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非正规金融政府引导的模式构想与风险控制

时间:2022-09-15 04:20:45

农村非正规金融政府引导的模式构想与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而农村金融可以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我国现阶段正规金融缺乏的情况下,如何通过非正规金融促进我国农村经济以及农业的发展,是政府现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在分析非正规金融兴起的背景的基础上,以南阳为例谈谈如何引导非正规金融发展,并试图提出一种可行性模式并给予可操控性的风险控制建议。

关键词:农村非正规金融 政府引导 模式 风险控制

长期以来,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剧烈变化,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在党以及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方案中,确保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民消费水平成为各项政策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广大农村,资金不到位的现象极为严重,尤其是在经济极度落后的中西部等地区。资金得不到满足,为了求生存与发展,农民开始寻求一种有别于正规金融渠道外的非正规金融。这种非正规金融机制正在逐步兴起并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

关于非正规金融,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陈建树(2003)指出经济理论界对非正规金融达成以下共识:非正规金融在满足农村多样化的资金需求、促进农民消费、投资以及应对风险上都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是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可见,非正规金融是作为正规金融的一种有益补充,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本文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谈谈如何引导非正规金融发展,并试图提出一种可行性模式并给予可操控性的风险控制建议。

河南省南阳市概况

南阳市地处河南省西南地区的南阳盆地,面积2.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85万,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著名农业大市,农业人口896.9万人,是全国粮、棉、油、烟集中产地,同时是食用菌、小辣椒等区域性生产基地。素有“中州粮仓”之称。正常年景,粮食总产量约占全省11%、全国1%,棉花占全省20%、全国3%,油料占全省13%、全国3%,南阳黄牛居全国五大品系之首,山茱萸、辛夷花年产量占全国70%以上,小辣椒产量占全国1/3,是全国最大的辣椒生产集散地。由于南阳市区位条件较差,涉农中小经济起步较晚。近些年来,随着宁(南京)西(西安)铁路、沪陕高速公路(G40)、二广高速公路(G55)、兰南高速公路(583,兰考―许昌―平顶山―南阳)等交通干线相继通车,南阳市交通区位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已成为区域性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枢纽之一。与此同时,南阳市涉农中小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抓好粮食、棉花、油料、烟叶四个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黄牛、食用菌、小辣椒等一批具有特色的区域性支柱产业正在形成,全市支柱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5%以上,为南阳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南阳市地处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场经济发展缓慢,涉农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矛盾,融资难问题尤为突出。

农村金融发展中现存的问题

所谓涉农中小企业,就是与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有着密切联系,生产经营规模小,占有市场份额较小,分布在县或县以下行政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个地区由于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融资难度较大,普遍存在着融资渠道单一、融资规模有限、融资门槛过高等难题。总的来看,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使正规金融供给不足

现阶段,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组织机构有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严重滞后因此在广大经济落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不高,不能为农村经济以及农业的发展提供有效地资金支持。加上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在资金需求上的特殊性,真正向农村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微乎其微,农村正规金融的供给严重不足。在笔者对南阳市涉农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调查中发现,涉农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渠道单一、融资规模有限、融资门槛过高等难题。表现在内源融资能力严重不足,间接融资渠道狭窄、直接融资达不到条件。国有四大银行只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企业提供贷款,涉农中小企业贷款主要来自南阳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但这些贷款大都需要政府提供信用担保或企业提供抵押。2009年南阳市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1925户,贷款金额225420万元,较2008年上升26247万元,但只占贷款总量的23.99%;农村信用社主要以支持“三农”为主,对中小企业贷款比例约占其总规模的18%;四大国有银行每年对涉农中小企业贷款比例只占其总规模的10%以下。由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南阳市农村金融供应明显不足,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农村的金融需求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目前,农村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呈现出一些新特点。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农民对资金需求的项目越来越多。其次,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一直是我们的目标,城镇化是必由之路。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乡镇企业在引导农民就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然而,对乡镇企业的发展造成最大障碍的就是融资困难。由于乡镇企业自身以及对资金需求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很难得到正规金融机构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乡镇企业必须寻求非正规金融的支持方能破解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南阳市目前正在大力发展涉农企业,在抓好粮食、棉花、油料、烟叶四个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黄牛、食用菌、小辣椒等一批具有特色的区域性支柱产业正在形成,这些发展使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异常迫切,客观上要求拓展融资体系,发展农村金融。

在现有基础上探寻农村金融发展的新模式

既然现有金融体制在推动农村经济以及农业发展方面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那么如何打破现有模式,培育具有竞争性的金融市场提高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成为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点。故而发展体制外的农村民营金融能够推动农村金融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本文试图提出一种新的非正规金融模式―乡镇金融。说起乡镇金融,不得不提高利贷。我们所提出的乡镇金融模式正是由农村高利贷衍生而来。农村高利贷衍生的乡镇金融是指基于农村高利贷的基本特征与现状,通过政府合理诱导、筛选,将初具规模、组织机构完善的高利贷组织改建成的一种灵活有效的借贷机制。这一借贷机制的存在主要是为弥补农村国有金融资源分布的空白。其特征主要有:

贷款对象主要针对低收入农户及中小企业,弥补农村国有金融资源分布的空隙。乡镇金融拓宽了农村低收入家庭消费型资金需求与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满足了那些被农村国有金融机构拒之门外的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合约的执行不是依靠国家法律,而是当地的某种社会机制和自律机制。乡镇金融在合约实施的过程中,声誉起了很大作用,签约双方主要是基于双方信誉情况决定合作关系,而没有法律的保障。运营成本较低。乡镇金融在金融市场上的独特作用主要表现在信息收集和利用方面。乡镇金融组织以自身特点出发,能够利用当地私人信息,从而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具有比较优势(Steel,etal,1997),可以借此克服金融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以及在事后贷款合约履行(贷款偿还)方面具有制度优势;乡镇金融作为一种非正规金融制度安排,能够克服正规金融制度所特有的成本,例如与政府机构打交道的成本等;企业规模小。乡镇金融之所以能够生存是因为规模很小,没有固定的办公条件,更不要专门从业人员,只需个人兼顾。故而可以节省大笔固定成本开支,所以能够生存下去。一旦正规化,必须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实现财务上的可持续性,如果承担不了机构化运作的日常成本,就无法继续生存(何广文、2006)。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实行“只贷不存”,防范金融风险;乡镇金融资金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是发起者自有资金;二是二级贷款,通过抵押从银行获取的贷款。乡镇金融机构纯粹由私人资本构成,所有权和收益权统一、市场化和公司化运作是其最大特点。重担保、轻抵押。乡镇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可划分为拥有充分信息的和拥有有限信息的参与者。前者全力投入市场,任何时刻都有着完备的市场信息并积极从事其金融资产组合的动态管理。后者则只有有限的信息,他们需要担保人的协助才能参与市场投资。农户的资产价值通常较低且不易估价, 达不到抵押品的标准。同时乡镇金融单笔借款额度小,一般在1万元以下。但是由于农村地广人稀、信息不发达,难免会有信息不对称。所以引入互担保概念,知根知底的借款者之间相互担保。

促进乡镇金融良性发展的风险控制措施

发展农村高利贷非正规金融,必然会产生相应的风险,实际上,这种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所谓的“地下性”和“非正规性”。乡镇金融运行特征导致乡镇金融很少受到政府的监管,更谈不上享用正规制度所提供的服务(如借贷合约的法律保护),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运行风险;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等问题也不能得到货币监管部门的规范和指导,所以借贷风险相对较大,由此而引发的经济纠纷及民事案件相对较多,甚至可能引发社会稳定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本文结合南阳市的实际,提出以下措施:

完善金融监管,强化法制建设。目前的乡镇金融活动在体制之外,不属政府管理机构范围之内,在规模、风险等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有效监管。为此我们应该组建相关金融管理机构,完善法制保证金融活动正常开展。这样才能保证金融活动健康有序开展,从而不至于出现问题干扰经济金融发展;加大力度促进互担保制度的实施。一般意义上而言,互担保制度是指借款者之间为缓解自己的资金短缺在向乡镇金融机构借款时必须得请求一名担保人进行担保,“知根知底”的担保人之间可以通过互助方式相互担保。互担保制度要求知根知底的借款者之间相互担保,这样可以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互担保制度一方面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降低贷款者逆向选择成本,这也是非正规金融借贷者在借贷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乡镇金融单笔借款额度小,一般在1万元以下(周立、2006),保证成本远远小于违约所导致的关系、感情破裂损失所带来的成本,这可以督促借款者按时还贷,杜绝有意违约现象,将大大降低风险,保证借贷双方的合法利益;加快推进诚信记录系统的组建。乡镇金融在合约实施的过程中,声誉及历史记录起了很大作用,因为借款者,不仅要考虑当前,更要考虑未来;不仅要考虑缔约方的利益,还要考虑将来可能对自己产生影响的未来交易对手的态度。在一个重复的博弈中一个人的行动是可以影响他人来进行选择的,别人可以从他以前的行动中判断他现在的履约能力,了解他的信誉情况,并由此决定与他的合作关系。诚信记录系统的组建可以使放贷者很明晰清楚地知道他人的信誉情况,这不仅减少了放贷者花时间、精力以及金钱去调查借贷者基本情况的成本,同时也能把资金借给资信好的借贷者,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防范风险。

综上所述,南阳市正大力发展涉农经济,在涉农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必然会带来对金融需求的增长,在此种情况下,现有的农村金融融资渠道很难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拓展思路,大力发展农村非正规金融。本文提出了一种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模式,并对其特点和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期能为南阳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储叶青,徐杰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非正规金融问题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5)

2.丁彦皓,刘海生.高利贷、农村及乡镇金融模式―基于社会效益的数理论证[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

3.丁彦皓,王昕.基于福利效益的农村高利贷[J].海南金融,2009(4)

上一篇:基于经济持续增长的消费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下一篇:我国企业综合成长能力指标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