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在新疆

时间:2022-09-15 03:05:53

当代艺术在新疆

展览

来自18个国家的132位艺术家以艺术的方式在丝绸之路上的新疆“相遇”,他们以一场国际级别的艺术展,让新疆市民见识不同以往传统的艺术形式,开阔视野。

此次双年展,艺术家、新疆文化厅副厅长张子康是关键人物。从2012年新疆首届当代艺术双年展到如今的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从策划到操办,他一直深度参与。

据张子康介绍,参展有两个特点:艺术家与新疆发生过关系,作品集中展示近两年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最新成果展。但参展的作品与威尼斯双年展、纽约双年展上极具实验精神的作品有所不同,因为西方的观众已经有了几百年欣赏当代艺术的经验,而新疆的绝大部分观众对当代艺术的概念模糊,还没有真正建立当代艺术达审美观念。“所以本次参展作品的艺术形式则相对成熟、相对‘保守’。”

双年展主要展出地是建成不久的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平均空间挑高超过10米,展览面积两万平方米。这样大面积的展示空间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寸土寸金的城市几乎没有的。

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5号展厅的入口,高耸着一面长36米高6米的LED屏,循环播放着艺术家克里夫德・罗斯和一位作曲家合作的影像作品《小风琴山》,在视觉与听觉上都极具冲击力。不远处则是意大利环境艺术家皮耶罗・吉拉迪做的雕塑装置,后面还有徐冰的大型影像作品《汉字的性格》,这部动画投影到一堵长5米、宽2米的弧形墙上,如动态水墨长卷,生动解读汉字及中华文明的衍变,一个个小人儿般的汉字跳跃,生动有趣。

每件作品能拥有最佳展示效果,处处体现“国际范儿”。但这也给展览带来不小的布展难度。“徐冰的影像作品《汉字的性格》在布展时比较辛苦,作品展墙要求是有弧度的,而且整个影像的展示其实是六个投影的融合,如果融合不好画面就不流畅,需要精确的调试。从展示效果来说还是不错的,作品内容和形式观众也比较喜欢。”张子康介绍。

“我想99%以上的观众进来会吓一跳,这也是艺术?”有现场观众感慨。

新疆观众不止一次反映当代艺术很难懂,在2012年的双年展上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张子康认为,这恰恰说明了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在这一领域的缺失。“我们最早接触的是古典主义绘画,养起了我们这样固有的审美习惯,但时间在变迁、社会在进步、艺术在发展,我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如果还用传统欣赏具象艺术的眼光来评判当代艺术,观众一定看不懂。观众要做的首先是带着好奇心走进展场,带着包容的心静下心来去看它,在作品前调动自己的各个感官,发挥充分想象并参与到作品的再创作中,去体会艺术家的独具匠心。”

文化认同或许是民族融合的一种形式,艺术正是其中的关键。一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的偏僻并不必然造成该地区当代艺术的落后,特别在信息化时代,地理不再是制约当代艺术发展的绝对因素。

从新疆举办过两届双年展的情况来看,每次展览都深受市民欢迎,就连当地媒体人也说,“过去不懂得当代艺术是什么,只知道新疆舞蹈、写实绘画,这几年来通过双年展以及周边的艺术活动,开始认识当代艺术。”如果,媒体人能把自己的领悟通过报道传递给大众,大家多看多思考,很快就能体会艺术的美。一个地区的落后往往埋下了贫困的精神基因,但并不这意味着那里的人无法摆脱惯性化的审美定式和创作思路。或许十年之后,新疆当代艺术又是新一番格局。

上一篇:一个文艺地标的诞生 下一篇:“莫佛西斯”自由派圈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