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学生观”与学生的“教师观”

时间:2022-09-15 02:59:04

浅谈教师的“学生观”与学生的“教师观”

摘要:教师和学生是贯穿教育过程的两个基本要素,师生关系的性质和模式影响着教育活动的一切环节。本文通过对当代师生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帮助教师和学生重新认识对方,构建一种和谐的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学生观;教师观;重构

中图分类号:G4

课堂教学生活是师生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上,“教”与“学”只有通过人际关系才能构成一个统一的活动过程,由此而形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集体,必然影响着师生的思想与行为、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使课堂教学建立在有效交往的基础上必须研究课堂中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学生观”

教师的“学生观”,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全部工作,无论是教育工作还是教学工作,都是面向学生进行的。因此,教师如何看待学生必然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情感,影响教师的工作方法和行为方式,进而影响师生关系和教师工作的成效。教师的“学生观”及其表现大致有两类:

(1)怡情性“学生观”。持这种观点的教师,能深入了解学生,在考察学生时不带主观预想的框框,能设身处地的体验学生的所作所为及其内心活动,耐心细致的观察、分析、把握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不论是聪明的或笨拙的、听话的或顽皮的学生,都能以耐心、真诚、热爱、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会的教师。因而,他们以满腔的热情、不懈的努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艺术,努力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人。

(2)评议性“学生观”。有些教师过多地强调学生行为“受教育者”之不足的一面,或认为学生中调皮捣蛋的多,不听话的多,愚笨的多,应严加管教;或认为“分数”和“听话”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应将教师的要求和尊严放在第一位;或以某种“定型”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这类“学生观”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强制压服观。认为要使学生遵守纪律、规规矩矩,就必须强制和压服的手段,说服教育不起多大的作用。甚至认为“棍棒底下出状元”。持这种学生观的教师,奉行高压政策,动辄体罚或变相体罚。

②保持距离观。认为对学生不能粗暴,但也不能过分友好,师生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与学生的心里距离太远,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与学生距离太近,又会影响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尊严,削弱教师的控制力。持这种学生观的教师,既不能让学生窥视自己的心灵,更不想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想与学生一起活动或推心置腹的谈话,不想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他们在与学生交往时,始终端着一副“管理者”的架子,试图用一种严肃的、郑重的、甚至是庄严的面孔来维护自己的权威。

③分数至上观。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得了高分就是好学生,得了低分就是坏学生。持这种观点的教师往往对高分的“尖子”关怀备至,把他们视为特殊“公民”,给予特殊荣誉、特殊地位、特殊权力和特殊照顾,而对他们正在潜滋暗长的或已表现出来的消极品行姑息放纵,甚至百般庇护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冷淡疏远,厌恶歧视。

④驯服听话观。认为只有听教师的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学生的一切言行都必须尊称教师的意志。持这种观点的教师将个人庄严视为高于一切的行为标准,不准学生有违背、批评的言行,否则就视为冒犯,就要严惩。这样的教师往往独断专行,家长作风明显。

⑤遗传决定观。持这种观点的教师往往对某些学习成绩差且表现也不好的学生妄下结论,认为他们“生来就是那种坯子”,谁也改变不了,甚至“预见”了他们可悲的未来。对这些学生,他们没有信心,也没有希望,总想找个机会或理由把这些学生处理出班级,以卸掉包袱。

学生的“教师观”,是指学生对教师的基本看法,具体表现在“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什么样的教师是不好的教师”这个问题上。

学生的“教师观”,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1)理想化。在学生看来,一个真正的教师应该是完美无缺的,他不仅应该是做人的楷模,而且应该是治学的表率;不仅应该是严格的师长,而且应该是知心的朋友。他们期望教师是一个具有崇高影响力和强烈吸引力的、值得他们尊敬和爱戴的理想人物。因此,他们对教师在德、识、才、学以及仪表、风度等诸方面反映了中小学生在他们社会化的过程中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们心目中做人的理想模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要上进、要求知、要发展、要成才的内在需要。

(2)民主化。学生要求与教师建立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友好的关系。他们希望教师尊重、信任、同情、关爱他们,能公正地、实事求是地对待和严格要求他们,能把他们看着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正在发展的人;他们不能容忍那种讽刺、挖苦、冷酷与不负责任,不能接受强加给他们的意志。

(3)向师性。大翻学生都有尊重教师、乐于接受教师指导的自然倾向,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注意、重视、关怀和鼓励,都希望有个好教师来教他们。这可以说是学生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教师只要不负于他们的尊重、信赖和希望,不以自己的言形破坏自己的教师形象,他们就乐意听取和遵从教师的教导,把教师当作可信赖的亲人。

(4)儿童化。中小学生由于其社会化程度和思想发展水平不高,他们的教师观还没有完全从感性阶段得到理性阶段,还保留着儿童所特有的“痕迹”,即往往会出现片面和幼稚,如注重教师的外部言行和仪表,而忽视内部的动机和品格。

上一篇: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探析 下一篇:浅析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