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朝的官制

时间:2022-09-15 03:45:29

中央机构:

1.三公、三孤: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另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

2.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按顺序),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等。吏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户部:有13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礼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兵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刑部:管理天下刑名。工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

3.督察院: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下设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佥督御史(正四品)再往下设13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全国分13个省)。13道监察御史与直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

4.六科: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七品)。给事中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5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的官员。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予执行。

5.五寺: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太常寺:主管祭祀。光禄寺:主管宴享。太仆寺:管马。鸿胪寺:管招待外宾。

6.詹士府:詹士府是负责辅助太子的机构,设正三品詹士1人,正四品少詹士1人,正六品府丞1人。詹士府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

7.太医院:太医院是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等。设正五品院使1人,正六品院判2人,正八品御医4人,从九品吏目若干人。

8.翰林院: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干部学院等的综合。翰林院的首长称为翰林学士(正五品),侍读学士2人,侍讲学士2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2人(正六品),修撰(从六品)考中状元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编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

地方机构:

县:助手有县丞、主簿。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全县粮税、户籍。

州:最早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成了13个监察区,称为州。州的长官叫刺史,负责监察郡、县的官吏。东汉后,刺史又称州牧。隋取消郡的建制,只存州、县。宋朝州的行政长官才称知州。明清两代(全国分13个省,又称行省)所设的州有两级别:直隶州和散州。直隶州属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府,同县级。知州属官有同知、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清朝时,直隶州(76个)、散州(48个)。

府:(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府的长官称府尹,宋朝的府属“路”(介于中央和州之间)。明清两代除首都(北京)、陪都(明南京、清盛京)所在地府长官仍称尹外,一般都称知府。明代府按纳税粮分三等:纳粮20万以上为上府,20万以下10万以上为中府,10万以下为下府,无粮的叫地府,全国共有150多个府。

上一篇:史迪威在缅甸战场的尴尬处境 下一篇:抗战初期一团川军神秘失踪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