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考试考核方式改革初探

时间:2022-09-15 01:29:12

高职教育考试考核方式改革初探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有高等教育的特点,还具有其他教育不具备的特许:一是培养目标以实践能力为主;二是培养模式以“能力”为中心,强调职业性和适应性;三是课程设置针对性强,针对岗位群而设的,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四是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因此,要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就要从考核内容、形式、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制定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试功能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的考核制度。

【关键词】考核方式;改革;原则;高职教育

1. 现状分析

中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考试大国,考试种类之多、涉及面之广,居世界首位。高校的各种学科期末考试成绩还可能直接和学生的荣誉、利益挂钩,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就业、择业。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课程主要都采取僵化的考试模式,以60分为标准,作为评价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乐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1)考试方式单一,且欠缺合理性。

对于考试课程,学校实行闭卷考试,按照传统试卷的填空、简答等题型出题,实行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考试卷面成绩与平时成绩各占50%;对于考察课程,学校则实行开卷考试,每位学生期末写一篇论文或总结,教师根据文章质量给出该科成绩,一文定乾坤;这种方法虽然相对合理些,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平时成绩缺乏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实际操作中常常由任课教师按印象随意打分,或者按考勤情况直接定夺。这样一来,很难令学生信服。

(2)试卷过于依附教材。

高校考试/考察课程考试的80%~90%的试题都可以在书本或笔记中找到原封不动的答案。教师在试题设计上没有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导致试卷“死题”多,“活题”少;客观题多,主观题少,这样一来,很难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2. 原因分析

(1)教师缺乏使命感。

有的高校存在半路出家的教师的情况,这些教师的业务根基本来就很浅,更无法研究探索出考试新方案;也有的教师受市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自身就不重视所讲课程的重要性。心理上的“无所谓”态度很快会表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最终导致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难以适应学生求知需求。还有部分教师只顾埋头搞科研、评职称,也忽视了教学与考核方法的改进。

(2)学生思想上不重视。

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过级(外语、计算机)、考证(各种资格证书)已成为很多大学生的主攻方向,而忽视了基本课程的学习。加之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潮的影响,一些大学生认为大学里面所学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用到的不多,而教师在此时若没有给予及时地引导,无疑会助长这种风气。考前划范围、考试形式化也就在所难免了。

(3)应试教育和教育产业化的恶劣影响。

在当今中国特定的国情下,考试作为一种选拔制度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不会被取消的。这是由中国的现实国情所决定的。学者徐友渔指出:只要中国城乡二元对立的局面不结束,农村学生对应试教育的肯定就不会让位于更高明的教育理念。很多人羡慕西方开放式的教育模式,唾弃国内“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其实,“应试教育”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考试”本身,考试不过是一种手段而已。“应试教育”是人们对考试的内容、方式和管理,在理解和操作中出现了偏差导致的,这不能归咎于考试本身。目前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摆正考试的地位,认清考试的作用,从而研究出更能反映学生实际操作水平的考试方案。

3. 旧的考试模式的弊端

(1)过分夸大分数的功能,尤其是将成绩与奖学金、评先进相挂钩,高校的考试也在方方面面左右着学生,成为影响他们评先进、入党、当选班干部等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和考试的功利化。

(2)以往种种考试模式陈旧,很难真正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被教材束缚的试卷不但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还容易助长其惰性,使学生产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只要在考前“临阵抱佛脚”的思想。

(3)考试内容重理论,轻应用

目前考试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论考试多,应用测试少;标准答案试题多,不定答案的分析试题少,记忆性成份所占比重较大。这样的考试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核,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仍得不到验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强调学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应用性不能受到足够的重视。

(4)考核方式单一,评价方法片面

目前大部分学校采取“期末成绩+平时成绩”的考核形式,即教师出各种题型的试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笔试,教师按标准答案进行阅卷,给出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结合平时成绩,得出学生该门课程的总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是总评成绩的主要决定因素,而期末考试往往是书面闭卷形式,这就给学生造成了很大压力和侥幸心理,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5)缺乏考试的反馈机制

由于考试是期末一次性终结考试,学生考试结束,就意味着本门课程学习的终结。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反馈与交流。这样的考试模式有可能将学生引向一种僵化、死板的学习轨道。

4. 考试考核模式改革的原则

为了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教育作用、引导作用和导向作用,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造性。针对目前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要充分认识到考试不仅要检测知识点,更要检测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参与程度等。不同课程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以及对学生的不同要求而采用不同考核方式,或综合应用几种不同的方式。

4.1树立注重岗位能力测试的考试观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促使我们必须构建适应高职教育的考试评价体系,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能力、自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要充分认识到考试不仅仅是核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反馈以调整教学进度与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通过考试还要检测到不同个性学生的素质发展水平。

4.2建立突出职教特色的考核模式

高职教育的考核应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技能并重,以能力和技能考核为主线的原则,摒弃那种只考查学生背书能力的考核方式。考试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显示功能、反馈功能和导向功能,因此要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必须建立“考试形式与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相适应的”高职教育课程考核模式。

(1)实行教考分离原则。为了更准确与更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质量,实行教考分离,即学生考试的命题不是由任课教师完成,而是由外聘专家或试题库出题。评卷也是在密封状态下流水作业完成,以保证考试的真实、准确与客观。

(2)注重平时成绩。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减轻学生的期末学习压力,可推行平时考核制度,即学生的平时成绩可占到总评成绩的30%~40%(课堂练习、互动、小测验、作业、学习表现等)。这种办法避免主要由期末考试决定学业成绩的弊端,激励学生将功夫用在平时,而不是期末突击,有利于学风建设。

(3)考核方式多元化。考核形式可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来确定,重点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操作技能,实施模块式(理论+技能)考核。理论模块以闭卷为主,间或采用开卷考试、论文与答辩、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形式;技能模块以过程式考核为主、间或采用实验设计、课程设计、实际创作、动手操作、模拟项目及职业技能鉴定等形式:综合成绩要考虑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及平时成绩,使得考核方式多元化。这样就能更全面的考查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4)注重反馈机制

考试结束不意味着学生本门课程学习的终结,通过考试,学生可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考试成绩分析,可发现学生在知识体系、运用知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素质方面的情况,从而发挥考试的预测及诊断功能。教师要将考试成绩分析与学生进行交流,使教师和学生从中受益。

5. 新方法的探索

以转变观念为先导,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和素质考核为中心的考试观念,突出能力本位,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课程考试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彻底改变存在的“会考试”而“不会做事”的“高分低能”和“有分无能”的现象。

结合大专院校的特点,我系提出以下几点改革方法:

(1)开闭卷相结合。

开卷、闭卷作为考试的两种方式,各有所长。将二者相结合,必将趋利避害,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建议做法:试卷的前50~60%为闭卷部分,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卷面主要以考察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主,时间到即收卷;试卷的后半部分,占总分40~50%部分为开卷考试,试题以考查学生能否灵活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为主,题目力求贴近生活事例,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根据我系专业特点,建议将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考察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民主评议。

具体操作时,可以将整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组10人左右。由各组成员按照听课情况、课下表现互相综合评分。学生的课堂听课情况老师比较容易掌握,但是课下的表现如何,同学之间是最清楚的了。建筑专业的特色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不是为了背一些知识,而是要把书本中所学的运用到实践中。小组先评,让评分充分体现全面考察的目的,体现学生参与,也容易让学生接受。小组评分后由教师总评,教师可根据自己日常观察情况,向辅导员或其他科任教师了解情况,结合小组评分,适当调整分数,避免学生之间的“人情分”。这种方法对教师要求相对较高,需要教师在学期初开始就注意观察每位同学的表现,记录下他们的点滴变化,同时还要及时与其他老师沟通,以掌握更为全面的信息,才能使分数真实而有说服力。设计出的加减分项目要具有可测性、可比性、全面性和公平性,这样的加减分项目至关重要,能够避免评分时的随意性。

6. 结论

总之,加强和改进高校考试考核办法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重要课题,需要群策群力,以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论证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导向,积极探索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考核方式,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安排一些带有探讨性质的热点、难点分析题,为教学改革的整体效果提供真实的信息反馈,使考试服从并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凡等. 现行高校课程考试考核改革初探.文献资料.2011.

[2]王红悦等.略论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湖南师范大学报.

[3]汤勇杰.科学发展观与教学管理制度创新 中国农业教育.

[4]李继睿等.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广东化工,2009.

上一篇:计算机成图图形设计与视觉传达系统设计分析 下一篇:中兴CDMA伪导频功率利用率提升操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