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组织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09-15 08:56:52

高职高专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组织体系的构建

摘要: 高职高专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体系中的组织体系并不是非常科学合理,特别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企业的全程,从而完善监控机构,构建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组织体系成为迫切需研究的课题,本文就从组织体系的构建研究入手,旨在探索建立企业、学院等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组织体系。

Abstract: The all-round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ing qu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has been initially built, but the organizational system is not scientifically and soundly, especially the reform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and all process of enterprise, so the research ofbuilding of all-round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ing quality is urgent. Starting from the research of building of organizational system,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building of all-round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ing quality of enterprise and school.

关键词: 高职高专;教学;监控;评价;组织;构建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teaching;monitoring;evaluate;organizational;build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194-02

0引言

随着教育部对高职高专办学资质教学评估活动的进行,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意识空前加强,纷纷结合本校实际,立足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建立了适合本校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而完善监控机构,构建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组织体系,是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和先导,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保障。

1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组织构成

教学质量监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由高职院校职能部门、所有有关成员彼此分工协作,共同履行教学质量监控的职责。

质量监控与评价组织体系是指教学管理决策部门与执行部门的设立及职能划分,其职能包括组织、协调、监督、控制、评价。在组织建设方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组织体系要通过各种形式将全体师生员工都纳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形成一套完整的、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流程。高职高专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模式是融监控功能、评价功能与教学功能于一体,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有机整体。具有全方位的质量监控组织体系由以下七个子系统组成:①决策组织系统;②监督组织系统;③执行组织系统;④专职评估机构;⑤教学条件保证组织系统;⑥信息收集与反馈组织系统。

2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组织体系建设现状

现今高职高专院校大都建立了以教学督导室(或者是行使教学督导职责的部门)为基础的教学质量督导体系,制定了本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管理若干办法、教学管理监督委员会等制度,几乎都坚持以教学为中心,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质量。但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组织的建立上却并没有高度重视,甚至组织管理还很混乱,职责杂混不清,具体情况如下:

2.1 缺乏高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组织,各高职高专院校都重视基层监控组织的建设,而没有最顶层的掌控整个学院的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组织,来对全院的监控与评价做宏观掌控。

2.2 没有专司来监控与评价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已经成为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高职院校都意识到加强顶岗实习管理与过程监控,对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只是在监控与评价的内容多了一项,并没有成立一个单独科室来进行专项监控与评价。

2.3 没有把企业、行业的专家和学生家长纳入到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组织体系中来,高职高专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基地,他的教学质量的高低,接受学生企业、行业和学生家长是最有发言权的,所以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需要考虑到行业、企业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应构建以学院为中心,行业、企业等多方联动的监控与评价组织机构,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养成、职业纪律约束和技术安全等进行有效监控。

2.4 学生教学信息员组织身份不明确,各个高职院校都意识到学生对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重要作用,都相继地建立了学生教学信息员,但一般都由班级的学,习委员担当,与学习委员的职责混在一起,使学生教学信息员的身份很尴尬,另外,院级学生会和系学生会都没有学生信息员的位置,甚至某些学校的学生教学信息员有地下党、间谍的称号。

2.5 学生教学信息员素质良莠不齐,由于学生教学信息员的组织身份不明确,促使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高素质学生自荐学生干部时,第一选择永远不是学生教学信息员,在其他学生干部遴选结束之后才能选择担当信息员,从而学生教学信息员的素质不能得到保证,学院又没有相关的培训,不能使学生教学信息员素质得到提高。这样就造成了学生教学信息员素质良莠不齐。

3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组织体系的构建

以作者所在的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谈谈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组织体系的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要得以正常有效的运行,教学质量监控的决策组织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有力保障。学院在原监控机构的基础上进行完善,构建了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组织体系,如图1所示。

3.1 成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委员会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委员会是学院最顶层的掌控整个学院的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组织,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委员会是监控与评价体系运行的领导机构,是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的决策系统,具体由分管教学的院长牵头,教学督导室主任、教务处处长、各系(部)主任、学生工作处负责人以及聘请资深教师或专家组成。其主要职责是确定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总目标,确定教学有关政策、规章制度和工作运行条例,负责指挥、管理、协调、监控整个教学系统正常运行,协调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并负责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管理建设,负责师资队伍建设,负责审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及最终评价结果,调控学院各部门在监控与评价体系中的工作关系,审批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等有关教学活动的政策和措施,总结有关教学活动的经验和理论,监督整改措施及建设方案的实施状况等。

3.2 规范院系二级教学督导队伍

3.2.1 设立“专职督导”学院拟聘请若干名资历较深、责任心强的在职教师或管理人员为专职督导员,“专职督导”不再承担教学任务而专门履行教学督导之职,这样避免了教学督导“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尴尬,发挥教学督导成员的专业所长,对学院12个系(部)的所有教师进行督教,对教师的招聘面试、试用考评、授课质量、跟踪服务、教研指导、综合测评到质量建设等全过程进行督导。

3.2.2 各系(部)成立系(部)教学督导组各系(部)根据自身特点组织一支专业结构合理,品德、学识并重,教学管理能力强,善于学习和研究的半专业化督导队伍,教学督导组长由分管教学的主任兼任。各系的专业教学督导员必须敬业爱岗,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熟悉教育教学政策法规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3.3 成立校外专家和学生家长监督委员会

3.3.1 成立校外专家监督委员会在与学院的合作企业中聘请专家组成校外监督委员会,对学院的主要教学文件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对学院的教学进行检查和评价,为学院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意见。协助学院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社会需求调研,获取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方面的最新要求。

3.3.2 成立学生家长监督委员会学生家长监督委员会应由学院领导、各系主任、辅导员、学生家长共同研究推荐产生,由热心职业教育事业、重视子女教育、关心学院建设和发展、有一定的社会组织能力、能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的家长代表组成。学生家长监督委员会将对学院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为学院教学质量提高提供参考意见。

3.4 进一步优化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2008年3月,学院出台了《信息员管理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产生,使学生参与学院的管理,对学院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只有不断的优化才能提供更准确、客观、公正的信息。要使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具有较高的能力素质,首先,要优化信息员选拔程序,严把准入关,对学生教学信息员的选拔要规范,要有具体的程序。其次,要加大对学生信息员的培训力度,培养学生秉公办事、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引导其对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第三,将学生教学信息员的考核、评奖评优机制纳入学生考核及评奖评优系统中,让学生教学信息员与其他学生干部享受同等待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2003.

[2]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6.

[3]张安哥.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4]许茂祖.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评估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上一篇: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现状研究 下一篇:田径跑\跳\投运动项目中常见损伤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