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消防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

时间:2022-09-15 03:37:58

浅谈我国消防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

【摘 要】消防涉及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备受公众关注。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公共环境。文章首先对消防管理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当下我国消防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消防管理;问题;改革建议

引言

我国的消防管理主要分为以社会各单位为管理主体的消防安全管理和以政府及国家专职部门为管理主体的消防监督管理两大块(以下分别简称为消防安全管理和消防监督管理)。新中国成立至今,国家的经济体制经历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消防管理的许多观念、制度、手段与方式也因消防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相应地有一个较大的转变过程,即由政府及国家专职部门大包大揽地监督管理、社会各单位被动接受的模式,逐步向政府引导、国家专职部门依法监督、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各单位自我管理的消防管理新模式的过渡。实践表明,在消防管理新模式的建立过程中,无论是消防监督管理方面,还是消防安全管理方面,都暴露出了一些制约消防工作的问题,影响着全社会的整体消防安全状况。

1、我国消防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消防管理机制方面

我国消防管理机制的雏形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及国家消防行政部门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实施管理,对社会公共消防安全事务几乎是大包大揽,对社会各单位的消防监督工作一方面借助行政组织功能,依靠“红头文件”等行政命令手段布置消防工作,落实责任目标;另一方面,以重点单位为主,开展防火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形成了“检查——要求整改——再检查——再要求整改”的僵化模式。而社会各单位作为消防安全管理的主体,处于被动状态,习惯于按照消防监督部门的检查和要求开展消防安全活动,缺乏自主意识,产生了角色错位。

1.2 消防重点管理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方面

我国消防监督检查制度化、法制化程度不高,随意性较大。尽管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此有一定的规定,但在具体执行时常常受到干扰。实践中除法律明文规定的消防监督检查外,还有各种名目的大检查、专项治理。而这些额外的检查又大多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不仅起不到检查的作用,达不到检查的目的,反而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引起被检查单位的不满,扰乱了基层消防部门的日常执法活动。

1.3 持证上岗和人员培训问题

(1)公安消防人员的培训和持证上岗

我国公安消防人员目前已实行行政职务晋升培训考试制度,但没有严格实行考试不合格不准晋升的制度,考试只是流于形式,参加培训的100%通过。对于不同级别的晋升培训,其教材分不开档次,对培训内容、考试题目都缺乏科学的分类和研究。将要执行的技术职务晋升培训制度,也面临这一问题,如不解决,培训制度则不能发挥其提高受训人员水平、择优者上岗的功能。

(2)社会消防培训

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单位设消防安全管理人和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并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但如何进行培训,培训多长时间,达到什么水平,没有统一的规定,而是由各地消防部门自主决定。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各行其是,使培训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求其配备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是我们多年的一贯做法,但这部分人员的管理水平却不尽人意,影响了单位的消防管理水平。另外,目前消防中介组织发展较快,但其从业人员应具备什么条件,如何培训,谁来培训,也没有相关的规定。

2、对我国消防管理改革的几点建议

2.1 从消防监督管理向公共消防安全管理转变

消防安全问题是涉及全社会的公共安全问题,因此,消防安全管理应当属于公共管理的范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公民和社团组织成为自我管理的主体。在这种条件下,政府再包揽一切,显然是行不通的。要解决全社会的消防安全问题,必须依靠全社会的所有力量,采取多种手段。这就是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消防不再是消防部门一家的事,它涉及政府、政府有关部门、非政府组织,甚至私人部门。一般认为,私人部门与公共管理无关系,但对于消防安全来说,却涉及私人部门。在公共消防安全管理模式下,政府制定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等引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公安消防部门执行政策法律、法规,制定本行政区的消防规划、计划,对社会各单位实施监督并指导其做好消防管理工作,承担灭火救援和其他灾害的救助;政府其他部门在做好本单位消防安全工作的同时,还要履行好法律赋予的公共消防安全管理职责;社会消防中介组织提供各种消防技术服务;其他所有单位都要履行法定职责,做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政府以外的所有组织、个人都可以捐资或直接承办消防救援组织。只有建立了这样一种模式,才能真正实现全社会的消防安全。这就是“大消防”观,消防工作社会化也是这个概念。

2.2 改革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模式

(1)改革划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依据和标准

公安部61号令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界定又有改变,但这一改变仍不彻底。61号令的贡献是不再把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作为保卫的重点,而是作为社会消防工作的重点,必须加强自身的消防安全管理。但61号令没有解决好消防监督检查的重点。73号令虽然提出了新的监督检查模式,但对重点单位监督检查的思路仍未改变。笔者认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应当以危险性大小与消防设施、消防管理水平的综合情况为标准加以确定。对于消防设施完备、制度健全、管理水平高的单位,应当减少对其监督检查,而应把监督检点放在消防设施不完备、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不高的单位上。并设法使他们提高管理水平。

(2)监督检查要制度化、法制化

消防监督检查是消防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消防行政部门行使职权的行为。对于监督相关对象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实现公共消防安全是完全必要的。但是,过多、过滥的检查,不但起不到上述作用,反而带来负面影响,也扰乱了基层消防部门的正常执法活动。

(3)改革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机制

解决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机制不顺畅的问题,应通过以下办法:①推行性能化评估,制定性能化标准。这是科学认定火灾隐患的必经之路。②将重大火灾隐患的认定推向中介评估机构。这可解决消防行政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问题。③对于由消防部门认定的重大火灾隐患试行听证制度。尤其是整改期限的确定通过协商、听证,以达到合理。

2.3 完善持证上岗和晋升培训制度

持证上岗和晋升培训是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多数国家的做法。要完善这一制度,首先要制定相关的岗位资格标准、淘汰标准、离岗标准和晋升标准等。其次要将岗前考试作为一种制度,上岗前必考,不允许先上岗,后考试。凡是考试不合格的一律不准上岗。再次要按培训人员的级别制定培训计划、编写培训教材。不同级别要分出层次,不能是只用一个标准来要求。行政职务晋升培训要注重执法和公共管理知识培训;技术职务晋升培训要注重技术和执法知识的培训。可以借鉴美国NFPA标准中对不同级别的消防人员设立不同能力要求的做法,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消防人员分级培训标准。岗位资格考试主要适用于新招收的人员;换岗要参加相应级别的培训或考试;晋升或换岗应与岗位资格考试有所区别。

3、结束语

消防管理是公共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整个社会的普遍关 注。因此,必须加以改进。否则,必将制约社会的发展。而消防能力的强弱取决于消防队伍的消防能力、各类消防设施装备水平及消防管理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消防负责人的消防安全决策也在综合考虑的因素之中。因此,加强消防思想建设,加强消防队伍建设、加强全员培训、强化岗位自救、大消防演练模式,对我国消防工作的改进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登武.将绩效管理引入消防管理,提高企业消防管理水平[J].消防管理,2005.

[2]唐大鹏.企业消防管理工作研究[J].消防科技,2001.

上一篇:风景园林建设的新思路的探讨 下一篇:建筑工程中逆作法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