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写作的不懈动力

时间:2022-09-15 03:02:20

兴趣:写作的不懈动力

【关键词】 作文教学;兴趣;阅读;观察;示范;练笔;激励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2―0045―01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无数语文教师不断努力攻克的难题。《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的要求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重激发学生的练笔兴趣。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下面,笔者谈一些教学体会。

一、重阅读,激发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必须让学生多阅读。读是知识的积累,是内在的吸收;写是知识技能的运用,是外在表达。读是写的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所以,首先要有目的地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大纲要求的小学生必读的名著、课外读物等。其次是拓展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积累一定量的词汇、优美语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等,使这些优美的词句为自己的作文服务。最后要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学生在大量阅读之后,博采众长,开阔视野,不仅获得了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而且从中学到了更多的写作技巧。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善观察,唤醒兴趣

鲁迅先生说:“如果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观察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作文课要向生活开放,鼓励学生积极走进生活,体味人生。生活处处皆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好电视网络资源开拓视野,鼓励学生“奔向”街头,亲近大自然,多参加文体、兴趣小组等活动。让学生观察生活,观察冒着严寒指挥交通的警察、项着酷暑扫街的清洁工、公交车上让座的青年等,这些都会给学生以启发。只有对看似平凡的生活充满爱心,细心地观察、感受,用心灵的触角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才有抒写不完的真情。“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就是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三、亲示范,引领兴趣

教师亲身示范对学生的写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首先要写好一篇指导性的作文教案,然后与学生共同观察所写事物,从怎样列提纲、怎样确定立意、怎样布局谋篇、怎样把观察到的内容用恰当的方法表达清楚,到整篇习作的展示,为学生展示一个真实的写作过程,起到示范的作用。这样不仅消除了学生写作的畏惧心理,而且使学生写作有章可循。

四、巧练笔,增强兴趣

多练笔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根本途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只有写得多了,做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

1. 仿写引路。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课文片段、优秀作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这样可以降低难度,先“扶”再“放”,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随着仿写内容从易到难,学生会逐渐在模仿中有创新,在借鉴中能活用,从而走上自由创作的道路。

2. 趣味练写。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各种愉快、有趣的训练形式,将作文教学巧妙地寓于富有趣味的游戏之中,让学生在玩后思、玩后写,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3. 常写日记。日记是指导学生勤练笔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写作素材的源泉。每天坚持写日记,不仅能积累大量词汇,丰富语言材料,而且能母本上解决作文“贫血症”,解决作文无从下笔,无话可说的问题。

4. 随堂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习作资源,引领学生随堂练笔。如,补充情节、补充结尾、改写、扩写、缩写、仿写等,让学生借鉴课文谋篇技巧,熟练语言表达。

五、多激励,形成兴趣

怎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呢?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

1. 展示作品。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被推荐的学生不仅能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增添了自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朗读和听评能力。推选优秀作文,张贴在班级优秀作文展示栏,与大家共享。为了让更多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分享作文被录用的喜悦,将优秀习作推荐给学校的特色作文橱窗和校报,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

2. 鼓励发表。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把一些优秀作品向《学生天地》《东方少年》等刊物投稿,鼓励“小作家”们参加作文征文大赛。经过多次尝试,许多学生的作文纷纷发表,这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消息,鼓舞着每一个学生,激发了他们热爱写作的激情。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眼观察,用心感受,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教师只有遵循教学规律,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有步骤、全面系统地训练学生,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上一篇: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 下一篇: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