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时间:2022-09-15 11:24:31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和数学有效教学的特征,提出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为导向,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淡化数学知识的灌输,注重调控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有效教学策略;数学

职业教育数学的内容抽象性、逻辑性都比较强。如果学习数学却看不到数学与专业学科之间的联系,就会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甚至丧失学习信心,自暴自弃。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专业课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作为职业学校数学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采取对策,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源差,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纷纷进入普通高中,因而职业学生的群体素质低于一般学校的学生。中等职业教育目标定位低,主要侧重于为社会培养适合不同行业的基本从业人员。它要求毕业生具有基础的业务操作技能,强调实用技术培训,忽视对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学本身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学生数学学习基础薄弱,表现在概念模糊,公式、定理掌握不足,更谈不上理解,各个知识点互相孤立,处于似懂非懂状态;轻视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学习与训练;表达能力差,运算能力差,基本上没有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针对此种情况,要想上好数学课,数学教师应该认真探索、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中职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1]。

2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有效教学的含义

2.1教学的含义

“教学”一词具有不同解释。王策三先生在他的《教学论稿》中认为,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2]。李秉德先生在他的《教学论》中对“教学”所下的定义是: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3]。顾明远先生认为,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4]。

2.2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有效教学的含义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实施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且成功促进学生学习数学和身心发展及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系统的教学行为[5]。这些教学行为能有效帮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重新树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或渴望,并成功激起和维持其学习数学的动机及兴趣;很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数学命题、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给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科专业知识或学习高等数学打下稳固的初等数学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并在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成功达到既定的数学教育教学目标;同时也明显加快了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速度。

2.3数学有效教学的特征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而要求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我们提供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有利于他们从事观察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素材。“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具有如下特征[6]:一是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二是让学生明晰数学学习的目标和内容;三是学生能投入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展;四是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

3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

根据以上中职学校学生数学学习现状的分析和数学有效教学的特征以及笔者多年从事中职数学教学的经验和教学探索,特提出以下中职学校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为导向,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淡化数学知识的灌输,注重调控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3.1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为导向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应用,所以应在数学课程中增加现代数学中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内容,注重从生活实际和学生知识背景出发提出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教授数学知识,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尝试用数学的知识和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注意从实际问题的具体情景出发,经过抽象分析和归纳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然后再进一步回到实践中去学习数学知识。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应用数学知识的关键是应用数学意识的培养。我国许多数学教育家反复强调要注重运用数学意识的培养。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严士健先生在数学教育学报1996年第一期上发表文章再次强调,要主动向学生宣传这种思想,学数学不是只为升学,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本身是有用的,让他们碰到问题,能想一想,能否用数学解决问题,无应用本领也要有应用意识。职业教育要有效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要让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在体验这些情景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抽象化的数学建立在生动的生活背景上,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索、亲身经历体会知识的发生过程。例如,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揭示概念的提出、发现、抽象和概括的过程,使学生能更深刻地认识概念,理解概念本身的价值。以讲授集合概念为例,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第26届奥运会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组成的集合入手,用列举法可表示为{邓亚萍、乔红、刘佛、乔云萍},也可表示成{乔红、邓亚萍、刘佛、乔云萍}。由此,学生很容易明确了列举法表示集合的规则,体会集合中的元素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三大特性。数学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学习和研究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教师可在课堂上融入一些职校生有能力解决、贴近生活、反映社会发展的应用问题,让学生看到,利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进而体会到数学的重要。

3.2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淡化数学知识的灌输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一直停留在教师过于强调对定义、定理、法则、公式的灌输与记忆;不注意概念、知识的发生、发展、应用过程的提示与解释,不善于将知识中蕴含的丰富思维训练因素发掘出来,不善于将知识中蕴含的丰富思想和方法进行抽象概括,这样会严重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数学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就必须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明确其产生和发展的外部和内部驱动力。而在数学概念的确立、数学事实的发现、数学理论的研究以及数学知识的运用中,所凝聚的思想和方法,乃是数学的精髓,它能将零散的数学知识“吸附”起来,优化知识结构,构建认识结构,从而对学生的思维及整体文化素质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使学生受益终生。数学知识是数学活动的结果,它借助文字、图形、语言、符号等表现形式。而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空间形式的数量关系,反映在人的意识,指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对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提炼、抽象、概括和升华,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它是数学思维的结晶,并直接支配数学实践活动,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所谓数学方法,就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是指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为数学活动提供思路和逻辑手段,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和程序[7]。对于学生来说,思想和方法都是他们思维活动的载体,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的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一旦数学思想形成,便对数学方法起着指导作用。

3.3注重调控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数学学习过程[8]是新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依据认知结构的变化,数学学习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输入阶段、相互作用阶段、操作阶段和输出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输入是起点,是感知阶段;相互作用是中心,主要是理解加工阶段;操作是熟练、巩固阶段;输出是应用、实践阶段。前两个阶段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后两个阶段是形成能力与德行的过程。以上4个阶段是密切联系的,任何一个阶段的学习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数学学习的质量。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主动、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学生接受知识要经历一个在已知基础上掌握新知识,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沿着前人研究探索的路子去思维,使学生在此过程中理解和消化知识,培养和提高能力。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是主动获取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灌输或塑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体验参与带来的喜悦和满足。为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也可以采取对学生学习过程量化评价,比如,数学综合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两部分,提高平时成绩在综合考核成绩中的比例,这样学生不得不重视平时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有效教学行为对中职数学教师的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数学专业知识,还要精通数学教育教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同时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数学观、数学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参考文献:

[1]祝相宇.关于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09(12):83-84.

[2]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3]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顾明远.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5]陶宏伟.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堂中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探索[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6]康荣.职业中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西北职教,2009(7):26.

[7]苗冠军.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3):132.

[8]马忠林.数学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谢晓冬 单位:海南省卫生学校

上一篇:高中英语口语教学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