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语文预习

时间:2022-09-15 01:10:47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语文预习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语文教学工作的前奏,在教学工作中,只有做到充分的预习,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才能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想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

在工作中,很多教师都只布置预习作业却不作检查,让预习成为“鸡肋”,做起来没什么实效。那么怎样才能让预习发挥它真正的作用,成为我们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让课堂实现高效呢?

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自学,教师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预习也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是自己学习的过程。课前预习这一方法的运用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一、做好预习的思考

有要做好预习工作,首先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培养学生的对预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预习成为孩子自己喜欢的事,有了学习的兴趣,预习也可以成为有趣的事。以往的预习,我们注重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的掌握。格式化的预习要求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作为指导者,我们应该在预习的方式和预习内容上动些脑筋,让学生多点自主选择预习的权利,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2. 学生在预习前要有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老师给他们设计的科学合理的预习作业。

预习前有明确的目标,能让学生在预习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但是,预习要求不能太高,过高的要求让学生望而生畏。预习前,老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布置他们能够完成的内容。如果要求过高就会让学生难以完成,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失去预习的兴趣,从而无法实现预习应有的作用。

3. 必须对布置的预习作业进行必要的检查。

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后,一定要对预习效果进行有效的检查、评价。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光是口头布置的作业,不实施检查,这样的作业学生们十有八九都不会自觉完成,相当于没有布置。因此,课外完成的预习作业,教师进行有效的检查、评价必不可少。课前预习可分为书面预习,也就是预习笔记,和口头预习两种类型。预习笔记,教师一定要收上来查看,但不需做细致批改,对做得好的可以写上简单的评语:如“好!”“真棒!”,或者画上笑脸或小红旗。到了高年级,可让学生互查。口头预习作业,如读书,一靠家长监督签字,二是靠课堂教学中的检查、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认真地考评,交流预习成果,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展示个性、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舞台,让学生的辛勤劳动得以展现。

二、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的预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几种预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

1. 了解背景、搜集整理资料。

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或许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为此,学生在课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上网搜集相关信息,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提前浏览,初步掌握。待到课上,可借此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这样的学习才会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其动手查找资料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以及作者写作的意图,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

2. 分步朗读。

语文的学习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习语文离不开朗读。“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学习语文就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平时学生在预习时,一般标出自然段序号后就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预习任务,其实,这样根本达不到预习的要求。我认为语文课文的预习至少要做到“三读”:

一读:对课文内容进行一个整体了解,读准生字、新词;扫清生字词障碍,给文章后面生字表里列出的生字注上拼音,勾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二读:有感情地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理清课文脉络;掌握文章主要内容,知道这篇文章说了一件什么事。

四年级已经开始教学生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文章主要内容,这样的训练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开口说,这样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归纳文章内容的机会,在检查预习效果时,我一般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来进行。每个学习组有一个小组长,组织其他学生有序发言,并记录学生的发言,检查时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要说一说文章说了一件什么事,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三读:精读,通过细致地朗读、思考,解决课文中的问题。学生针对文章提出自己的问题,无法解决的可以在预习本上记录下来,留到课堂上去解决。

学生看了文章,有自己的想法或疑问时,我就会鼓励学生记录下来,当然这是安排给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完成。把问题记录下来后,到课堂上去解决,有很多问题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就已经解决了的,可以在预习本上作上记号。在此项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以帮人解决问题为乐,并从中取得成功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总结很多读书的方法。

3. 是解决文章中的生字、新词、重点语句和对文章层次段落作批注。

预习一篇阅读课文,字词句篇是基础,课前的预习可以从读、圈、查、划、抄入手,循序渐进。

(1)读。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体会语言美,品味句式美,把优美的词句储备在自己的口语语库中,丰富自己的词汇。

(2)圈。课前预习课文时,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用醒目的符号圈出来,以备老师讲课时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难点突出。在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容易写错的字下面作上记号。

(3)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

(4)划。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在理清课文思路之后,可以用“//”试着给课文分段,并对各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批注。

(5)抄。对于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或者优美的语句等抄写在预习本上,巩固记忆。抄写的过程中数量可以自己决定。

4. 提出自己的见解,解决课后思考习题。

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如课文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同学们朗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而实践证明,做读书笔记,对自学的情况进行整理,对语文预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读文时,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或者自己有独特见解的地方,或是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词语,或你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可在课文边进行批注或是注上标记,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学生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了。

以上是本人对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指导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做法。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继续在《如何提高小学生预习的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中学习、实践、创新,将进一步研究此课题。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熊开明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首都教育出版社,2004.5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ZJ-K型泡沫混凝土保温板及其节能围护结构构造 下一篇:浅议化学演示实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