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大棚育秧及机插技术(下)

时间:2022-09-15 01:01:46

水稻大棚育秧及机插技术(下)

(接上期)

三、水稻机插方法与技术

1. 整田方法与要求

水稻机插秧采用中小苗移栽,对大田质量要求比较高。一般旋耕深度为15厘米左右,犁耕深度为15~18厘米,不重不漏,田块平整无残茬,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田面要求基本无杂草、杂物、浅茬等残留物。耕整后大田要达到表层稍有泥浆,下部土块细碎,表土软硬度适中的程度。建议在水田放水泡田之前先进行旱整地(旋耕或平地),放水泡田3~5天,土壤泡透后再进行水整地。水整地要求达到“早、平、透、净、齐、深、匀”的标准。“早”是指适时抢早,保证有足够的沉淀时间,根据土壤类型确定,一般沉淀时间在5~7天;“平”是指稻田内高低差不大于3厘米,做到“灌水棵棵到,放水处处干”;“透”是指整地后要达到耕作层一致的程度,具有足够的塇土层,利于根系发育;“净”是指要捞干净稻田残渣、杂草,进行集中销毁;“齐”是指稻田四周要平整一致,池埂横平竖直;“深”是指水整地要深浅一致,搅浆整地深度为15厘米左右;“匀”是指全田整地均匀一致,尤其是稻田四周及四角。机插秧要求稻田泥浆充分沉实,其标准是泥水分清,沉实但不板结,判断依据是田面指划成沟且慢慢恢复为最佳沉淀状态,此时是水稻机插的适宜期,可以达到较好的插秧效果。若指划不成沟,则说明沉淀不够;指划成沟但不能恢复,则说明沉淀过度,影响插秧效果。泥浆沉实时间的长短,需根据稻田土质及泥水糊度而定,一般砂质土需沉实1天左右、壤土需沉实2~3天、粘土需沉实4天左右。若田脚较烂,泥水较糊,沉实时间则需更长些,东北稻区泥浆的沉实时间一般需要7天左右。

2. 秧苗标准及机插密度

水稻机插秧的秧龄、叶龄及苗高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随着机插秧秧龄的增加,即育秧时间变长,秧苗的叶龄、秧苗的高度也会增加。目前我国水稻机插秧多采用中小苗移栽的方法,适宜秧龄为2.1~3.5叶、苗高为12~18厘米的秧苗。但不同稻区、不同季节育秧的温度不同,要达到适宜机插的秧苗标准,秧龄会有差异。如东北黑龙江建三江地区,秧苗叶龄长达3.0~3.5叶、苗高达到12~15厘米,育秧时间需要30~35天;南方稻区双季早稻一般只需25~30天;单季稻和双季晚稻育秧时由于温度较高,育秧15~20天秧苗叶龄就可达3.5叶,苗高可达到12~18厘米。

机插时根据水稻的品种与组合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使用的是9寸插秧机,其行距为30厘米,株距一般控制在12~21厘米,理论栽插密度为1.05~1.85万丛/亩。用9寸插秧机插秧常规稻,一般株距控制在12~14厘米,每丛4株左右,每亩大田栽插秧苗1.58~1.85万丛,每亩栽秧苗25~35盘。杂交稻机栽插秧苗,株距控制在16~21厘米,每丛2~3株,每亩大田栽插秧苗1.05~1.39万丛,每亩栽秧苗15~20盘。9寸插秧机适用于杂交稻和单季常规稻。一些分蘖力弱的常规稻和双季稻需要通过加大种植密度来增加有效穗,从而获取高产。9寸插秧机往往因为行距太大,无法提高密度而不能实现足够的穗数。因此,双季稻的机插应采用25厘米或7寸行距的窄行插秧机,在株距同样为12~22厘米的条件下可显著提高机插密度,确保机插技术在双季稻和常规稻的应用中亦能达到高产。因此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7寸或25厘米的插秧机进行双季常规稻的插秧,这样有利于提高种植密度,确保高产。

3. 机械插秧

机插秧对稻田水层的深度有一定要求,插秧前一天把稻田水层调整到1~2厘米左右(呈花达水状态),从而有利于插秧机作业;若田面水过少,插秧机行走困难,秧爪里面容易粘泥,会夹住秧苗,秧槽内易塞满杂物,造成供苗不匀不齐,甚至出现严重的折苗、漏苗现象。若田面水过深,则立苗不正,造成插秧深浅不匀,浮苗缺苗多,且插秧机行走过程中易推苗压苗,不能保证插秧的质量。

机插前要调整好插秧机的取秧量、机插深度和机插株距。水稻插秧机的每丛插植秧苗数量是由插秧机取秧量决定的,调节取秧量是保证插秧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插秧机是通过秧针在秧毯上切取一长方形面积的秧苗块实现取秧。而实现切取一长方形面积的秧苗,必须选取相应的秧针横向宽度和纵向宽度,因此插秧机调节取秧量实际上是调整横向取秧量和纵向取秧量这两个变量。目前插秧机每盘取秧次数一般在600~700次左右,横向取秧量调节一般在18次左右,纵向取秧量一般在1.6厘米,实现纵向取秧36次左右。机插时应根据播种量的大小选择相应的取秧块,从而减少机插伤秧和漏穴等情况的发生,且秧苗站立度好,不易漂、倒,插秧后返青快。机械插秧的深度是否合适,对秧苗的返青、分蘖以及保全苗影响极大,水稻机械插秧的深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插秧深度小于1厘米,穗虽然多,但个头较小,不抗倒伏;插秧深度在3厘米以上,则抑制秧苗返青和分蘖,尤其是低位节分蘖受明显抑制,高位节晚生分蘖增多,分蘖延迟,分蘖质量差,弱苗插深还会变成僵苗。不同插秧机调节插秧深度的方法不同,但其基本原理相同,即通过调节浮板与秧针运动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实质上是调节浮板与插秧机的相对高度来控制插秧深度,有专门的调节机构和操纵杆。由于田间软硬程度不同,实际的插秧深度还需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将插植深度调节手柄置于“浅”位置。机插株距需根据水稻的品种与组合选择相匹配的数值,9寸插秧机常规稻一般株距为12~14厘米;杂交稻机插一般株距为16~21厘米。

由于用机械代替人工栽插,以及育秧中播种不均匀和出苗差异等原因,机插秧漏秧现象普遍存在。一般而言,漏秧率在5%以下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小,当漏秧率超过10%时,会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因此多数品种都需要补秧。机插秧应尽早补秧,尤其对稻田边角等漏秧处要及时人工抛栽补苗。同时机插后灌好扶苗水,预防败苗,促进秧苗早返青。

4. 定量施肥

水稻机插秧实行精确施肥,定量控苗。水稻机插秧每生产100公斤稻谷,约需吸收氮1.6~1.9公斤、磷(P2O5)0.8~1.3公斤、钾(K2O)1.8~2.4公斤。原则上,要控制氮肥的用量,增加磷钾肥的用量,适当提高穗肥用氮比例。在南方稻区,双季稻每亩施纯氮10~12公斤,给双季稻适当加重基肥和分蘖肥用量,以保证有效穗数,一般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比例分别为50%、30%和20%;单季杂交籼稻每亩施纯氮12~15公斤,可提高穗肥比例,一般为30%左右;粳稻氮肥用量可适当增加到每亩16公斤,需提高穗肥用量比例,穗肥用量比例占总量的30%~40%。机插水稻根据水稻品种生育期的长短,机插早、生育期长的品种,分蘖肥可以分二次施用。磷肥每亩施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25~30公斤作基肥。钾肥每亩施氯化钾10~15公斤,按基肥和穗肥各50%施用。穗肥需要结合植株的生长和气候状况确定用量,并与好气灌溉结合,定量控苗。北方黑龙江垦区常规生产每亩施尿素(46%N)8~10公斤,磷酸二铵(18%N、46%P2O5)6公斤和硫酸钾(50%K2SO4)9公斤,N︰P︰K比例为2.2︰1︰1.6。氮肥分别作基肥、分蘖肥和穗肥,共分三次施用,各占总氮肥量的30~40%、30~40%和30%。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钾肥作基肥和穗肥施用,分别占60%和40%。

5. 好气灌溉

水稻机插秧水分管理采用“三水三湿一干”的好气灌溉法。具体为:

(1)移栽期:寸水插秧。即旱耕水平,插秧前灌水1寸左右,自然露干,便于返青、活棵。

(2)返青后:寸水施肥、除草打药。在移栽后5~7天早施分蘖肥和除草剂,一般灌水1寸左右,能提高土温水温,促进土壤养分分解,分蘖节处的光照和氧气充足,能促进分蘖的发生和生长。

(3)分蘖期:湿润灌溉分蘖。指分蘖期要以湿润灌溉为主,提高根际氧化还原电位和氧化力,促进水稻养分吸收和分蘖早发,大分蘖、基部分蘖增加。

(4)搁田期:当苗数达到穗数苗数80%时,要及时在稻田开丰产沟排水搁田,可以采用稻田开沟机开沟,提高开沟效率。要轻搁田,多次搁田,搁田程度以人站在田面有明显脚印但不下陷、表土不开裂为准。然后复水,待水层自然落干后再轻搁。搁田时,每次断水应尽量使土壤不起裂缝,切忌一次重搁田,造成有效分蘖死亡。通过搁田合理控制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最高蘖数控制在穗数苗的1.3~1.4倍,防止苗峰过大,穗型变小及倒伏。

(5)穗分化期:搁田结束,开始复水。水分管理进入间歇灌溉,灌3~5厘米的水层后停灌,让其自然渗干,直到地表无水,脚窝尚有浅水时,再灌3~5厘米水层,如此反复。但减数分裂期注意不能缺水,此期如无低温冷害至抽穗前3~4天再晾田1~2天,目的是不断向土壤中通气,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提高水稻根系活力,做到以水换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保产。

(6)孕穗开花期:寸水孕穗开花。这个时期是水稻的需水临界期,田间要保持一寸左右的水层。

(7)灌浆结实期:以湿润灌溉为主。当脚踩到田里1寸左右深时,则灌一次浅水,让其自然落干后再灌上浅水,保持一干一湿状态。一般水稻抽穗后30天以上,进入腊熟末期再停灌,到黄熟期再排干。要严防深水淹灌,对于部分低洼地要强行排水,增加晾田的次数,增强根系活力,提高其抗倒伏性、抗病性。

6. 病虫草综合防治

原则上是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1)由于机插秧苗苗小体嫩,易遭受稻蓟马、螟虫、稻蟓甲等趋嫩性昆虫的危害。栽前进行一次药剂防治工作,可有效地控制本田活棵返青期前后的虫害。用48%毒死蜱、25%速灭威、20%啶虫脒、25%噻嗪酮或10%吡虫啉在水稻2.5叶期后均匀喷施;在移栽前3~5天再喷一次“送嫁”药,可防治大田前期灰飞虱、稻蓟马、二化螟等,兼治三化螟、稻象甲等害虫。

(2)大田栽前耕整是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防除杂草的重要措施,一般包括耕翻、灭茬、晒垡、施肥、碎土、耙地、平整、清除田面漂浮物、化学封杀灭草等九个环节。

(3)大田化学除草。水稻机插后5~7天,每公顷用30%丁·苄1500克拌化肥或潮细土撒施,进行插后化除,对千金子和其他杂草都有很好的预防效果,一般田块一次化学除草可以达到全生育期除草的目的。如杂草严重,在机插后12~15天,每公顷用36%秧草净可湿性粉剂600克或用精稻草克675克对水300~450公斤小机喷细雾或用弥雾机弥雾。要求用药前排干田间水,用药后24小时复水,进行常规水浆管理。机插后30天每公顷用50%丙草胺乳油750~900毫升拌湿润细土撒施,阔叶杂草较多的田块,每公顷可加10%苄嘧磺隆300~450克与丙草胺一起撒施,对千金子、稗草、鳢肠、水苋菜和异型莎草等一年生杂草的预防效果好,使秧苗安全地生长。

(4)大田病虫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因地制宜地利用耕作、栽培、化学、生防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跗线螨等。在北方稻区,要重视稻瘟病,通过选择无病种子,来避免苗瘟、叶瘟、穗颈瘟和粒瘟等病害的发生。一般叶瘟防治在倒2~3叶,水稻穗颈瘟的防治在水稻孕穗末期至始穗前期(抽穗5~20%左右),其中最佳时期为水稻抽穗前3天至始穗前期(从第一粒抽出至5%左右植株开始抽穗);枝梗瘟、粒瘟等的防治在水稻齐穗期后15~20天。选择病虫对口农药防治。机插秧利用宽行稀植、控氮增钾、好气灌溉的基础农艺措施,并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测报,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上一篇:发展养殖事业 实现人生价值 下一篇:办好农民田间学校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