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时间:2022-09-15 02:47:37

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摘要:面对包罗万象的实际问题,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方略,积极引领学生丰富生活积累,加强体验,充分“熟悉”生活和理解各种信息;注重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积极、主动地探究思路方法,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真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解决问题;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058-01

实际问题一直是初中数学领域里的一块重要内容,它使得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使学生达到这一目标呢?看了一篇《怎样学会解题》的文章,深为认同。此过程应用于实际问题,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会解题,通常要经历四个阶段:(1)简单模仿。即模仿着教师或教科书的示范去解决一些识记性的问题,应用题也如是。首先通过教师典型题例的讲解,并附之以基本的过程,使学生有初步的感知认识,获得相应的表象。(2)变式练习。即在简单模仿的基础上迈出主动实践的第一步。主要表现为做数量足够,形式变化的习题。通常在精讲完例题后,随之做相应的大量的练习,尤其七年级的应用题,可分门别类的讲,如行程问题(包括相遇、追击、环形跑道、静水顺逆),配套问题,数字问题,工程问题,积分问题,分段收费问题等,跟上足够的练习,使学生能够解决大量的常规应用问题。这样的方式,就是直接刺激学生,刺激越多越强,学生的反应也就越大,就越有效,最终,使之达到自动化反应的程度。当然,也不能过于注重类型解法,造成学生不动脑思考,套搬题型的现象发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同时注意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如:文字叙述、信息、表格等等,呈现形式要丰富,要与现实世界相符合。

为了提高讲练的效果,我习惯于将一个较难的问题切割成一些较小的问题,使学生易于接受,例如:甲、乙两个商店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同时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商店累计购买100元商品后,再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0%收费;在乙商店累计购买50元商品后,再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5%收费.顾客选择哪个商店购物能获得更大的优惠?先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解答:有四个人,若分别要购买40元、80元、140元、160元的商品,各自应该去哪家商店更优惠?然后根据实际计算发现,优惠与否是跟累计购买金额有关系,接下来设未知数并解答就简单多了,多数学生都能跟上老师的节奏,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当然,学习数学不能单靠模仿和练习,但缺少这两步又是不行的。学生没有亲身的体验,没有足够的过程,数学理解也就被架空了。正所谓熟能生巧,模仿和变式练习是学生获得本质领悟的基础和必要环节。

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中,学生们往往找不到等量关系,有些人明白,但说不出来,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我重点让学生审题,然后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用简短的话表明其意义,之后把等量关系写在黑板上,八年级的分式方程应用题都能找到两个基本的等量关系,一个用来设未知数,另一就是列式的依据。我通常让学生用两种方法都做一做,从而使学生掌握应用题内部的深层结构。如:某商厦进货员预测一种应季衬衫能畅销市场,就用8万元购进这种衬衫,面市后果然供不应求,商厦又用17.6万元购进了第二批这种衬衫,所购数量是第一批购进量的2倍,但单价贵了4元,商厦销售这种衬衫时每件定价都是58元。在这两笔生意中,商厦共赢利多少元。分析:未知信息:第一次的进货单价及第一次的进货数量。已知信息:(1)第一次进货总价80000元及第二次的进货总价176000元;(2)售价均为58元;(3)第一次的进货数量=第二次进货数量;(4)第一次的进货单价+4=第二次的进货单价。在如此分析筛取的过程中学生很轻松的设未知量解决了此实际问题。

当在解题事件中领悟到应用题内部的深层结构,一部分中等学生就会表现为豁然开朗、恍然大悟,这种领悟是直觉得,可能他说不出来,但可意会。这也就到了第三阶段:自发领悟阶段。之后,尝试让学生自己做综合题,开放题,给予时间让其自己去思考解决。最终,若能使学生达到自觉分析阶段,我们的目标就实现了。这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感性到理性,从内隐到外显的一个飞跃。

七年级的一次考试中出现了一道这样的题目:小明从家去火车站,步行则比规定时间晚到30分钟,骑车则比规定时间早到10分钟,步行速度是3千米每小时,骑车车速度是4千米每小时,求小明家到火车站的距离。这里出现了两个未知量,对于实际问题接触不久的学生们顿感无措,老师的分析点拨学生们也是听的似懂非懂,而一名学生的分析讲解,却让大家顿悟。首先设小明家到火车站的距离为X千米。假设规定时间为70分钟,则步行用了100分钟,骑车用了60分钟,也就是说步行比骑车多用了40分钟,等量关系出现,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并且学生明确说明假设的规定时间可以由自己随意确定,或者用一个字母表示,吾认为此学生已基本达到了自觉分析阶段。

上一篇:中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下一篇: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