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时间:2022-09-15 12:34:42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摘 要:自主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才能让课堂充满自主学习的氛围;只有充满乐趣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只有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新的阅读学习观,只有学生自己懂得了自主阅读学习的重要性,才会积极主动地行动起来,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以培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自主;学习

随着社会发展,我们深刻体会到:传统阅读教学教出来的学生是无法适应知识激增、信息浩如烟海的现代社会的。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转变观念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

教师要转变阅读教学观,学生要转变阅读学习观。

在阅读教学中,要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首先教师要加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确立新的阅读教学观。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教师要真正懂得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重要性。多学习、多实践、多反思,掌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学生是阅读学习的主人,要实现自主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风动雨动,不如心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学习观,是实现自主阅读学习的决定性因素。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其学习观的形成要靠教师的引导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自主阅读学习对于他们学习语文的意义以及对于他们自身发展的意义。

二、激发学习情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高亢的学习情绪,根本就谈不上会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阅读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民主平等、情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要让学生大胆地进行自由讨论、交流、想象,要赞扬学生独特的看法,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学习的权利,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三、掌握阅读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1.课前预习的方法

课前预习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文具有初步的了解,为进一步讲读、理解课好阅读前的思想准备和知识准备。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第一,通过网络、书店等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第二,画出生字、生词,借助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等)掌握生字、生词。第三,根据课后问题读课文尽快地掌握课文的内容。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1)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生疑。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教会学生:①根据课题提出问题;②根据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③根据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提出问题。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学生可以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擦出思维的火花。

(2)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时,教师应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总的策略是往回读,告诉学生回答问题时应多次阅读课文,只阅读一次是不能回答问题的。然后教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有关生字词,特别是一词多义的词语;②联系课文的上下文解决问题;③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查资料;④重要的问题可以从课文整体内容来思考,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活动是朗读。长期的语言文字训练能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迅速、灵敏的感悟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无疑是表现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和内心感受的有效形式,朗读有为了了解主要内容的感知性的朗读,有分角色的体验性的朗读;可以有摇头晃脑地读,抑扬顿挫地读,可以带有表演性或夸张性地朗读。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选择性地教会学生朗读。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第五小学)

上一篇:开放性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下一篇: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人学主题与中国传统文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