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程改革:误区与应对

时间:2022-09-15 01:22:24

初中数学课程改革:误区与应对

【摘 要】课程改革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观察调研发现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还存在以“教材”代替“课标”;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以“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以“课件的自动显示”代替“教师的板书示范”等误区。 为此,应依据“课标”选择教学内容;“艺术的问”与“巧妙的点拨”结合;教师要成为一个好“导演”;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还要有必要的板书示范。

【关键词】数学课程改革;教学;学生

1前言

课程改革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彻底变革,因为课堂教学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这两个方面,所以课堂教学改革能否贯穿新理念成了课程改革的一个标尺。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笔者通过观察调研,发现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还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影响了教学效果,进而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际情况,谈谈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误区,并探讨走出误区的对策。

2误区扫描

2.1以“教材”代替“课标”

《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学数学课程标准 》是中小学教材编写与初中毕业考试命题的依据,明确指出了“课标”的地位与作用。而教材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资源而不是唯一资源,教材的教学内容、具体实例也是按课标的要求进行编写的。但我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绝大部分教师把教材当成课堂教学的唯一资源,他们在教学时按照教材的教学顺序将知识点面面俱到,他们不敢将教材内容进行删减或添加,所以对教材的处理力度很小。当遇到某节课的内容偏多偏难或内容偏少偏易时,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2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混为一谈,导致课堂教学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问题设计欠合理化、科学化,提问随意性大,缺乏精心安排,忽视对重点、难点的讲解。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新的知识纳入己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再发现的过程。

2.3以“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

主要表现在教师对重点、难点内容不进行深入分析讲解,照本宣科以学生模仿练习为主,练习的题目无针对性、概括性、层次性:重复题型多次出现,学生机械套用公式、定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知识前后之间联系不清楚。例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间的关系没有讲清楚,学生练习时套用书中公理,在判断命题“l)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一个锐角和一直角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正误时,用“HL”公理判为“x”。究其原因,是教师钻研教材不深,讲解不透,对“三角形全等判定公理适合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反之不然”交代不清。

2.4以“课件的自动显示”代替“教师的板书示范”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中学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计算机辅助教学它不但具有声形一体、图文并茂、模拟实体、生动形象的特点,而且有加快课堂节奏,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视觉听觉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所以现代的数学教学被广泛地采用。但我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绝大部分教师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从来没有板书示范过,实现了无粉笔,无黑板的教学。这虽然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但也有它不利的一面,教学过程全部是自动生成,启不到教师教学示范的作用。

3应对方略

3.1依据“课标”选择教学内容

教师一定要熟悉“课标”,明确“课标”中的具体要求,要将“课标”中的具体要求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反复对照,形成“课标”要求与知识点一一对应。对“课标”中有的而教材中没有的要作适当的补充,对教材中难度较大的要敢于放低难度,对教材中理论性太强而课标中又没作要求的要敢于删掉,对教材中顺序处理不妥的要敢于适当调整顺序,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适当调整章节的教学内容。总之:要依据“课标”来选择教学内容,而不是以教材的教学来体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既要达到“课标”的要求,也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2“艺术的问”与“巧妙的点拨”结合

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要在“导”字上下功夫,教师就必须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教师要有“艺术的问”,如:提问要有趣,提问要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提问要有针对性,提问要有悬念,提问要有过渡性,提问要有梯度,提问要抓住时机,提问要点到为止,提问要给学生的思考空间大等等。教师对学生的点拨要有技巧,什么时候进行点拨?要点拨到什么程度?点拨时教师要怎样表达学生才能理解?如何巧妙一点让学生豁然开朗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只要用“艺术的问”与“巧妙的点拨”相结合就可以避免课堂上的一问一答这种模式。

3.3教师要成为一个好“导演”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少讲并不意味着不讲,强调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自习、去讨论、去思考、去探索、去合作,并不意味着教师教学处在一个旁观者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把自己当做一个“导演”,要起一个指挥调度的作用。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的同时,要明确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重点的内容还要进行精讲,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的地方要让学生充分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拓展,做到难点突破。就好象一个导演在拍摄现场的解说一样。只不过教师讲解时语言在精炼,方法要巧妙。在选择练习时试题要典型,形式要多变,解法要多种。

3.4必要的板书不可少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的科学,有其特殊的规范性、准确性,所以教师在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还要有必要的板书示范,如:几何中的作图与添加辅助线,证明过程中的推理步骤,代数中的计算的必要步骤等等。

总之,只有正视中学数学教学的客观实际,以“扬弃”的态度进行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真正做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双基训练与能力培养同行,增强数学素养与发展创新精神同步,课堂小环境与政策大环境协调,新课程的实施才能富有成效,数学才有望成为中学生最喜爱的学科。

参考文献:

[1]李东尧. 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中的误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1).

上一篇:浅析初中生良好英语阅读习惯的养成 下一篇:高中生物概念式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