纸运动,即指尖接触纸面,顺时针与逆时针交替揉动。(5)肘关节屈伸运动及腕关节牵引运动(健手握患手,从患侧向健侧牵引)。(6)用患肢梳头,尽量不运动肩关节。

3.2第二阶段(术后第2周内):肩关节运动为主,每次20min,每日4-5次。(1)抛球运动,即患侧手抛球、回球反复进行。(2)梳头运动,健侧手与患侧手梳头交替进行。(3)钟摆运动,即双臂伸直,内收交叉,双臂分开,外展。(4)耸肩运动,主要锻练斜方肌、前锯肌、肋间肌。

3.3第三阶段(术后第3周内):(1)振翅运动,即双手握拳于胸前,肩关节内收、外展。(2)上臂运动,双上臂向前平伸-复原-双上臂向上伸直-复原。(3)摇绳运动,患侧手握绳向外转、向内转。(4)旋臂运动,双上臂外展,外转、复原。

3.4第四阶段(术后4周内)

上一篇:文眉术与切眉术在临床中的联合应用 下一篇: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焦虑抑郁情绪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