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我该给孩子们欣赏些什么,怎样欣赏

时间:2022-09-15 01:08:00

关于音乐,我该给孩子们欣赏些什么,怎样欣赏

摘 要:音乐是情感的再现,是情绪最客观的载体。尤其对于孩子们来说,如何选择适合他们的音乐,并且是他们感兴趣的音乐则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欣赏;兴趣;过程

一、兴趣做导向,充分发掘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一)选择欣赏应当考虑孩子的年龄阅历等客观因素。随着孩子们年龄进一步的增长,对客观事物了解的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程度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这时候就要选择一些与之相对应的音乐作品让他们来听,来感悟。选择的音乐作品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音乐欣赏水平。要考虑自己的孩子所具备的音乐素质和家庭具备的音乐条件等因素。

(二)培养孩子欣赏音乐时对不同类型音乐所体现出来的敏感性。欣赏过程中要允许孩子想象并发挥,不必要求孩子直坐在椅子上,过分认真地“竖着耳朵”听,给孩子一些动作上和语言上的自由,但这些也不能过多。音乐欣赏能力,因先从培养幼儿倾听声音,了解声音的表现力,培养对声音的敏感开始。既先培养幼儿“倾听”能力,我们可以利用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对幼儿进行倾听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辨别、倾听、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变化:如风声、雨声等;还有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如风扇声、钥匙声等等;人们发出的各种声音;如拍手声、跺脚声等等。从小使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各种声音产生倾听、辨别的兴趣,对倾听音乐抱有积极地态度,初步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这样在进一步的音乐欣赏活动中通过倾听来更好的感知和理解音乐。

(三)音乐欣赏的过程也是自己与孩子交流的过程,完整的参与进来很重要。家长或者教师与孩子一起欣赏音乐实际上是一个引导或启蒙孩子主动接触音乐的过程,古今中外,以音乐启蒙孩子智力的成功案例有许多。但不外乎是从引导到启发的过程。其中,引导基本是以家长或教师为主的一种活动,换句话说,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或教师总会以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试图让孩子对音乐的所谓理解中去欣赏或喜欢音乐,实际上孩子也是在被动中,无意识地接受家长或教师音乐诠释的标准。

(四)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与意见,是让孩子欣赏音乐最大化收获的前提条件。每个幼儿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音乐课堂教学应更多地建立在参与和感受的基础上。幼儿只有“动”起来才会对音乐有真正的体验和理解。

二、欣赏前的咨询、欣赏中的交流、欣赏完的分享并行

(一)欣赏前明确孩子的需求与方向。音乐倾听教育应该尊循艺术本身规律,充分重视审美体验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注重多引导幼儿适用各种感官来参与,体验音乐,从而表达他们的独创性,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欣赏过程中积极观察孩子情绪的变动做好沟通强化了解。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的观察幼儿的感受能力,注重整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灵活的进行教学活动。

三、欣赏的交叉进行与反复进行相结合

(一)考虑到作品的可欣赏性和欣赏价值。对于音乐作品在形式上是否鲜明突出、结构是否方整、长度是否适宜、可参与性是否充分等都显得至关重要。许多音乐作品很优美,但却因为过长过大而很难进入幼儿音乐欣赏作品的行列。这需要我们教师进行认真地分析和节选,选择作品中比较长见的乐段或节奏变化明显的乐段进行提炼,并与幼儿实际情况相结合,另外也有一些音乐被幼儿所感知,但他们却只能够感受音乐的表层,无法触及音乐的深处,这需要我们老师及时地抓住幼儿兴趣,进行良好的引导,把复杂的、不利于幼儿的因素进行过滤,通过一定的方式发现作品种适合幼儿学习的部分进行引导。一些好的作品总是被大家所认可和接受,孩子们的欣赏也会受到成人的影响。当然,这一切少不了老师的认真、思考、推敲、提取、升华的过滤过程。

(二)不同风格音乐作品混合欣赏对孩子的启发与刺激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应当做好组合,有目的的进行欣赏。许多音乐作品被人们赋予固定的形象,从而使人们更加形象生动的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情感。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要让学生获得情感深入体验,必须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活动性,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学生的音乐欣赏习惯是中学教师应该着重培养的,由于学生的年龄、阅历以及知识结构的限制,使得学生往往不能长时间地专注听音乐。教师一定要注意动静结合。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身体的动作去进一步地感受音乐,或者更形象地说:让音乐通过动作溶化学生体内,这样的感受必然更生动、更深刻。

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因采取不同的引导。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动物狂欢节》属于情节性作品,在教学中就让学生想象自己生活中最快乐的情节,然后把这种情节与音乐旋律进行联想并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音乐。分小组演,或即兴跟音乐演等等;作品《摇篮曲》,属于抒情性作品,在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保持心平气和的心境,用温柔的声音讲述哄小宝宝的故事,让学生体验从妈妈心头抒发出对孩子的深爱之情。

在此基础上,我尽量让学生的言谈得到发挥。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后,我让学生分组谈谈对音乐的感受,有的说:“我仿佛听到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的景象。”有的说:“我好象看到牛儿在河边喝水,雨儿在欢快的歌唱。”同学们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真实的感受就是对音乐的理解。

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创造一定的表现、体验的机会,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在实践中把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自己的再度创作表现出来,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四、情感互动 体验音乐动情

正确认识师与生之间的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是创设师生合作的关键,也是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的关键。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师生共同面对同一音乐审美对象,一起参加音乐活动,获得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师生之间互相给予对方尊重和欣赏。如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教学中,请班上会拉小提琴的学生演奏《梁祝》的爱情主题,教师钢琴伴奏,其他同学演唱这段优美的主题旋律。通过师生的合作表演及学生尝试性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塑造音乐形象和表达音乐情感的音乐的基本要素,同时为后面完整地欣赏作品,感知作品的音乐形象作好充分的准备。

上一篇:历史学科:向“学生发展本位”翻转 下一篇:政府对房价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