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的防范措施

时间:2022-09-15 08:24:19

加强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的防范措施

摘要:由于受到交通量增长、重载超载车辆的增多、温度变化、湿度变化,冰冻作用、设计、施工、采用材料和养护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多种沥青路面病害,道路裂缝病害就是其中之一,给道路的正常使用带来很大麻烦。现在就公路发生的一些裂缝的病害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情况做一探讨。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裂缝;措施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

1. 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是沥青路面病害的常见病害之一。从横向裂缝的表现形式:(1)低温横向裂缝。就沥青混凝土自身材料性质而言,沥青混凝土是一种热胀冷缩型材料,其在温度变化超出沥青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力,容易产生低温裂缝和温度疲劳裂缝、反射裂缝等。(2)地基的施工质量、填土高度、压实度及交通量等因素所产生的裂缝。

2. 纵向裂缝

(1)沥青路面产生纵向裂缝主要有路基填筑质量、通车后地基的整体稳定性、路基填料本身等原因。(2)造成地基承载力下降,路基整体强度降低,在重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容易产生路面纵向开裂。(3)当沥青路面出现轻微裂缝或其它原因引起沥青表面的自由水进入路面基层,特别是半刚性基层材料,水份不能够及时排出,经过长时间的重车行车碾压,再加上半刚性基层施工接缝处理不当产生的纵向裂缝。(4)由于重型车辆经常沿一个车道行使,容易造成纵向裂缝。

3. 不规则裂缝

产生不规则裂缝的主要原因有:(1)半刚性材料层之间或半刚性层下有夹层土。素土夹层遇水潮湿后,使路面承载能力下降,载重车辆通过时容易产生“弹簧”现象,表面容易产生不规则裂缝。(2)半刚性基层厚度不足,而其下底基层又不是半刚性材料的路面结构,特别是在路基压实度不够或承载能力降低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不规则裂缝。(3)在沥青面层混凝土施工中,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拌合温度掌握不好,沥青混凝土路面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也会产生不规则裂缝等。

二、裂缝形成后对道路的危害

由于环境温度、交通荷载等因素的影响,沥青路面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常无明显影响,但由于半刚性基层自身干缩和温缩应变胀缩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半刚性基层自身的极限抗拉强度,使其从强度薄弱处产生断裂,随着路面使用时间的延长。已有的裂缝逐渐向上扩展到路表,横向裂缝不断增加。缝宽不断增大,横向裂缝再不断附生纵向裂缝,最终形成大小不等独立板块,在表面水的作用下,致使裂缝附近基层的含水量加大,甚至饱和。其结果是路面强度明显降低,在大量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产生冲刷、唧浆和沉陷等现象,聚终导致路面很快产生结构性破坏,使道路结构逐渐丧失承载能力。这些病害,如得不到及时治理,对社会车辆形成一种潜在的危害,也极大地缩短道路的服务寿命,给国家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道路病害破坏的发展一般可分为 3 个阶段:

第 1 阶段,开始表现为裂缝部位鼓胀,沿裂缝逐渐形成微量冻融松散灰土粉化,材料密度降低,将面层材料拱起;

第2 阶段,沿裂缝灌入的雨雪等水分存于水泥碎石与沥青路面的结合层之间,由于行车碾压、推挤、摩擦作用,将水泥和微粒材料同雨雪水一同 “唧”出,经过2 ~3 年的裂缝开闭,缝口沥青混凝土在冻融和行车的作用下密度降低。

第3阶段,形成病害后,由于在雨雪等作用下长期发生唧浆,路面出现凹陷,甚至出现搓板路。随时间推移,将导致龟裂病害的发生,严重时路面粒料被行车推挤带走,产生路表面开裂性坑槽。如得不到及时治理,不但对行车安全形成潜在危害,也将大大缩短道路的使用寿命。

三、沥青路面裂缝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1. 提高路基工作区的强度和稳定性

(1)路基工作区的强度主要是在填筑过程中形成的。必须严格控制路基的填筑工艺,确保路基强度。填筑材料首选石、砾、砂类土,其次选用含砾、砂低液限粘土,再次选用低液限粘土。粉质土和有机土不能用于填筑路基。

(2)压实度是反映路基强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提高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技术措施,施工中必须严格检测控制,使其达到规定值。填土层的厚度对压实度有直接的影响,施工中要插杆挂线,每层的松铺厚度不应大于 30cm。检测压实度试坑要打到下一层顶面,凡是检测结果达不到规定值的要加压处理,或推除重填。

(3)降低地下水位是提高路基强度的重要措施。路面底以下 80cm 路床是路基的关键部位,它直接承受和吸收路面的扩散应力,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当开挖后发现底下渗水,不论流量大小都要处理。填方地段要采用较好的材料填筑,土质差的地段要进行换填处理,确保其强度和稳定性。

2. 基层应有合理厚度

当基层厚度增加时,其承载能力也迅速增加,试验证明,半刚性基层厚度由 10cm 增加到 25cm 时,其承载力提高为原来的 3 倍。

3. 修筑防裂路面

研究表明,面层反射裂缝明显地受沥青面层厚度的影响,厚度超过15cm的面层可以有效的防止受拉疲劳所产生的裂缝,还可以降低车辆荷载引起的剪应力。

4. 选择防裂性能好的材料

(1)选用抗冲刷能力好,干缩、温缩系数小、抗拉能力高的半刚性材料作基层,最好使用温度膨胀系数低的骨料。

(2)选用松弛性能好的优质沥青做面层,保证沥青的针入度、延度等指标;在缺少优质沥青的情况下,应采用某些添加剂或聚合物,以提高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及高温稳定性能。

(3)在稳定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选用针入度较大的沥青作面层。

(4)采用密实型沥青混凝土面层。空隙率对面层的疲劳寿命有很大影响,密实型沥青混合料在使用中沥青硬化缓慢,同时也延缓了裂缝的扩展。

(5)沥青混合料的集料应选用表面粗糙、石质坚硬、耐磨性强、嵌挤作用好、与沥青粘附性好的材料。如果集料呈酸性,则应填加一定数量的抗剥落剂或石灰粉,确保混合料的抗剥落性能,同时应尽量降低集料的含水量,尽可能使用人工砂代替原形颗粒的天然砂。

5. 设置应力吸收层

(1)在基层与面层之间铺橡胶沥青中间层、预制织物膜带条、土工织物或土工格栅中间层、低粘度沥青混凝土层等均匀应力吸收层。

(2)采用应力吸收薄膜,对减缓反射裂缝的产生与扩展有明显的效果,可使裂缝处相对位移产生的应力传到面层时大为减少,明显降低应力强度因子。而吸收薄膜的弹性模量越低,防裂效果越好。可见应力薄膜应选用低模量高韧性、大变形率的材料为好。

(3)用土工格栅加筋沥青路面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车辙、反射裂缝和疲劳裂缝,不同类型的格栅性能显著不同。

(4)橡胶沥青吸收膜,是使用废橡胶磨细的粉与热沥青搅拌后,施于面层中间,形成一薄膜或与砂石成一薄层。有试验结果表明,此应力吸收层在面层中间效果最佳。

6. 施工时控制裂缝发生的措施

(1)在施工方面,控制半刚性基层碾压时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的 0.9 倍,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碾压完成后要及时保湿养护,防止基层干晒,养护结束后,立即喷洒沥青乳液,做成透层或粘层,然后尽快铺沥青面层。

(2)制备沥青混合料时控制好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不使沥青老化、加强碾压,使沥青混合料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也可减少反射裂缝。

(3)为了减少沥青面层由于半刚性基层的收缩裂缝而产生反射裂缝或对应裂缝,应尽可能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半刚性基层本身的收缩裂缝。公路铺设沥青面层前,采取裂缝预防措施和处理技术可以大大减少路面裂缝的出现。这种思路和方法是强调于道路建设初期采取措施阻止裂缝的形成,或通过选择道路结构、技术或材料处理已出现的裂缝,这将减少裂缝或根本不出现裂缝,或者使得原有的或不可避免的裂缝活性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刘吉士,阎洪河.公路路基施工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文德云.公路施工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陈传德.公路施工项目管理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4]宋淑琴,姜 君.公路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探讨[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4(2):25.

[5]周中意.公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探讨[J].交通财会,2000(12):92-94.

上一篇:论城市园林景观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下一篇:市政工程雨季排水应急工程施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