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音乐课堂与流行音乐

时间:2022-09-15 01:49:16

浅谈中学音乐课堂与流行音乐

[摘 要]流行音乐以脍炙人口的音调,通俗易懂的歌词,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尤其是受青少年的喜爱。本文浅谈了流行音乐,分析了流行歌曲进入课堂的意义,同时讨论了教师在流行音乐进入课堂的措施。

[关键词]流行音乐 意义 措施

音乐不是不流行,而是流行的范围不广。流行音乐,因为它的风格被大部分人所接受,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所以就有了流行范围广,接受度高。每种事务的出现并且存在,都要有一个他所针对的群体,就是有一部分人很关注他,投入到其中,这样这个事务才能继续存在。轻音乐也是如此,肯定有很多人是喜欢轻音乐的,只不过相对流行音乐来说,可能少了一些。 大部分的青少年都喜欢节奏感强的音乐,如摇滚乐、爵士等,也有些人喜欢抒情的,许多人都对流行音乐习以为常了,都觉得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许多人都是追逐潮流,根本不懂音乐,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流行音乐而不是古典音乐了。而人们喜欢的歌手,几乎都是偶像派的,只在乎于外型,而不是歌曲的水准。为此,我觉得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并感受流行音乐对自己的影响,分析追赶潮流的利与弊,不盲目追随,相信这不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欣赏水平和内涵,而且好的音乐、歌曲会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那样,我们的生活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真正的享受。

一、流行歌曲进入课堂的意义

(1)流行歌曲进入课堂是大纲的要求。

新大纲“教学目的”第一条规定:“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音乐是发自内心的表达,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是众所周知的,他们对流行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更喜欢流行歌手。流行歌手与学生们没有距离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达到心灵的共鸣。如果流行音乐进入课堂,可以极大地增加学生们上音乐课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走进新时代》、《让世界充满爱》、《歌唱祖国》、《七子之歌》等,对学生思想的触动就很直接、很深刻。如果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流行音乐进入课堂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媒技术也在发展,一些歌星、影星的花边新闻和大量的爱情歌曲充斥着学生的头脑,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使学生误入歧途,想入非非,甚至导致早恋。在社会日益开放的今天,学生在追求爱情上应当正确面对,理智对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改变在恋爱问题上的不良认知,认真处理好恋爱与学业、集体、道德等的关系,时时以自己的身心与热力,青春和朝气,积极投入火热的全面中华民族全面复兴事业之中,努力学习,勇于开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成为一个有益于祖国和人民的真正的人。

(3)流行音乐进入课堂可以让学生正确对待追星。

杨丽娟还是一个15岁的花季少女,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还是优秀班干部。那年2月的一个晚上,梦里有一张刘德华的照片,照片两侧写着:你这样走近我;你与我真情相遇。梦醒后,杨丽娟发誓“不见刘德华,我决不嫁人”。从此,电视上刘德华的演唱会成了杨丽娟每天的必修课,房间的墙上贴满了从各种娱乐杂志剪贴下来的刘德华的照片。但杨勤冀此前留下的信件中始终认为:“我们孩子从来不是歌迷,更不是追星,她是从多年的梦中熟悉刘德华,把他当作家里的亲人,家里的一员,像多年不见的大哥一样,见一面而已,不图钱,不图名,不图利。”为见刘德华,杨丽娟先后与父母6次进京,3次赴港。高额的费用早已让这个家庭不堪重负,债台高筑。家里不足40平方米的房子易主,杨勤冀甚至产生了卖肾的念头,因为被告知非法而作罢,整个家庭一直在“流浪”,数次搬家。2007年3月26日,杨父和妻女在通宵快餐店内栖身,随后一怒之下留下遗书,跳海自杀。通过上面的案例可以知道盲目的追星,不仅耽误自己的学习,还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加上一些老师、家长不能正确的教导,使得学生的追星越陷越深。通过让流行音乐进入课堂,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追求,还可以预防学生的追星活动,正确看待明星效应。音乐老师通过流行音乐引导学生正确去看待流行音乐,取其中的精华,要有选择的接受,培养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师在流行音乐进入课堂的措施

(1)正确认识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作为音乐老师要清楚地认识到,青少年还处在智力和心理成长的特殊阶段,对事物充满着很大的好奇心,喜欢玩个性,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对人生没有正确的思考,对流行音乐的认识还不够。音乐老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而不是一味的只看课本。学生对课本选的歌曲更本不感兴趣,上课时,也没有积极性,更没有兴趣,导致最后成了老师一个人在独舞。

(2)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音乐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设置,还要结合时代的特点,要给学生们教一些新点的东西,充分展示歌曲的内容和艺术形式。比如在上爱国歌曲时,除了教材设置的《苏牧放羊》歌曲外,还可以加些流行歌曲,例如,张明敏《我的中国心》、高枫《大中国》、孙楠《红旗飘飘》屠洪刚《精忠报国》、《我的祖国》等。

参考文献:

[1]张亚利.流行音乐如何引入中学音乐课堂[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7,(4):122-123.

[2]张雪芳.流行音乐进中学音乐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09.

[3]刘云.流行音乐进中学课堂的模式分析[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0,02(4):123-123.

上一篇:巴宝莉等奢侈品用微博加视频吸引客户 下一篇:国外的特色强制执行制度评述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