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期货市场稳定玉米价格波动问题研究

时间:2022-09-15 06:49:13

我国期货市场稳定玉米价格波动问题研究

摘要:玉米产业的价格波动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仅靠出台行政政策无法从根本上应对经常性、区域性的供需失衡和国际市场的影响。充分利用玉米期货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功能,可以引导玉米产地的种植结构调整,吸引社会游资分担产业风险,解决玉米价格大起大落带来的交替性供求失衡问题。

关键词:玉米 期货市场 价格波动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043-02

作为重要的饲料原料,玉米在配合饲料中所占比重达到60%左右,其价格波动对于饲料企业影响很大。猪肉、鸡蛋价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玉米市场的行情。玉米价格的变动对下游的无论食品加工企业还是饲料企业。乃至养殖户带来的影响,最终都将传导到居民消费价格上去,加大物价压力和整体经济的通胀压力。

一、玉米价格波动成因及玉米期赁市场的作用

蛛网理论认为。如果某种商品供给弹性大干需求弹性,其蛛网模型一定是发散的。即产量变化越来越大,供求缺口波动也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价格变动越来越大,越来越远离均衡点。玉米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都比较小。但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再加上玉米生产周期长、受自然因素变化影响大,产量和价格易波动并通过生产者预期而放大。玉米市场的供求波动呈现出典型的“蛛网效应”。我国玉米生产体系中,分散的个体种植仍占主流地位,农民在市场信息、价格判断上经常处于被动地住。生产决策主要是农户根据上期或当期的农产品价格信息自主决定的,而不是根据市场的预期价格。因此市场价格对玉米生产和供给的调节一般总是“慢一拍”。显然,依据现行价格或依据过去的经验来判断未来,并由此进行资源分配,就会产生资源的极大浪费。由此导致各地一哄而上、失去特色的盲目调整的现象。从而使生产和经营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造成玉米供应短缺和过剩交替出现。

针对玉米价格的波动。国家一直采取逐步稳定并适当调整收购价格的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几年来,国家相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打击游资炒作、动用库存调配,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对于增强市场信心,促进粮食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管理通胀预期,稳定农产品价格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行政措施对玉米价格的调控效果并不理想。这是由于国家以现货市场作为调控的支撑点,而现货市场发出的价格信号是强烈而短促的,在产量变动滞后于价格变动的状况下,调控参数必然在滞后效应中扭曲、变形、走样,以此来指导下一年农民对生产的预期,难免造成失误,导致调控与被控的错位。而且。行政政策的干预和效果需要时间。如果实行了错误的政策或激励政策发生变化,会引起玉米产量和市场更大波动。

破解蛛网困境的难点在于需要生产者预测到下一期的均衡价格。但是。个别生产者的简单加权平均预期价格非常模糊而且靠不住。而玉米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期货市场汇聚了众多的生产者、销售者、加工者、进出口商以及投机者。成千上万的买家和卖家聚集在一起进行竞争,可以代表供求双方的力量。有助于价格的形成。其次。期货交易中的交易人士大都熟悉玉米行情,有丰富的经营知识和广泛的信息渠道以及一套科学的分析、预测方法。这样形成的期货价格实际反映了多数人的预测,因而能够比较接近地代表供求变动趋势。能为玉米生产和加工者提供良好的预期价格信息,减弱国内和国际粮食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生产者的投资决定可以从中得到有力的依据。因此,期货市场稳定玉米价格波动的作用远胜于频繁的行政干预。

二、我国玉米期货市场现状及问题

2004年玉米期货品种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这是自1998年中国期货市场清理整顿以来玉米期货的重新推出。伴随着玉米期货向纵深发展以及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在玉米期货市场发展方面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1、玉米期货管理办法陈旧。目前。我国玉米期货市场不是一个完全市场化、进出自由的市场,对进入主体资格存在限制。期货经纪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均被排除在市场之外,真正有资格参与的市场主体主要是中小投资机构和投资者。但是,中小投资主体缺乏期货专业知识和能力,无法承受期货市场风险。这种限制导致两方面问题:一是尽管我国有一部分农民参与到农产品期货的交易体系中,但我国大部分农民对农产品期货还很陌生。农产品期货意识参与薄弱;二是参与到农产品期货交易的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影响有限,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

2、玉米期货市场缺乏活力。我国期货市场自问世以来,就被相当一些人误解。被视为“圈内人的游戏”“投机者的乐园”,这也是我国玉米期货市场缺乏活跃的套保参与主体,活力不足、甚至衰弱的基本原因之一。国外期货市场发达国家,其市场最活跃的参与者包括各种形式的农户、企业及中介组织等。而所有这些实体,在我国期货市场中却非常少见。在我国整个农产品交易的份额中,期货交易占的份额并不高,期货交易方式亟待创新。按照2007年的统计数字显示,期货交易大概尚不到整个农产品交易的6%,相当一些企业没有参与玉米期货市场。这不仅导致期货市场丧失了活力,陷入了低迷。而且使玉米期货市场局限在人称的“圈内游戏”。隔离在粮食流通主流之外。

3、农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单个农户的信息收集能力差、市场谈判能力弱,容易出现机会主义和搭便车行为。由农民自发组织创立、共同拥有、为农户服务的“合作社+农户”模式能够提高农民的市场地位和能力。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特别是农产品期货市场信息,能够降低农民市场交易风险。但是,我国农业合作组织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存在规模小、覆盖范围窄、经营不稳定、互补性差等问题。在中介组织缺失的情况下。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难以使农民进入农产品期货市场,使本应该作为农产品期货主要参与者的农民无法真正参与进来。

三、充分发挥玉米期货市场稳定价格功能的措施

1、制定期货法。参照国际惯例。尽快出台《期货法》,为中国期货市场的新一轮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法靠环境。培育和增加期货市场主体,放宽对期货市场参与者的限制,发展理性机构投资者;拓宽期货经纪公司的业务范围,放宽经纪公司股东资格;建立品种创新制度,把开发上市新交易品种的责权赋予商品交易所;加强和完善期货市场的法制建设。

2、鼓励期货市场主体的多元化。鼓励国有玉米加工企业,包括购销企业、粮食加工企业、饲料企业、产业化经营企业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采用期货套期保值交易的市场手段。借鉴国外期货市场的经验,对政府以外的期市投资主体减少限制;要培育大机构投资者,并拓宽他们的融资渠道;允许各种投资基金进入期货市场;按照规模、资信程度对期货经纪公司进行分类管理,准许资信状况良好、规模较大的经纪公司具有代客理财和自营资格。

3、充分发挥大中型加工企业、粮食贸易企业在玉米期货市场中的作用,构建一种或多种社会化大生产的农业组织形式,并积极推动现今广泛存在的分散农户向其转变。农村合作组织能够增强农民的市场谈判能力和参与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的能力,降低市场交易费用。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风险规避意识和能力,提高风险转移认识水平,使农民有参与现代金融的积极性,通过农民合作社或中介机构参与玉米期货市场交易。

[本文系2010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黑龙江省玉米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554180]

参考文献:

1.黄春花.改革期货市场管理制度[J].财经科学,2003[5)

2.刘雏丽.粮食价格波动及期货交易[J].粮食问题研究,2005(3)

3.杨新荣.粮食期货市场与粮食价格波动的相关性研究[J].湖湘论坛,2000(2)

上一篇:浅析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的构建 下一篇:我国网络团购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